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读书笔记(5):同样是认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原文: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前面我们有说,孔先生把了凡先生的命运都推算得清清楚楚。自此之后,每遇考试,了凡先生一一对照,和孔先生算的结果都一模一样,一切“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人生再无好奇和期待了,了凡先生的生活平静得就如同一面镜子。

然而有一天,他命运的水塘里被投下了一块石头,溅起了一些浪花,他的内心不由泛起一阵的涟漪,让他产生了疑虑。因为在他的生命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这件事情偏离了孔先生所描绘的轨道。

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说:你作为一名廪生,领国家的津贴,当你的津贴数累计达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你就可以升为贡生了。可是,当了凡先生领廪米累计到七十余石的时候,当时的提学屠宗师却为了凡先生申请补贡。这件事一下子把了凡先生从平静的梦乡里惊醒:不对呀,这和孔先生算的不一样啊。了凡先生还没从疑惑中醒过来,却又被告知,这个申请被时任署印的杨公驳回了。

到了丁卯年,新来了一位提学殷秋溟宗师。一般新官上任,都会仔细翻阅过往的一些资料。作为主管教育的提学,殷秋溟宗师去翻阅了那些过去落第的考生的试卷。从这里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为人父母官的一个侧面,他们的担当。他们希望通过重新翻阅考卷,看看有没有被遗漏的人才,如果发现是真正的人才,他们会真的提拔的。

人的命运,真的是因缘和合而成。殷秋溟宗师这一翻,就翻到了了凡先生的考卷,看完之后大为赞叹,甚至把了凡先生的论文看作是臣子对皇上的奏议,有着为国家兴革而出谋划策的能力。

请看殷秋溟宗师用来形容这五篇论文的四个字:博、洽、淹、贯。能得这四个字的评语,一定是上乘文章。“博”指的是见识广博,“洽”指的是文章的说理清晰通达,博洽是从广度上给出的评价;“淹”指的是深刻,通透,“贯”指的是文章的章法结构有条不紊,淹贯是从深度上给出的评价。也就是说,了凡先生的文章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文字结构,都属于上等。殷秋溟宗师爱才之心顿起,就把了凡先生提拔为贡生。了凡先生一算,此时领取廪米累计九十一石五斗,和孔先生所算分毫不差。

至此,了凡先生对孔先生所说是死心塌地地信任,再无怀疑。同时也明白,一个人一生的际遇,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有命,都有时节因缘,不能强求。就像自己升贡生这一事,碰到屠宗师成不了,一定要遇到殷秋溟宗师才水到渠成。

古德云:“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为什么呀?因为君子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小人很冤枉,不知道自己拼命努力求得的,还是命里该有的。了凡先生真的认命了,对一切都“澹然无求矣”。

认命,好像在我们当今社会里也是很多人嘴边会挂着的两个字。然而同样是认命,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无奈、无助、无力的认命,如了凡先生,他知道自己的一生是怎么样子,虽然有很多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也有很多自己渴望的东西没有出现在自己的生命清单里,可是,没办法,命运就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过吧。

另一种是积极、乐观、臣服的认命,那就是,我的人生所有的一切都是老天安排好了的,即使有我不想经历的体验,但我信任,老天这样的安排一定有它的道理,它比我自己更知道什么适合我,我会专注于当下安排好的每一个体验,然后去领悟这背后老天送出的礼物。

不同的态度给人生带来不同的色彩,前者让人生了无生趣,如一潭死水;后者让人生趣味盎然,如五彩池塘。

当然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被当头棒喝,幡然醒悟,人生的命运也就踏上了改变之道。

下一篇我们来学习了凡先生是如何被“一语惊醒梦中人”的。

谢谢你,我爱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凡四训》读书笔记(5):同样是认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