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第十七课:修习慈心

这篇关于慈心的后记在读之前其实有些抗拒,心里始终觉得“祝我的敌人成功”之类的话比较反人类,加上作者在后记中说了一些我有点怀疑真实性的故事,越发觉得飘渺虚幻。不过经过仔细梳理,我对“慈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Day15 11月18日 阅读章节:《后记,慈心的力量》

作者说,慈心是与正念并驾齐驱的另一个重要概念,那什么是慈心?

作为佛教四无量心之一,我简单地搜了一下“四无量心”的概念:慈,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悲,同情他人,希望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见人脱离苦厄解脱而心生庆悦欢喜之心;舍,在前面三心上不执着,能舍弃一切差别而平等待之。四无量心的关键是便是尚同,就像父母对孩子能拥有无私的爱一样,因为将他人视为等同己身,便能以他人之苦为苦,以他人之乐为乐,并为他人受苦而悲、为他人解脱而喜。慈心是一种联结众生的心,宛如阳光照养万物,慈的温暖在一切生命的心里连通、流动。

我继续追问,这种联结因何存在?浮现在心中的是:我们通过观察呼吸这一生命的共性来觉察实相、发现万物共生,最终洞见世界无常、苦与无我的本质,所谓无我、无生,便是消融了自我概念之后发现世间万般存在并无实体,“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或许便是佛陀所描述的“寂灭”与“涅槃”。由此,留下的只是过程以及因缘,在消解了色相之后,众生万物归为同质,慈心便得以在这种同质的基础上构建起来。

了解了慈心是什么以及慈心得以存在的因缘之后,再来看如何休息慈心。除去思想境界或道德标准的影响,我们会发现保持慈心是很难的,尤其是在面对冲突以及与厌恶对象来往的时候。而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生气的时候通常只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事情,比如一个轻蔑的眼神、一句粗鲁的职责,或者某种无心的行为,当情绪的按钮被这些事情按下,那个人的其他部分都不见了。我们只是任由心将焦点在让我们困扰的小局部上聚焦、放大,而看不见这个小局部引发的原因、以及小局部之外整体的样貌,也许做出不当行为之前,他刚经历了糟糕的时刻,也许他大多时候都与人为善……作者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的种子,通过正念的观察和梳理,我们就能解开诸多因缘缠绕的表象,发现他人掩藏的善心。

第二,人们之所以做出恶行,之所以相互伤害、为敌,皆是尚未洞见无常、摆脱苦厄的表现。看着那些对我们怒气冲冲的人,他们身上还绑着锁链、戴着脚镣,深陷在自我的执著中苦苦挣扎。当我们说出“祝愿我的敌人幸福、成功”,指的并非世俗的成功,而是精神领域的成功,希望他人也能摆脱愤怒、贪欲、嫉妒,愿他人内心平和与安宁,对我们来说并不会成为什么违反人性的行为。

第三,仇恨永远无法被更多的愤怒所平息。想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正常反应并不能平息仇恨与愤怒,相反,它还会在来回的报复和敌对中愈发壮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地爆发出来,只有慈爱才能平息愤怒。

想明白这两点之后,修习慈心、并把无量慈心投射到众生万物,便不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即便如此,慈心并不会自发产生,它同样需要我们像锻炼身体那样持续地训练和培养。以下几个方法是我们在修习慈心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依靠的:

首先,我们可以先对自己修慈。通过正念发现真实的自己,并接受这份真实,不论你看到的是优点还是缺点,在你觉察的当下,它就客观地存在着,如果逃避和遮掩的心出现,放下它,真实并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情。让慈爱的力量浸透内心,在它的温暖中放松自己。体会这个感觉,然后把这个感觉逐渐延伸到你爱的人,陌生的人,乃至厌恶的人身上,让这种慈爱形成习惯。

其次,我们可以用思维在每天中去接触他人的亲切念头。在每一次看到一个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不论他是谁,设想他和我们一样希望脱离痛苦,他们都想要平和、喜乐和宁静,他们都对明天和世界抱有希望与憧憬,让这种修行成为习惯,它将改变我们的生命。途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对不同人群生出慈爱的难易度不同,学习认出负面情感,设法对治它们。

最后,修慈不是从此对他人不好的行为熟视无睹,而是代表着我们要对这类行为作出适当的反应。当他人恶语相向,与之争吵并非适当举动,这意味着我们自身也陷入了情绪和概念的圈套里,适当的举动也并非都是春风化雨的。在作者讲述的故事里,佛陀亦曾严厉地对待弟子,但那并非出于残忍,而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就像父亲用力抠出孩子嘴里误食的脏物一样。佛陀给我们提供的善待他人的方法就是“五戒”,曰: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它不是对自由的限制,而是让我们训练自己通过戒律保护他人,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假使我们也能像佛陀那样以慈爱去应对恶语恶行,那么相比以暴制暴,让对方了解法、帮助他觉察和解脱是更为有效的“惩罚”。

最后的最后,耗时半个月,我终于如期把《观呼吸》一书梳理完了,虽然中间有过偷懒和抗拒,通过坚持和保持大脑清醒的状态,希望的结果还是来临了。万望秉持一贯的清醒和热爱,让这次阅读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美好等着我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呼吸第十七课:修习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