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学习之神功篇

学武的人都想练成绝世武功,就像学习的人都想变成学霸学神一样。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资源,在网上默默地耕耘,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的学霸学神。

当前的在线教育从单纯的上网课,已经更多地转变为社群互助。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充分发挥社群学习的强大效用。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神兵——“点评”,但这神兵可能只是临门一脚,没有了相应的功法辅助,同样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聊聊,挥舞这把神兵所要运用到的神功,简单来说就是“一招四式”。

【一招贯天地】

什么样的招式可以天地通吃?

沟通,唯有沟通。

如果只是把沟通对应在对话的场景里,就显得太狭隘了。要知道,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的。

我们回看社群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习是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

把学习摆在社群里,可以是单个教学者与多个学习者之间的一对多的沟通,也可以是多个学习者之间的多对多的沟通,更可以是两个学习者之间的一对一的沟通。

沟通的范围越小,沟通的程度越深,沟通的效果越好。

当教学者和学习者,或者学习者之间通过沟通,在思想上达成一致的时候,就可以视为同一个学习单位。

看起来沟通的单位个体变大了,其实沟通的范围变小了,因为已经达成共识的内容无需再次沟通,那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种默契。剩下的沟通就变成了一种高度的聚焦和注意力的集中。

【四式打通关】

有了沟通这绝强的一招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招式来融会贯通,体味其中的奥妙。

01 听

听,就是听讲和听课。可以是单方面的接收,可以是边听边记的提炼,也可以是通过反复听的拾遗补缺。

怎么听才有效?怎么听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这里可以分为两个维度,速度和密度。

速度取决于接收者的接收能力。原速听、倍速听、两倍速听……只要能够听懂,只要能够接收到教学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

你花半个小时听完了,别人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听完的内容,你就凭空比别人多出了半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效率也必然会有所提升。

前提是,要能够听懂,要能够接收。不然,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为我们知道沟通是要用心的,不然是无效的。

密度其实是指听得次数或遍数。这个事情的前提是,你听的这个课确实是对你有用的,能帮助你成长的好课。那样的课,听几遍都不嫌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听课也是这样。从草草的听到认真地听,从整体地理解到逐个字地抠。同样一堂课在听过不同的次数遍数之后,能学到的东西必然也会不同,思考也会不断地提升。

听课听到与教学者的表达和思考方式一致时,学习者才能够获得教学者真正的交付。这是一场关于认知的沟通。

02 思

思,就是思考和消化。听起来是不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可是,这个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我们一个人想得过来吗?

社群是什么?它不就是一种个自制力和自身缺乏能力的外包方吗?

到社群就是觉得有人盯着自己学,有人帮着自己学,自己一定能学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会有两面性,而作为虚拟产品的知识会有多少面性呢?

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在社群里学习,不是让自己变得无限,而是让自己可以无限地去突破自己的有限,从而实现不断成长。

作为学弟学妹想不到想不透的,学长姐会不会想想到想透呢?

作为学员想不到想不透的,助教会不会想到想透呢?

作为助教想不到想不透的,老师会不会想到想透呢?

怎么样把别人想到想透的内容,变成自己想到想透的内容呢?去问一下呀。

如果说听课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收信息的过程,那么咨询或询问就是一个相对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对知识想到想透之前,我们先要想到想透怎么才可以避免自己想不到想不透的方法。

和学长姐沟通,和助教沟通,和老师沟通,和课程内容反复沟通,都是让自己可以越来越想得到想得透的方法。

千万别以为这叫不耻下问,因为别人的理解超过你的理解,你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位置,更没什么可羞耻的,这个只能叫做虚心好学。

我们要把社群这个外包方充分的利用起来,我们要把对知识的理解搬运过来,我们要把别人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融合起来。

我们做的不仅是和周围能够传递这种理解的人的沟通,我们更要做好自己和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沟通。这是一场关于觉知的沟通。

03 写

写,就是输出和梳理。学到的知识没有用上,就不能称之为是自己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的知识,它只能是知识,而不可能转化成自己的力量。

也许,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场景,等待着你去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做思想实验,利用我们以往的经验和接触过的事情进行反复的预演。

虽然人的记忆容量是很可观的,但是仅仅一次两次地在思想中践行,当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会一下子来不及找到相关的检索和调用,简单说就是会忘。并且在事情过去以后,恍然大悟。

那这知识还算是自己的知识吗?这知识还能是自己的力量吗?

