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二封信共读

2022.7.19 周二  阴

        回顾第一封信:青年诗人的两个问题,诗写的好不好,是否需要把写诗做成职业。里尔克的回答是,我不能评论你的诗,真正的诗意是从存在的深处涌现出来的。假如你离开家乡,然后又回来,你的喜悦是不由自主的涌现出来的,悲哀也是,不由自主,不受意识控制,某些作品也是。是不是从心里涌现出来的,只有当事人知道。不够自信的人才在乎外在的评价。建议年轻诗人,你要向内探索,如果不写诗,会不会因此而死去,这就是一种彻底的心态。热爱就是这样的,要成为你自己。若是写诗是你的命运,别人如何评判你,重要吗?不论是否成名,这都不重要。从内部开始,重新建构你的语言,不然的话,你说的都是陈词滥调。如此说,孤独是一份丰厚的礼物。最后讲到了职业选择,基于天赋、热爱、收入选择职业,都没问题,但一定要有选择的原则和理由,是不是理性。一个人的选择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大部分人是不愿意选择的,宁可带着它走,给他一条路,也不愿意选择。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选择并不是真的选择,只有深思熟虑、基于理性的、对结果负责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真正的选择是困难的,因此,父母的意见是重要的,不要以为你说出来的就是你的选择,大多数时候不是这样的,很少有青少年作出真正理性的选择。

第二封信的文字梳理:暗嘲与根本书籍。

      里尔克认为暗嘲是一种方法,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你的内涵带给读者的感受与领悟,而不是一种技巧。尤其是创造力贫乏是不要用暗嘲或者反讽,因为创造力贫乏,思考贫乏,只追求技巧,是一种没有深度的滑稽。暗嘲在深处是走不下的。暗嘲是一种让人不那么容易接受的事务变得容易接受的方式。在面对严肃的事务时不能用暗嘲的方式。第二个问题是根本书籍,面对根本书籍时,学是次要的,爱是主要的。根本书籍不是工具书,不会得到技巧与方法,主要是一个世界的丰富,幸福及不可捉摸的伟大。如干老师所讲,生命从一开始就是刻写。我们阅读根本书籍就是在进行生命的刻写。我们通过与作者读书,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是三观的形成与稳定。

       问题一:如何理解“你自然必须知道,你的每封信都永远使我欢喜,可是你要宽恕我的回答,它也许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在根本处,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地孤单;”

      里尔克的意思是每个的路只有自己走,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只有意识到我们对别人没有帮助,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别人。人是不可改变的,成人的改变比孩子难得多。正因为我意识到我们对别人没有帮助,我在言说时,我的分寸感、我的谦逊才能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

      “要是一个人能够对别人劝告,甚至帮助时,彼此间必须有许多事情实现了,完成了,一切事物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安排,才会有一次的效验。

       一个人的转变主要是自身完成的,其他人的作用是就是在临界点的一点帮扶。一点就通。借孔子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有到临界点的帮扶是没有意义的,英雄的旅程帮助者总在关键时刻有帮扶,一开始不出现,环境条件不具备,佛家叫“缘”,现在叫“契机”。

        问题二:你不要让你被它支配,尤其是在创造力贫乏的时刻。在创造力丰富的时候你可以试行运用它,当作一种方法去理解人生。纯洁地用,它就是纯洁的,不必因为它而感到羞愧;如果你觉得你同它过于亲密,又怕同它的亲密日见增长,那么你就转向伟大、严肃的事物吧,在它们面前它会变得又渺小又可怜。寻求事物的深处:在深处暗嘲是走不下去的,——若是你把它引近伟大的边缘,你应该立即考量这个理解的方式(暗嘲)是不是发自你本性的一种需要。因为在严肃事物的影响下(如果它是偶然发生的),它会脱离了你(如果它真是天生就属于你),它就会强固成为一个严正的工具,而列入你创作艺术的一些方法的行列中。暗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在深处是走不下去的?

       暗嘲关联的一种存在方式,暗嘲与伟大之间是一种破与立的关系,康得写过一本书叫《论崇高与优美感》,他把人整个的风格分成两种,崇高与优美。跟崇高与优美对应的是反讽。暗嘲是一种批判,一种消解,一种调侃,一种旁观或者一种游戏,它也是一种看透。暗嘲是一种破,但也不是一种真正的破。比如,在教室读书,总有一批同学风气是消解的,认真学习还会被嘲讽,这就是一种暗嘲,一种消解。就像生活中一样,有些人很聪明,别人做什么都容易说三道四,想得别人很傻。或者相反,显得自己很傻,他是一种自我保护,有点阿q精神。我们生活周围充满了这样一批人,叫“负能量”。真正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默默地挥汗如雨的人,就像农民一样。

       暗嘲是一种消解,但生活更需要建设,就像批评教育也是需要的,但批评不能带来一个未来。不是说暗嘲不对,而是说它在消解但不能树立。能把你带往深处的是伟大而严肃的事务,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在伟大而严肃的事务面前,我们能感受自身的渺小,小人物必须沉默。不能把所有事务都消解掉。如果你的内心深处有崇高伟大的根基,从屈原一直读下来,就可以把暗嘲作为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存在样态。人总是复杂的,既有暗嘲部分们,也有崇高伟大部分。

