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

1.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不要太关注孩子的成绩,那是老师关心的事情。你每次打电话要问他:‘你上学快不快乐?老师喜不喜欢你?你和同学关系怎样,有没有人欺负你?’做爸爸的要关心这些,而不是只问成绩。如果有人欺负他,你要给他出主意,要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的话,你要回去陪伴他。成绩是次要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有子女的婚姻不单单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了。

我告诉大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性情好和有责任感最重要。那么,如何考察呢?一定要先看对方的父母关系好不好。如果对方父母恩爱、家庭和睦,你可以闭着眼睛跟他结婚。如果对方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成员感情冷漠、怨气十足,这种家庭要慎入。

自律和忍耐,是家庭幸福不可或缺的基本准则。可是,现在有些人结婚不久就玩婚外情;有些人在婚姻中稍不顺意,稍不舒服,就不管嗷嗷待哺的幼儿,张口闭口就提离婚……当婚姻出现麻烦时,家庭养育的根基一定会出现致命缺陷。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识人识己

现实生活中没有孙悟空,再有能耐的人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遇到那种不想显露家庭背景的人,要小心接触。

每个人都是有来历的。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他的未来。

怕对象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谈对象时,关键要问两个问题:“你家里老人都好吧?你爸妈关系挺好吧?”

首先,人们大多二三十岁谈恋爱,父母这时候一般是五六十岁,家里的老人应该是七八十岁。如果对方家里的四位老人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说明这家人的遗传基因不错。当然,因特殊原因早逝的除外。哪怕对方家里只有一位长寿老人,也说明这家还是有长寿基因的。

其次,家有长寿老人,说明这家人的生活方式不错,饮食合理。长寿是用日子一天天垒出来的,不认真生活的家庭是不会出长寿之人的。

再次,老人能长寿,说明子女对老人不错,也说明老人教子有方。如果教子无方,子女不成器,就会算计老人的钱财。老人为了自己晚年有保障,防子女就像防贼一样,见到他们回来就紧张,能不得心脏病吗?教子有方是可以家传的,能福泽子孙后代。

问完老人的情况,接下来就要问对方父母的情况了。你让他聊父母,注意看他是什么表情。如果他很高兴,滔滔不绝,说他爸妈很风趣,爸妈感情很好……那么,这种人就很好,你可以闭着眼睛跟他结婚。

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不愿跟你聊父母的情况,会说:“今后是咱俩过日子,咱俩谈就行了,你管我们家那么多事干吗?”这种人可能家里有难言之隐,或者对你有戒心。

其实,与一个人结婚,就是与一个家庭结婚。如果对象的家庭不正常,你未来的婚姻生活就容易有变数。所以,你既要看这个人本身,还要看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一个人早年的家庭背景很重要,上两代人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大。如果父母恩爱、家庭和睦,这个人一般不会有心理问题。要是一个人性情古怪,父母一定有问题。所以,把一个人的“前世”看明白了,就能看明白他的今生。

情感,需要抚养。

情感抚养是在孩子还不能自主行动的情况下,发出每一次呼喊时,抚养人能及时回应并照顾到位。当情感抚养到位时,孩子就会记住抚养人的气味、声音和相貌,因为这个人是他快乐的来源。这样持续四个月到半年,孩子就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份情感——依恋。这是初来人世间的人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情感。孩子依恋的对象就是自己稳定的抚养人,只眷恋并信任这个人。

性格,需要教养。

这是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台阶,主要由孩子所依恋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完成。0~3岁主要是情感抚养,抚养人要用全部的爱去耐心呵护和帮助孩子。爱是一种心理营养,但它不是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给到一定时候就要有所收敛。所以,从三岁左右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性格教养。

性格教养与情感抚养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情感抚养更多的是要照顾和满足孩子,而性格教养更多的是要规范和约束孩子。这一过程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带来的体验时常是痛苦和磨难。因此,若无情感抚养作为基础,亲子关系存在缺陷时,性格教养就难以为继。教养孩子的人若有亲自抚养的背景,对孩子有一种情感控制力,就比较容易避免性格教养过程中的麻烦。

能力,需要培养。

这是心理发展的第三个台阶,主要由不同层级学校的老师通过教育活动来完成。能力包括智能、技能、特殊能力等。其中,智能是基础性能力,具有遗传的背景;特殊能力是具有个人天赋色彩的能力;技能则需要后天通过努力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也就是说,能力与个人的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努力。其中,个人的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有良好的性格教养作为基础会顺利得多,否则容易半途而废。

