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独生女,小时候和父母关系很好,尤其是爸爸,我们无话不谈。可是那总归是小时候,我慢慢张大,美好的事总会毫不留情的走掉。
高中我的成绩一直不理想,我都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父母开始不愿跟我说话。他们冷冰冰的,每次来接我只有一句话,“怎么考那么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
可我从不顶嘴,只是回一个,嗯。一开始是觉得自己拿不出成绩,没有资格多说话。到后来就倦了,烦了。我坐在车上,爸爸开着车,几十分钟的路程,没有一句话。
我变得心事很重,一回到家我们仨都沉默的可怕。我在学校和同学相处的很融洽,在她们眼里我是个幽默,有温度的人,可一回家我就变得收敛,拘谨,一言不发。
我讨厌自己忽高忽低的成绩,让我父母对我的态度忽冷忽热,每一次回家根据成绩单就会猜到我将经历什么,像剧本一样,假惺惺的。我断定他们爱的是成绩。
所有人都盼星星盼月亮想要回家,我冷不丁的在宿舍问了一句,学校能申请长期住宿吗?我不想回家。我害怕,我讨厌那种感觉,坐在饭桌上,每一个举动都小心翼翼。
我有时候很想跟他们分享我在学校遇到开心的事,但又常常憋回去。因为我知道等待我的并不是一段融洽的谈话,而是“好好学习吧,不要总想着玩了。”
但我从来没有青春期,我觉得并不是我懂事,只是不敢。我变得敏感,一跟别人提起我的父母,我的眼泪就要流下来了。
我们仿佛成了陌生人,每说一句话都觉得很别扭,哪怕只是叫他们一句爸爸妈妈。
最令人失望的是,高一,我的诗歌登了校刊,拿给妈妈看,妈妈很开心的叫来爸爸,爸爸撇了一眼,说了句,“是抄的吗?”
我周六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想看会我新买的书,《群山回唱》,我抱着赌一赌的心态,打开了它。果然,爸爸进来了,说了一句,不要看课外书了,你成绩都那么差了。
失望是日积月累的,代沟是无法改变的。或许我完全可以向他解释,诗是我自己写的,书是增加文学素养的。可我早就不想了,我觉得没意义,我适应了闭嘴和生闷气。
黑夜那么漫长,眼泪成了常客。我也试着说服自己,既然讨厌他们的两副面孔,为什么不自己争气不给他们展现另一副样子的机会呢?
我没有早恋,没有结交坏朋友,我只是提不起精神,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到了高三下学期,我发现他们慢慢改变,好像有点讨好我的样子,我也表现的很开心,不想让他们失望。可我却蛮不自在,我仍怕这种示好只像彩虹那样短暂。
中午在学校睡觉总做噩梦,我很害怕。有一天跟同学起了冲突,情绪就在崩溃边缘,我很委屈,疯狂想回家,给爸爸打了电话。
回到家,我说了我做噩梦的事情,站在客厅,我说着说着就哭了,腿在抖,我一直在哭,所以的委屈涌上心头,再也憋不住了。
爸爸也有点措手不及,他让我坐到沙发上,说,“来,让我帮你驱走妖魔鬼怪。”接着他手在我头上比划,嘴里瞎念了一套咒语。那一刻我想,久违的父爱。
有一次回家妈妈做了火锅,他们很开心,我却总也不自在,不知道说什么。我碗里的麻酱没有了,想加点麻酱,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就这样一直坐着,吃了一顿火锅。
不得不说,高中三年,我很痛苦。我羡慕别人的家庭,甚至羡慕舍友的单亲家庭,至少她妈妈很爱她。每天和她有说不完的话,陪伴她成长。
我想对所有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说,或许你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亲情,健康,这些都比成绩更重要。很多父母没有文化,却总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这正是教育的缺陷,可能需要时间。
我不知道我的父母出于一个什么目的多我这么冷漠,或许是以为这样我会自愧,想让我成绩变好。可事实就是,我拿着倒数的成绩过了三年,我痛不欲生。
都说家是避风港,我曾发誓无数次,我绝不会像我的父母一样对待我的孩子,那是我青春的印记。
我仍然爱我的父母,我信任亲情。只是觉得这三年来我过得很委屈,无依无靠,说出这些故事,眼泪又掉下来了。
沟通是最好的教育,别让亲情变得陌生,为了那只有孩子自己能改变的成绩,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