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苦中作乐,微笑向暖

生活,十分精彩,却一定会有八九分不同程度的苦,人应该懂得苦中作乐。痛苦是一种现实,快乐是一种态度,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常做快乐的想象,便是人生的成熟。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什么文化,只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会一些初级的算术。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着实令人称赞。

她家的瓶瓶罐罐总是装着不多的白糖、红糖、冰糖,那时候孩子还小,每每生病一脸痛苦,她都会笑眯眯地和些白糖在药里,或者用麻纸把药裹进糖里,在瓷缸里放上一刻,然后拿出来。那些让小孩子望而生畏的药片经这位母亲那么一和一裹,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在小孩子看来就充满诱惑,就连没病的孩子都想吃上一口。

在孩子们的眼中,母亲俨然就是高明的魔术师,能够把苦的东西变成甜的,把可怕的东西变成喜欢的。

“儿啊,尽管药是苦的,但你咽不下去的时候,把它裹进糖里,就会好些。”这是一位朴实的家庭妇女感悟出的生活哲理,她没有文化,但却很懂生活。

这是一种“减法思维”,减去了药的苦涩,就不会难以下咽。如今,她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说的那句话:“把药裹进糖里。”

她只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物质上无法给予子女大量的支持,但带给他们的精神财富却足以令其享用一生。她灌输给子女的是一种苦尽甘来的信仰,把生活的苦包进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之中,就能冲淡痛苦;心中有光,在沉重的日子里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就能够改变境况。

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那里充满了苦中作乐的情趣,领略过后,恐怕你听到那些憧憬旅行、爱好漂泊的人说自己没有读过“三毛”,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这本书含序,一共14个篇章。用妈妈温暖的信启程,以白手起家的自述结尾。在撒哈拉,环境非常之恶劣,三毛活在一群思维生活都原始的沙哈拉威人之中,资源匮乏又昂贵,但她却颇懂得做快乐的冥想。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的不如意,但只要有闪光点,她就会将其冥想成诙谐幽默的故事,然后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序里,三毛母亲写道:“自读完了你的《白手成家》后,我泪流满面,心痛如绞,孩子,你从来都没有告诉父母,你所受的苦难和物质上的缺乏,体力上的透支,影响你的健康,你时时都在病中。你把这个僻远荒凉、简陋的小屋,布置成你们的王国(都是废物利用),我十分相信,你确有此能耐。”

毫无疑问,三毛以及那位普通的母亲,都是对生活颇有感悟的人。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对立的存在,没有苦就无所谓甜,如果我们都懂得在不如意的日子里给痛苦的心情加点糖,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苦中作乐,微笑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