2022-04-15

传习录(卷  上)




【四七】圣人不消说“夜气”

「『夜气』是就常人说,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吉村秋阳引刘宗周云:“皆先生之论。”


[译文]

先生说:“存养‘夜气’是对普通人而言的。求学的人若能在本心修养功夫,那么无论日间有事无事,都是这清明之气聚散发生作用的时候。圣人则更不必说‘夜气’。”

晚上睡好了,白天做事有精神。精气为王,精气足万事俱备。


释疑:

“夜气”,或曰静气,或曰平旦之气,斯皆然也。“夜气”亦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此气之存养,因集义而得,“集义”即致良知。原文谓之“学者能用功”,所谓用功即是做致良知的工夫,故无论日间有事无事,只要工夫不断,就会有夜气翕聚。圣人不消说液气,是因为圣人做到了工夫自觉。

圣人公正无私。其中,公,犹共也,从众。《道德经》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正,是也,从止。一止即《中庸》,不偏不倚,既中且和。无私即公正,公正之行,不离根本,故能不分别而善分别;一身正气,充塞玉宇,是以忠奸善恶了然于胸。

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学是为己之学,省察克治,反求诸己,恪守中道。无过不及。余曾心下思量,既然有志于圣学,就应以古圣先贤为楷模,以勤学苦练,笃实致知为信条,坚持不懈。为此,不应生分别心,同修间交流,要谦虚谨慎,砥砺责善,不能己是人非,强词夺理;不生虚妄心,不至顽空守寂,要见得天理之善,亦要见得人欲之恶,要知人间有真情,以免执于寞朽寂枯,好歹不分,是非不辨。不生名傲心,要长存敬畏心和感恩心,而不能总是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特别不能连古圣先贤也不放在眼里,动则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说到此,又想起先生念谦之句:“江涛烟柳,倏忽间,故人已是百里之遥”,人能虚怀若谷,莫非为学之大德乎!以上三心,皆为学之大忌,久之则夜气不存,则违禽兽日近,而违君子日远矣!

还是那句话,致良知是致自己的良知。若非时时自省,恐再多努力也是徒劳,终至自欺欺人,害人害己罢了,如此不得不时时省察,仅以此与同仁共勉!(以诚)

夜气就是究竟。究竟无证,惟有自证。

得了究竟,日气、夜气、浩然之气,随你说。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就常人而言,夜气这种说法还是可以的。就是提醒我们要注意你的精气神,常常地翕聚,不要让它发散。阳明先生说过发散是不得已,圣人常保持翕聚,相当于佛教的“寂”。能寂,还能寂而照,在照的时候保持寂静的静气,就功夫上身了。


批注:

①夜气。《孟子·告子篇》第六上,第八章云:“牛山之木尝美矣。……旦旦而伐之,可以为善乎? ......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夜气以存,乃得平旦时清明之气。


②说夜气。圣人不自伐。其气时时清明。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