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花
90多岁的历史学家许倬云老先生在接受许知远的采访时说:现在的全球性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无所适从。尤其在今天这个网络媒体时代,每个人彼此影响,但难得有人自己想,听到的讯息很多,不一定知道自己怎么拣选。
听了他这一番话,我的内心很受触动。
在这个获取信息如此便捷的时代,我反而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真正渴求的幸福感到底是什么。
我的脑海里总有一个画面,十多年前,曾祖父还在世时,他喜欢搬一把椅子到门口,坐在那里望望门口的田地,晒晒太阳,嘴里哼着曲子,眼神温柔而坚定。他没有手机,最多听听收音机。
而我呢,手机不离身,有事没事就坐在电脑前,总以为自己很忙碌,但内心时常感觉迷茫,摸不透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方向。
而因为意义和方向的模糊,我认为我此刻人生的幸福度远不如那个晒着太阳、哼着小曲的曾祖父。
科技便捷为何没有给我带来幸福感?我希望找寻人生的方向感,带着种种困惑,翻开《心流》这本书,幸好,这本书没有辜负我,带给我众多启发,让我拨开云雾,方向感在慢慢地清晰。
一、想获得心流,从控制意识开始
所谓心流,简单说就是当人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时,他将忘记时间的流逝,而人生中这样的时刻越多,越容易感觉到幸福。
读《心流》这本书的半个月,我生病了,一直咳嗽,咳到飙泪,简直太酸爽。好几次夜里咳醒,才凌晨三四点,于是起床看书写作,也是平静如水。
若是过去遇到这样的事,我肯定会心烦意乱,工作效率低。但这次很神奇,内心没有太大的波动,工作效率不错,周末提前完成下周一半的工作量。
这种内心的喜悦和充实,跟我看《心流》这本书的感悟有关。读这本书的前几章,反复看到一句话——要获得幸福,要从控制意识开始。
所谓的意识,指的是我们面对外界的资讯,在内心做一个评估,然后由身体做出反应。比如,资讯——“我咳嗽一直不见好”,做评估——“我生病了,恢复慢,再等等”,身体做出反应——“照顾好自己,正常生活”。这是我现在的反应。
但我以前的逻辑是,资讯——“我咳嗽一直不见好”,做评估——“我真倒霉,都怪这破工作总熬夜,害得我身体免疫力差”,身体做出反应——“我需要休息,抵抗工作”。
同样一件事,因为内心的评估不同,身体的反应截然不同,内心的感受自然也不同。所以,要想获得幸福感,可以试着控制自己的意识。平日里我们的情绪、行为,并不是直接由外界发生的事情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内心如何解读外界所发生的事所决定的。
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人们常说的“凡事都往好了去想”。但说难也难,试想一下,你的生活中发生了10件糟心的事,这时候你会有一种被烦恼和压力吞噬的感觉,更别说在集中精力去处复杂的工作。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二、想获得更多心流,从保卫精神能量开始
人活着要消耗能量,也就是体力,但实际上我们也同样需要消耗精神能量,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工作,复杂关系,应对突发情况,接受刺激性资讯时,精神能量的耗损很快。我们常说“身心疲惫”,说的就是身体和精神能量都消耗完了。
前面说到的,一天发生10件糟心事,当我们还没有花费体力去处理时,内心的精神能量先一步被消耗殆尽了。
那么优秀强大的人,往往有着更高的精神能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大概率与他的精神能量多少成正比,精神能量越多,集中注意力时间越长,越容易获得心流,越能处理复杂工作。
那么,该如何提升精神能量?一种是提高上限,一种是保卫能量。
提高上限一时半会难有成果,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岁月磨练带来的馈赠,可遇不可求。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保卫精神能量,竖起一块盾牌,把那些无意义、会消耗精神能量的事通通都挡在外面。
什么样的事会消耗精神能量,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它是否与我们内心的目标相契合。就如《心流》一书中写到:与个人目标相冲突的资讯侵入意识后,视目标的重要性与威胁的大小而定,某些程度的注意力必须腾出手来消除危机,用户处理其他事物的注意力就相对减少了。
那么,如何保卫我们的精神能量也就是注意力呢?