事实证明,写一遍比想一遍会让你记得更清楚。

把自己的思想实验和场景运用记录下来,在建立大脑神经元进行检索的同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可检索的知识案例运用资料库。这时,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外包,记忆的外包。

除了检索,记忆的真实性其实也是非常不靠谱的,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时间,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

在无法准确依靠大脑记忆储存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外部的资料库,去回忆当时自己的思考和梳理结果。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沟通。

04 评

评,就是点评和收获。可以互评,也可以自评,因为学习后的输出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别人看,二是为了自己看。

让别人看,是为了得到认可,甚至可以从中赢得信任,并做好之后的自我销售,最终实现精神或物质上的收益。

那么,怎么判断别人要不要看呢?进了营,分了组,马上就有了一群同学兼读者?你要不要了解大家?如果都不认识怎么了解?

先去看人家怎么写的,写得你要不要看,把你为什么要看和为什么不要看,在对方的评论区写下来,然后请人家帮忙看看自己的,看看人家要不要看。一来二往,大家熟了,互相了解了,说话就从客套变成了直白,而且说得话越来越有用。

一个人的视角有限,要是你能通过去主动评论,换来更多的人到你的作业下面给你提建议,你不就慢慢积累了和大数据一样的参考信息了吗?

再说给自己看。说实话,自己看得过去也就没必要再来学了,人是一种多么容易自洽的动物呀。

既然要再学习,就是对自己有期待,就是觉得自己有不足。通过主动去点评,多请些人来给自己把把脉、定定神,不就给自己找到了更多免费的老师了吗?

学习完之后的输出,就是为了让别人或者自己看。就是因为别人和自己都看不下去,所以要听别人的意见,再自己做修订和迭代。

点评就是这个搭建起你与这个互相学习的世界的最牢靠最便捷也是最稳固的桥梁。桥的那头,就是我们极度渴望的那份充实的收获。这是一场关于效果的沟通。

【熟才能生巧】

一件神兵,一招四式,让我们可以在社群学习中发挥这个场景内应有的巨大效用。

但是,“应有”在很多时候仅仅代表“可以有”,而不是“真的有”。

因为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有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距离。

之所以我们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却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我们知道的道理,去过我们的人生。

知识不是力量,用起来的知识才有可能是力量。

而且,知识这个东西是越用越熟练的。只有在熟练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去谈迭代和提升。

不是我们主观上要去提升,而是我们的基因里自带了进化的属性。

就像不是我们要使用电子支付,而是整个社会都开始使用电子支付时,不用到这个功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才不得不进化。

社群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进化的产物,我们依然用原先线上学习网课的方式在社群里学习,最多只能得到线上学习网课所能达到的效果,会与任何社群学习的广告宣传内容,以及自己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严重不符。

学校里学习的方式是听课、做笔记、交作业、考试。这个流程我们做了十几二十年,早就熟的不能再熟了,所以才会出现了那么多的考试技巧和套路。

线上网课的学习方式是,听课、做练习、掌握技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是一种阅后即焚的学习方式,更多时候是为了应对眼前的一些急需处理的特殊事件,无法长期持续推进。

以上两种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都属于孤军奋战。最大的问题在于,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所谓学霸学生只能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直至熟能生巧的人。

而社群学习,就是团队作战,一起听、思、写、评,持续保持各个维度的沟通,用集体的力量来带动个人的成长。有人带着跑,才不会孤单呀。

这个,才是社群学习正确的开启方式。

PS: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也不会告诉你这两年我参加了多少社群的学习,反正该试的错,我都帮你试过了。用正确的方法去挥舞你的神兵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群学习之神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