养人,养身容易养心难

对于这么聪明的人类,老天怎么能让他一出生就傻吃傻睡呢?人出生后的每一天,给他任何的抚养接触都是他的心理营养,是他未来的心理资本。

如果一个人特别内向,不愿或不会与人聊天就很麻烦。

如果一个活生生的人包括婴儿缺乏视觉、听觉、触觉时,就相当于他的大脑缺乏必需的心理营养。

缺乏“心理营养”的结果从这个实验中已经知道:人会无法忍受,会出现心理痛苦,最后出现精神异常。还有真实的生活事件也可补充证明这点。

与人发生争执时,解释或道歉以三到五句话为限,谁先停下或走开,谁就有情绪自律能力。

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一个可爱的小话痨,意味着他从小就享受着多人的宠爱。

言语,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往往在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出现障碍。

为什么容易发生攻击行为的人不善言谈呢?显然,他们在言语形成的关键期(三岁之内)耳边缺少话语的声音。这种声音缺乏意味着他们身边的人情感不丰富、心理抚养不到位。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话的。女性与男性相比更爱说话,想必这也是老天的一种用意,因为母亲在心理抚养中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人类的爱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说话来表达的。

你说孩子那么小,他能听懂妈妈说的每句话吗?我们猜,这就像初学外语的人听外语,能听到声音,却不知所云。所以,妈妈这时的所有话语对孩子来说都像“废话”,可是,这种连篇的“废话”传递的正是绵绵不断的爱意。这种爱的唠叨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营养素。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特别需要这种心理刺激。

虽然妈妈并不知道唠叨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只是脱口而出地表达自己浓浓的爱意,但这就是一种有情感的抚养。

只有亲妈才有那个耐心,在孩子什么都听不懂的时候还会跟孩子唠叨。所以,有情感的抚养一定是有话的,凡是耳边经常有人声的孩子一旦开口说话,一定是话多的那种。相反,缺乏情感的抚养耳边一定是无声的,所以他们不爱说话,言语匮乏。

可是,一旦一个人从小就没人疼爱,他一定缺乏情感的滋养,进而言语发展缓慢,就不爱与人交流和相处,变得习惯孤独。

亲情越丰富的孩子,社会性发展就会越好。我们发现,情商高的人往往来自大家庭,来自生活中人员丰富的背景。如赵本山就曾讲过,他是吃村里百家饭长大的,他对人性的了解让他对各种人的模仿惟妙惟肖。相反,如果家庭成员很少,比如就妈妈一个人养孩子,孩子的性格往往比较安静,对人的认知往往比较简单,也比较“单纯”。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心理征象,其形成一直要持续到18岁,所以需要稳定的抚养。就拿转学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不断地转学,就会有苦恼。因为他需要不断地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班风,还要不断地结交新朋友,如果这一切进展得不顺利,就会影响他的情绪和学习态度。

我女儿上中学时,我曾因为一件事狠狠地批评了她。后来她告诉我,她为此非常伤心。于是,我问她一个问题:“你见过我用同样的口气说过别人家的孩子吗?”她说:“没有呀。”我问:“你知道为什么吗?”她看着我没有回答。

我告诉她:“很多人是不愿意被别人批评的。批评别人是一种得罪人的事。可是,当你做错了没有人说你,你就不知道自己错了,也就不会引起重视和做出改变。这时,谁批评你最好呢?那就是跟你最亲的人。他敢说你是因为他爱你,不怕得罪你,真心希望你更好。你是我的孩子,你做错了,我在家里说你重些,以后你在外面就不会再犯这类错。总之,只有亲人、爱你的人才敢说你,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她点点头说:“我明白了。”

他说:“有的老师告诉我,咱们有些同学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说不得。我就纳闷了,有什么说不得的?啊?你做得对,人家说你说得不对,你完全可以当耳旁风嘛!相反,你做得不对,人家不敢说你,你以为你赚了吗?我告诉你,你会像个傻子一样一直错下去!让人家笑话你!”