第一种:尽可能拒绝与目标不相关的资讯。比如,我今天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完成这篇书评文章,同时,我想起我追的电视剧更新了,听说某个八卦上热搜了,我心痒痒,但是得克制住,因为这些资讯与我今天写书评的目标相冲突,一旦放它们进来,它们就会抢走我的一部分精神能量,那我用来写书评的精神能量减少了,很可能导致我写不完这篇书评。
第二种,更加深层次的,是要建立起内在的评价体系。这一条用来屏蔽外在的价值观。
我们的社会存在许多所谓正确的价值观,以女孩的生活为例,比如,很多人如此定义女孩的幸福人生:趁早结婚,过了30岁就很难嫁,捧铁饭碗能安稳度过下半辈子,嫁给老实男人才会幸福,诸如此类。
当一个女孩子的内在不够坚定,反复接受这类价值观的洗脑,她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感到孤独和无助,最后违背内心的初衷去自我改变和妥协。
《心流》一书中写到: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
所谓失序是说,当我们内心的价值观不够坚定,秩序感不够坚固时,很容易被外在的价值观所干扰,最终被打败,屈服于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屈服的同时,内心又很不甘,于是懊恼、悔恨,这样的状态对精神能量的消耗非常大,而且是持久性的,用当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就是“内耗”。
那么这种有害的价值观或资讯该如何屏蔽?仅靠“不看”无法屏蔽,因为抵不过外在力量的强行灌输。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秩序感,建立的关键是——做事情时,不以社会的奖赏为念,而是以内在的奖赏取而代之。
还是以女孩为例,一个女孩若渴求社会奖赏,那么她会做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亲戚朋友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为了持续获得外界的赞赏,就必须活成外界所希望的样子。因为当她想要摆脱外界束缚做自己时,是没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和心力的。
而一个女孩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她知道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就有更多精神能量去抵挡外界的干扰。
因此,不管是谁,要想获得内心的和谐和幸福,得摒弃外界奖赏的诱惑,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每日每日为它添砖加瓦,不断使它坚固,去抵御外在的狂风暴雨。
三、想获得幸福人生,从探寻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开始
建立起内在的秩序后,《心流》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宏大的愿景——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方向和目标,这能为我们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
当我们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后,生活中所做的一件件小事,都将是朝着这个大目标的方向,由此,人生的很多个时刻都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心流状态,而这种无数个心流状态汇聚到一起的人生,自然就是我们内心所渴求的幸福人生。
我想起自媒体人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意公子的故事,最近的她特别火,在抖音有600多万的粉丝,所出版的新书《大话中国艺术史》,上线2天卖空5万册首印,连带把之前出版的《大话西方艺术史》也卖断货了。
但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在这之前,她曾有过三年的至暗时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项目开一个黄一个,当时凭运气融来的钱,都在那时凭实力亏掉了”。
那三年,她觉得迷茫和焦虑,公司的合伙人和高管不断问她“我们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而她的内心也没有答案,除了知道在做艺术媒体之外,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但我知道自媒体一定要迭代,一定要有第二条曲线出来,这是我内心非常肯定的东西。但是那条路是什么,我不知道。”
没有目标时,做事情十分不容易。比如,当初他们做抖音是这样做的,设立一个“抖音百万敢死队”,目标是三个月做到100万粉丝,团队小伙伴开始用“术”,即技巧,短视频的逻辑,3秒必须抓住人,不能超过3分钟,大量视觉专场,最好让人目不暇接。
但最终,三个月做了10万粉丝,而那10万粉丝基本上都是通过一条视频来得,那条视频的标题叫——“如何优雅地拉屎”,讲的是艺术家倪瓒的一个八卦故事。
