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 ——10月《人民日报》精选时评

热点素材

——10月《人民日报》精选时评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仲 音

世界卫生组织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6.18亿例,死亡病例数超653万例,今年以来全球死亡病例数已超百万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

衡量一种大流行疾病的危害程度,群体的视角最为重要。截至9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86.26%,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让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从实践看,正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卫生健康事业各项指标持续优化。能够取得这一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有效可行,坚持动态清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躺平”没有出路,消极防疫后果严重。据报道,日本在“躺平”后遭遇感染病例激增潮。日本厚生劳动省前不久发布消息称,全国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还出现了很多急救送医困难以及医护人员缺勤的情况,多地医疗系统严重承压。美国由于放任新冠病毒传播,导致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103万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目前美国有近2400万成年人患有新冠长期后遗症,其中81%的人在日常活动时存在困难。从科学角度而言,“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就越多。放松防控将大幅提升病毒变异风险,而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后又可能带来新的传播风险和感染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仍将出现新的感染潮,各国须保持高度警惕。作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BF.7正在全球迅速传播。近日,我国已有多地检出BF.7变异株。相对于BA.4或者BA.5,BF.7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这警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事实上,一些国家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这些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选择“躺平”,这恰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一旦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往往又会收紧防控策略。据报道,法国卫生部表示“不排除恢复在封闭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强制要求”;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呼吁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和接种疫苗,迎接秋冬季感染高峰。相比较而言,由于防控政策得当、措施有力,我国本土疫情状况总体上完全可以做到也能够实现动态清零。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我们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意大利宇航员引用《兰亭集序》中华文化的“超时空浪漫”

吕京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我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名句,曾引无数后来者临摹记诵,咏叹其感怀之深远、胸襟之豁朗、意境之唯美。


(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拍摄并发布的照片,图源央视新闻)

近日,欧洲航天局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掠过北京上空时,将心绪诉诸这一千年名句,并附上意大利语与英语翻译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

文化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王羲之本人肯定很难想象到,自己参与一次修禊雅集的抒怀,竟能穿越千年的时光、跨过语言的障碍,在茫茫太空中引发一个外国人的情感共鸣。纵使未能亲临兰亭修禊,也不曾登上浩瀚太空,那份浪漫、博大、哲思,依旧能够透过现代的传媒方式,给人以意蕴丰富的审美享受。有外国网友评论道,“太浪漫了”“美诗美景皆瑰丽”“宇宙的深邃还在等待我们探索”。“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同频,正是中华文化绵延隽永、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特质的生动体现。

太空中的中国诗句,浸润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影响。据克里斯托福雷蒂介绍,之所以选择《兰亭集序》中的诗句,要感谢她的一位汉学家朋友。而且,克里斯托福雷蒂与中国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她会讲中文,还有一个中文名字“莎莎”。我们还看到,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万外国友人通过学习汉语领略中华文化魅力;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孔子》自2013年首演后赴海外多国巡演,以其恢弘绝美圈粉无数;来时“迎客松”,别时赠折柳,北京冬奥盛会绽放出文化交流互鉴的夺目光彩……“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推动者、践行者。

这样一个浪漫故事,更彰显着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在学习中文?”一篇外媒报道让国际社会聚焦中欧航天合作。有欧洲宇航员中心的训练专家指出,学习中文“已成为欧洲宇航员的重要任务”。这背后,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始终秉持的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顺应航天发展国际合作的趋势潮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并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中国空间站也成为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的空间站。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意大利宇航员引用中国古文时所说,“各国理应携手合作,呵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让地球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尽管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国人民在肤色、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但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美的向往、追求、享受也是相通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

也正因如此,我们期待更多交流互鉴、团结合作的暖心故事,缔结起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搭建起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桥梁,整合起美美与共、和衷共济的强大力量。

不久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了推进剂加注以及与运载火箭的对接,将择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今年年底前,还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空间站将见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航天员也将与外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这正是:

兰亭跨越重洋,诗句遨游天宫。

文化浪漫交流,世界美美与共。

“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人生梦想 

李铁林

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人生梦想。近日,“浙江一学生‘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马宏达,经过4天激烈角逐,摘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桂冠,实现了该项目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群英荟萃,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得有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

“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1毫米”,面对近乎严苛的技术要求,马宏达五年磨一剑,日复一日刻苦训练,靠着一股坚韧不拔、不断追求卓越的钻研劲儿,逐渐练就了扎实的技术、稳定的心态,刷新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由学校保持的国家最好成绩。

马宏达不是获得奖牌的唯一中国选手。从精细木工到家具制作,从数控车、数控铣到云计算,从移动应用开发到时装技术,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已完赛的20多个项目上,获得至少15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

奖牌由汗水浇铸,高光由勤勉汇成,中国选手佳绩频传,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中国选手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7.5亿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观察在此次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获奖的中国选手,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稳定发挥,除了自身努力付出,职业教育的系统培养、科学训练也是重要原因。可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可以帮助更多学生找到兴趣所在,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

技能人才通过比赛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自我价值,也从中汲取更多拼搏奋斗的动能。犹记2017年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杭州技师学院的蒋应成,以一流的技能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助力我国蝉联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这位父亲早逝,靠亲戚资助、国家“雨露计划”完成学业的青年,凭借勤奋得来的技能本领,走出大山、收获荣誉、成家立业,工作之余不忘以亲身经历、实际行动鼓舞、帮助更多青年。

“技能可以成就梦想,技能可以改变命运。”正如蒋应成所说,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进一步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将有效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的精彩表现,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注入强劲信心和力量。期待有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点素材 ——10月《人民日报》精选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