他还说:“错了,就是错了。人家说你,你才会知道错,应该感谢人家才对。为什么说不得?我今天晚上就要说说,看谁的老虎屁股摸不得!”大家都哄堂大笑,接着他真的点着名挨个训。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里还有没有这样“豪爽”的老师,也不知道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能不能让老师再训孩子,让他们有一颗皮实的心。反正我早年有了这方面的经历,让我有了一颗坚强的心。

假如妈妈或爸爸在管教孩子时,出现不由自主地发脾气或不当的粗暴行为表现,其他人可以敲门进去换人,让他出外冷静一下。

在不能认同管教人的管教方式时,也要尽量回避孩子,不要在当时或当面出现分歧,等事情过后大人们进行沟通,即使争吵都可以,只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无声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安静或沉静?因为他的母亲越是在事情发生时越是安静的人,这种安静有利于处理许多问题。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除了“延迟满足”令其具有耐性之外,还要有意地培养他在诱惑面前节制自己的欲望,有节度地取舍。这一点可在孩子五六岁时,进入学校学习之前进行,本节里所说的训练方法只是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

我认为,欺凌他人者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需要扼制;被欺凌者是应该同情的,需要帮助。但是,要特别注意,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他们虽然表现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在与人相处中,都有“自我中心”的问题,即只顾自己,忽略别人感受的心理缺陷。

在一个群体里生活,做事一定要考虑到别人。所以,在性格培养关键期,父母要有意地告诉孩子,只要有他人在场或在附近,都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总之,能够与不同于自己的人友好相处,这种性格的人会有许多朋友。当一个人生活中有朋友,他就不孤独,他做事时会有人陪伴他,追随他。在中学,朋友越多的孩子,越不容易被孤立被欺负。这就是性格的力量。

尤其在婚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家庭,因爱而组成,却因为没有分担导致“爱”的崩盘,家庭解体。

所以,对于孩子也要从小培养他对家庭事务的分担。

体力之苦练就坚韧意志

今天你的“狠心”就是他明天强大和自信的来源,让孩子在六岁前开始经历体力之苦,他会一生受益。

有一点需要明确,在生理与心理之间,生理是心理韧性或弹性的基础。简单说,要想让孩子心理坚强并有韧性,一定要从身体之苦进行磨炼。

84岁,这一年龄的很多人已经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早已离世。可是钟老仍然在高负荷地工作,很多人在赞叹的同时也有些不解,后来记者到他家采访后才知道,在他不大的家里就有一个小小的健身房,他每天都要坚持健身。而且,他今天的精力与体力还与他早年就热爱运动、坚持锻炼密切相关。

很多患抑郁症的人,大多从小缺乏体力之苦的经历,如从小不事劳作,不爱体育运动,一坐就是一天。

无论是为了孩子一生能够承受生活的体力之苦,还是在让他遇到心理痛苦刺激时能够坚强不脆弱,或是预防抑郁症,都要高度重视人在早年必须经历的吃苦耐劳的训练。

培养这种体力之苦可以在孩子四岁前后开始。在这方面,我给大家两个建议:孩子四岁左右,先让他练习跑步,然后让他学习游泳。

跑步有很多的好处:第一,可以锻炼心肺功能;第二,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跑步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产生以上效果。许多父母说,我们平时忙,没时间带孩子练。我听见这话,心里就想说:“你有时间生,怎么就没点时间陪孩子健康成长呢?”

我建议至少在周末休息时,别管你们睡到几点,起床后妈妈做饭,爸爸就带着孩子下楼跑步去,四五岁的孩子,爸爸要耐心,这时只要时间,不要距离,即不管跑快跑慢,要跑上30分钟。当孩子慢慢适应了,可以加快速度,加长距离。这样跑步坚持到孩子10岁之后,他自己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他一旦心理不痛快,自己就会习惯性地出去活动一下。

这样的孩子从小练过,他就不怕跑,会跑,当他能一口气跑上几千米,这就会成为他今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自我求生的重要本领。

人生中难免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天灾如地震、海啸之类的,人祸如一些丧心病狂的罪犯拿刀追砍孩子。这种情况下,凡从小练过跑步的孩子会迅速反应。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光指望孩子跑,所有在场的大人都有责任冲上去保护他们。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让孩子早些去学游泳。游泳与跑步各有所长,跑步练就人的耐力,而游泳练的是孩子的胆量。不会游泳的人见到水是有恐惧感的。我们要教孩子克服恐惧感,这就锻炼了他的心理素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