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4

第五节六淫六气致病

四、司天之气时六淫至病的治则

【原文】

帝曰:善。治之奈何?

歧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泄之(40)。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廿以酸收之(41)。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42)。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面止(43)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45)。寒淫所胜,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46)。

帝曰:善。

【详解】

(40)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句,与前文“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之义相同不过,彼处是指在泉之气,风气偏胜;此处是指司天之气,虽然同是风气偏胜则有所不同而已,详解见前,此不赘述。至于“以酸泻之”一句则是指风气偏胜时,临床上可以配合使用酸味药物来作治疗。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的精神,结合笔者自己的理解,所谓“辛补酸泻”,意即肝主疏泄,肝病则疏泄失职。其疏泄失职之由于肝气不及者,应用辛味药物以增强其疏泄职能使肝的作用恢复正常。由于辛味药物其治疗作用主要是增强肝的疏泄作用,所以对于肝来说是以辛为补。如果其疏泄失职是由于肝气太过,肝阳偏亢者,则应用酸味药物以收敛其偏亢的肝气,才能使肝的作用恢复正常。由于酸味药物主要是收敛偏亢的肝气,所以对于肝来说是以酸为泻。所以临床上对于风病,肝病是属于风热者,在治疗上不论是司天之气或在泉之气风气偏胜,都应该治以辛凉。如果风气过盛,肝气过亢时,则又应同时合用酸味药物以收敛其偏亢之肝气,使肝的作用复得其平。因此这里“以酸泻之”一句,只是对前文“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的补充,与前文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41)热淫所胜,平以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句,与前文“诸气在泉…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之义相同不过彼处是指在泉之气的热气偏胜,此处是指司天之气的热气偏胜。

(42)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此与前文“诸气在泉”之“湿淫于内”之治基本相同。不同者,彼处是指在泉之气的湿气偏胜,此处是指司天之气的湿气偏胜彼处“佐以酸淡”,此处“佐以酸辛”。佐“辛”者,即通过发汗以排出湿邪

(43)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湿上甚”,指人体上部湿邪偏胜,例如人体腰以上浮肿等等即属于“湿上甚”。“热”,即湿而兼热者。“治以苦温”,与前述之“平以苦热”之义相同。“甘辛”,即具辛味和甘味的药物。“以汗”,即发汗。“为故而止”“故”,有原来之义。此处意即发汗药物的运用以到浮肿消退恢复人体原来的状态为止。全句意即湿邪偏胜的患者,如果湿邪表现在人体上部,例如腰以上肿者,除了按一般治疗原则,“治以苦温”而外,还应同时佐以辛甘发散的药物以发其汗,到浮肿消退恢复正常为止。《金匮要略》所提出的水气病的治疗大法:“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当即据此而言。

(44)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等句与前述“诸气在泉…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等句,其义基本相同。不过彼处是指在泉之气为火气偏胜,此处是指司天之气为火气偏胜。前文中是“治以咸冷”,此处是“平以酸冷”。前文中是“佐以苦辛”,此处是“佐以苦甘”。前文中是“以酸收之”,此处是“以酸复之”。有所不同。其中“酸冷”与“咸冷”都是指寒凉药物,区别不大。“苦辛”与“苦甘”,也是小有区别。“以酸收之”与“以酸复之”基本同义。所以窃以为此与在泉之气所述基本相同。张介宾注:“此与在泉热淫同。盖水能胜火,故平以咸冷,苦能泻火之实,甘能缓火之急,故佐以苦甘。火盛而散越者,以酸收之。火郁而伏留者,以苦发之。然以发去火,未免伤气,故又当以酸复之。而火热二气同治也。”即属此义

(45)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等句,与前述“诸气在泉…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之义基本相同。不过彼处是指在泉之气的燥气偏胜,此处是指司天之气的燥气偏胜。前文中是“平以苦温”,此处是“平以苦湿”。前文是“佐以甘辛”,此处是“佐以酸辛”有所不同。据《新校正》注:“按上文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此云苦湿者,湿当作温”“按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用辛泻之,酸补之。又按下文司天燥淫所胜,佐以酸辛,此云甘辛者:甘字疑当作酸。”张介宾注:“苦湿误也。当作苦温”看来上述小有出入之处,可能属于文字之误,并无实质上的差别。

(46)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等句,与前述“诸气在泉…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之义基本相同。不过彼处是指在泉之气的寒气偏胜:此处是指司天之气的寒气偏胜。前文中是“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此处是“平以辛热,佐以甘苦”而小有出入。《新校正》注此云:“按上文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此云平以辛热,佐以甘苦者,此文为误。”认为仍属文字错误。张介宾也认为“此与在泉治同,而文有颠倒”。笔者同意上述看法,这些小的出入还是属于文字颠倒问题,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差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