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麻子:汤师爷,翻译翻译,什么叫AOP?
汤师爷:这还用翻译。
张麻子:我让你翻译给我听,什么叫AOP?
汤师爷:不用翻译,切面编程就是AOP啊。
黄四郎:难道你听不懂什么叫AOP?
张麻子:我就想让你翻译翻译,什么叫AOP!
汤师爷:AOP嘛。
张麻子:翻译出来给我听,什么他妈的叫AOP!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AOP!
汤师爷:什么他妈的叫AOP啊?
黄四郎:AOP就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明白了吗?
汤师爷:这就是AOP啊。
张麻子:翻译翻译。
汤师爷:…
汤师爷:AOP就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面向!切面!横着切!切面!
张麻子:哈,大哥这是他妈的AOP啊,小弟我马上给个三连。
下面我们好好翻译一下AOP切面编程。
老规矩,在学习切面面编程之前要有前置知识:
终于搞懂动态代理了!
• 动态代理搞明白,AOP就明白了
• 学会在开发中使用Spring的AOP技术
AOP 是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和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一词之差,OOP强调万物皆是对象,那AOP呢?
要真正理解 AOP 就要理解 AOP 的核心:Aspect。
WTF is Aspect?
我们把aspect翻译成切面,但是切面这个词对应中文语义其实很难理解到位。
我们换种解释,aspect我们理解为事物的某个方面、某个视角。
与面向对象思想相对,对象强调一个整体,一个人站在你面前,我们称之为对象。
而aspect强调功能化、模块化、关注点分离。
天气变冷了,人要多穿衣服,上帝控制这么多人的对象,总不能一件一件穿吧?
所以AOP思想就是把天气变冷穿衣服这件事抽离出来,模块化,单独进行关注,然后经过编码实现后,上帝就可以进行一键穿衣,节省了大量工作。
放在实际开发中,我们以最常见的日志打印为例。
我们系统中有200个Controller,都要打印请求日志,那没有AOP思想的实践的话,我们只能一个一个在Controller里编写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代码,有了AOP思想,就可以考虑把日志打印这件事抽离出来做成单独的业务,实现一劳永逸。
那怎么实现呢?
那就要靠我们的动态代理了。
什么?你还没看动态代理?
上帝在吗?把这个人的棉衣扒了。
我们知道框架的存在意义是用来简化开发的。
这里Spring简化了什么呢?
自然是我们在动态代理部分编写的一大堆要么看不懂,看懂了又不想写的代码。
AOP作为Spring的左膀右臂之一,自然对这部分加以简化。
但Spring那一大堆xml也是够够的。
所以SpringBoot才是我们永远的家。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示例,在AOP代码的编写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最后就算是学会了。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op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编写这部分代码的逻辑也是非常符合我们的认知逻辑的。
我们前边已经说清楚AOP是做什么的了。
那我们编写代码就要做3件事:
• 抽离出功能模块——定义切面
• 确认功能代码加在哪——定义切点
• 确认功能代码什么时候执行——选择通知类型
我们先把controller给出来: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Aop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sayHello(){
System.out.println("hello");
return "hello";
}
}
也就是抽离出功能模块。
先随便写个类。
然后就直接一个@Aspect就行了,那这个类就是一个切面类。
还要再加一个@Component将该类纳入Ioc容器。
就这么简单,狗来了都会写。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opAdvice {
}
也就是确认功能代码加在哪。
先随便写一个方法。
然后就直接一个@Pointcut就行了,那这个方法就是一个切点。
还要再加上表达式,让系统知道代码加到什么位置。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opAdvice {
@Pointcut("execution (* com.example.aop.controller.*.*(..))")
public void test() {
}
}
这时候有同学问:
啊这个execution是什么?
里面那又是一坨什么?
根本看不懂。
举报了。
这个我只能说,这是固定的表达式,是规定。
规定什么?
看规定之前先记住:表达式一定从右往左匹配。
看规定之前先记住:表达式一定从右往左匹配。
看规定之前先记住:表达式一定从右往左匹配。
execution(访问修饰符(可省略) 方法返回值 包名.类名.方法名(参数))
参数:..代表任何参数
方法: *代表任何方法
类名: *代表所有类
包名: *代表所有包 ..代表子孙包
返回值: *代表所有类型返回值
具体的写法实际五花八门,而且除了execution还有一大堆,为了不让大脑过度疲劳,我们一次只有一个目标:
会用,但不精通。
也就是确认功能代码什么时候执行。
下面就是通知类型5种,前3种比较常用:
前置通知(@Before):在目标方法调用之前调用通知
后置通知(@After):在目标方法完成之后调用通知
环绕通知(@Around):在被通知的方法调用之前和调用之后执行自定义的方法
返回通知(@AfterReturning):在目标方法成功执行之后调用通知
异常通知(@AfterThrowing):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之后调用通知
代码如下: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opAdvice {
@Pointcut("execution (* com.example.aop.controller.*.*(..))")
public void test() {
}
@Before("test()")
public void beforeAdvic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Advice...");
}
@After("test()")
public void afterAdvice() {
System.out.println("afterAdvice...");
}
@Around("test()")
public void aroundAdvice(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try {
joinPoint.proceed();
} catch (Throwable t) {
t.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after");
}
}
从以上代码中可以看出,@Before和@After都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我们需要说一下这个@Around 环绕通知。
joinPoint.proceed()这行代码我们就理解为我们需要增强的那个方法的替身就行了。
这也不是想说的,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 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这个参数。
ProceedingJoinPoint 是一个接口,也就是说这里实际是使用了多态,这不重要。
ProceedingJoinPoint 继承了 JoinPoint 这个接口。
这个JoinPoint有2个方法是我们需要说的。
Object getTarget();
Signature getSignature();
getTarget()
方法返回的是目标对象,即那个被增强方法所属的对象实例。
getSignature()
方法返回的是连接点的签名,即关于被调用的方法(或访问的字段等)的静态信息,如方法名、返回类型、参数类型等。
那么通过这2个方法,就能获取到所有的对象信息和方法信息,那么能做的事就太多了。
但是我们这里不展示更复杂的案例。
依然坚持我们本篇的策略:
懂点,但不多。
会用,但不精。
启动项目,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hello
运行结果:
before
beforeAdvice...
hello
afterAdvice...
after
往期推荐:
● 0.o?让我看看怎么个事儿之SpringBoot自动配置
● 终于搞懂动态代理了!
● 学会@ConfigurationProperties月薪过三千
● 学一点关于JVM类加载的知识
● Java注解,看完就会用
● Java反射,看完就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