       只有暗嘲,生命就是轻浮的;若有崇高伟大的根基,暗嘲就会丰富你,成全你。莎士比亚的喜剧,总会有丑角出场,目的是冲淡悲剧浓郁的氛围。因为有正剧,丑角才有意义,没有正剧,丑角就弄嘲,就不能真正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支柱。不建议大家读尼采,鲁迅喜欢读尼采,因此他是一个批判者。有所树立才能有所批判,一味批判,对环境要求很高。只有树立才能批判,才能创造,肩负一些重任,改变一些东西。

        今天社会,抖音的兴起,都喜欢暗嘲,那一刻很开心,内心的压力得到了宣泄,心里得到抚慰,但它对人整个生命的消解是巨大的。我们很多时候要被崇高伟大事务吸引,在崇高伟大事务面前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内心才有磐石般坚定的东西。反讽在此时才是有价值的。今天的中学就在于经典读得不够,很容易批判父母,批判社会,我们没有想到作为这个社会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不是来享受一个盛世的,而是做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贡献。这种使命感很重要。暗嘲在深处走不下去,因为它代表一种存在样态,总是批判的,总是不满的,你的根基信仰是什么,一定要所树立。

写作与人生是一样的,里尔克认为,我们要从伟大崇高的事件或者人物哪里汲取营养,让自身立起来。今天写一个诗歌不要轻佻,不要讨好别人,不要迎合读者,你要想,你最在乎的什么,这种告诫会让我们处于不断反思中,不迎合外部世界,不会对崇高伟大事务的贬损。很多时候,贬损爱学习的人,我们才能和同学同伴找到共同点。周围的很多人并不是你人生中真正的朋友圈,你的朋友圈可能不在你的班级中,一旦有更高远的追求,孤独是你的宿命。你并不真是孤独的而是你的朋友圈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在另外一个圈子里。理解到这一点很重要,你的朋友就是你。

       问题三:第二件事是阅读经典。一个世界将要展现在你的面前,一个世界的幸福、丰富、不可捉摸的伟大。请你在这两本书里体验一些时,学你以为值得学的事物,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爱它们。这种爱将为你得到千千万万的回报,并且,无论你的生活取怎样的途径,——我确信它将穿过你的成长的丝纶,在你一切经验、失望与欢悦的线索中成为最重要的一条。

       生命中树立崇高伟大的东西,不仅仅是需要学习中药认真学,努力学,去流汗,去忍受寂寞,忍受孤独,去求知,去探索,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是我们对生活的严肃的态度,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更不要在乎成效几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另外,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相对贫瘠,我们身边也很难有崇高伟大的人物,小人物必须沉默,那身边也得有大人物,亲近经典,跨越时空,跟古代的,外国的,伟大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要么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生命,要么找到自己的榜样,模仿他,跟随他,直到有一天你成为你自己。这就说明,在阅读时,我们不是只读教材,要读很多东西,比如传记,看哪些伟大的人物他的一生是怎么生活,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

      另外一种阅读就是在文学作品中读,这些根本书籍对人格有的影响。很多中学生的肤浅在左右他自己,大量时间用在人际关系的消耗,原因是阅读少。当读完《居里夫人传》《飘》《呼啸山庄》《小妇人》之后很多优秀的女性之后就会豁然开朗。如果没有别人的引导,没有优秀作品的引导,很多时候的选择是基于恐惧,基于外部评价,而不是基于生命内部真正的崇高,生命内在的理性,自由与尊严。男孩也一样,《基督山伯爵》《金庸小说》等,通过阅读把自己变成男人,承担一份责任与任务,不只是在家里与父母吵架。那种力量会灌注在内心,虽然可能长大后会依旧平凡,但经典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要知道,平庸不等于平凡,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但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还有一些根本书籍它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对一些大概念,大主题,知识结构产生很深的理解,比如,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如何理解友谊,过去的人是如何思考生命意义的,读多了以后,它会影响你对生命意义的认知。

      这个时代有很多力量让你变得平庸,而不能够在生命中成全一个更深邃更博大的自己,这是我们时代的毛病,但它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在任何时代都有一批真正厉害的人,他们在某一个角落里在成长,在孕育,将来莫一天生命会得到绽放。我们可能成不能成为伟大的人,但通过阅读,通过对话,我们要对某种伟大事务某种人表达敬意或者敬畏,并且让我们的生命活成某种风格。

读后感悟:魏老师的解读可谓经典。书是讲个青少年的,但也是讲给我们的,很多概念与观点是模模糊糊存在于脑中,偶尔显现。但是相对于底层逻辑与根本的大概念是不清晰的。现象是懂得,但原理是存疑的。批判与建设,经典阅读与人的生命气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的各种矛盾纠结,从根本上上是阅读量不够,榜样作用、思维方式的牵引不到位。小人物必须沉默,因为找到了生活中的大人物,我们只有聆听与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二封信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