意公子说,“术”的背后没有灵魂,容易丧失作为一家内容公司的内容价值观和内容特质。
直到后来,他去听混沌学院创办人李善友老师的课,听到一句话:“把事情做到极致,结果会自然呈现。”
她终于开始慢慢拨开迷雾。她把所有艺术史上可以讲的人物,一点点缩减到越来越窄,缩减到只讲在艺术史上感动我的人,再缩小到中国艺术,再缩小到中国艺术的某一个人,击穿他,录20期。
最后她选择了苏东坡。为了录制讲解苏东坡的视频,意公子和团队读了很多材料,不仅读苏东坡的全套文集,横向读北宋历史,还要苏东坡往上至少追溯4代,看看苏东坡的祖上发生了什么事,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他有几任老婆,有没有红颜知己,他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
“你要击穿他,你首先要成为他”,意公子说,“除了成为他,还要超越他,所谓的超越是要站在一个悲天悯人更宏观的历史视角去承托他,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不过是你生命中的另外一个面向而已。”
从录制苏东坡视频得到启发后,意公子开始探寻到了方向和意义,他们的视频时间越来越长,从从1分钟到3分钟到5分钟,到现在12分钟,丢掉所有的技巧,也不用特效,就用最朴素的剪辑方式,把所有的能量都放在内容,把感动她的部分如实的表达,最终收获了粉丝们的喜欢和热捧。
这让我想起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说的一句话:“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当意公子把做100万抖音粉丝的目标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去做讲到苏东坡这个人物时,粉丝自然而然就来了。
所谓成功只是附属品,人生追求的幸福一定不是所谓的成功,而是意义。
当然,人生要找到方向和意义,就一定跟目标分不开,只是这个目标有所区分,究竟是内在的目还是外在的目标。这跟前面讲到的奖赏一样,人要获得幸福,最好追求内在的自我奖赏,追求内在的人生目标,使得内心的渴求与行动一致,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而如果是外在的目标,则容易跑偏。如何区分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可以参照意公子,最初的目标就是外在目标——获得100万抖音粉丝,而后来她转变为内在目标——录制感动自己的历史人物,击穿他,录20期。
由此,我想到自己,虽然一直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但我始终有个愿望,在副业写作上有所成绩。在三四年前,我每月的副业收入稳定,虽然不算多,但有了一定的成绩,内心很喜悦。后来因为家中事物的牵制,导致我中断了副业,当我这一年多来想要重拾副业,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公众号已经做不起来了,今日头条的红利也过去了,抖音快手更不必说,视频不是我的擅长,而目前最火的视频号做知识付费,我没有粉丝基础,也没有任何内容产品,至于小红书,写了一些没有溅起水花,感觉那短短的篇幅怎么也表达不完我对一个知识的阐述。最终无疾而终,看着朋友圈的那些厉害的朋友们,账号越做越大,课程越卖越畅销,财富和名气双丰收。
我仔细分析,发现自己陷入了外在的目标,即粉丝、账号、课程、收入等等,都是外在的评价机制,而内在呢,我问过自己究竟喜欢读什么书,对什么内容兴致最高,写什么文字最打动自己?我在羡慕他人成就的同时,忘记了拷问自己的内心——你热爱的究竟是什么?
只有从内心热爱的出发,才能聚集所有的精神能力,去击穿它。
写到这里,我的人生意义和方向也开始慢慢清晰,在哪个平台做账号,不是首要考虑的,写出优质的内容,才是第一步。
结合最近在学习的“李小墨的吸血鬼读书营”课程的内容,我先从读书着手,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触,写下一篇篇令自己满意的文章,再发布到各大平台的账号,从读一本本书开始,稳固自己的认知,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中,找寻到令自己感触最深,最热爱的细分领域,然后再往里面扎根。
比如,最近这一年,因为自身的迷茫,我看了比较多个人成这方面的书。但我内心喜欢心理方面,接下去从心理学开始,再进一步拓展到哲学。此外,我从小对女性的成长故事尤其感兴趣,那么我就从读女性的传记入手,去探寻那些优秀女性成长路上的闪光点,必定也是我所探寻和追求的。
写到这里,我感觉到自己正在慢慢的放下内心的焦虑和浮躁。所谓的红利,终将会过去,如果是凭运气抓住的红利,终将会在之后因实力去失去。真正能抓在手中的红利,一定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实力。而实力,就在每一天的积累和努力当中。
今天,是最平凡的一天,但这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都通往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方向,我渴求这样的日子。正如《心流》一书中说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