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14,苏语嫣

拆页十七

来自第二十二章《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P216

如果主观自信不可信的话,我们该怎样评估直觉判断的有效性呢?判断在什么时候才能反映出真实的技能水平呢?什么时候会显现出有效性错觉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考虑到技能习得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当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就可以培养出直觉来了。

直觉的对错评估

在我们的实验快结束时,我和加里•克莱恩就上面提及的那个问题给出了一个一般性答案:什么时候可以相信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直觉?我们的结论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将可能是有效的直觉与可能是无效的直觉区分开来的。这就好比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真假一样,关注这件作品的出处通常比关注作品本身的判断准确率更高。如果环境有足够的规律性,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掌握这些规律,联想机制就会识别这些情境并做出快速且准确的预测与决策。这些条件若得到满足,你就可以相信某个人的直觉。

不幸的是,联想机制同样会产生主观的强迫性直觉,这种直觉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观察有天赋的年轻人在象棋方面取得的进步,就会非常清楚完美的技能不是短期能练就的。在接近完美的过程中,他会犯错误,而且对这些错误还信心十足。当评估专家的直觉时,你应该时刻考虑到该专家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挖掘线索,即使是在有规律的环境下。

在一个不够规律或效度较低的环境中,判断启发式就会被激活。系统1通常会用另一个问题快速替换掉难题,创造出并不存在的关联。此时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预期的那一个,但这个答案会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会通过系统2宽松的审查。你可能想预测某个公司的商业前景,并相信这就是你正在判断的事,但实际上,你对这家公司高管能力的印象主宰了你的评估。因为替代是自动发生的,你通常并不清楚自己(你的系统2)赞同并采纳的判断源自何处。如果这是唯一出现在大脑里的判断,你可能就无法将它与你根据专业直觉得来的有效判断进行主观上的区分。这就是主观自信不能作为直觉准确性指标的原因:即使判断的是错误的问题,在作出这一判断时仍可能有高度的自信。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和加里•克莱因立即想到了通过评估环境规律和专家学习经历的方法来估测专家的直觉能力,而不是通过专家的自信程度来评判,还会问我们答案可能是什么。其实解决方案一开始就很明显。我们先前就知道火场指挥官和儿科护士的直觉是有效的,而米尔研究的那些专业人士以及股票投资者和经济学者的直觉则不准确。

「I,重述知识」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答:2个条件综合满足:

1.场景:需要预测或被预测的场景,所处环境具备可观测性,有规律可循,可以找到来源及其特征。

2.专家:专业的专业做预测或判断时,有机会长时间训练、学习、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律。

「A1,激活经验」

你身边有一位你信任的专家,说说他的那些方面让你相信他某一次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答:故事标题+故事内容

1.故事标题:智商情商双高的张总

2.故事内容:

2018年11月的时候,单位党办布置了一个又急又重要的差事。按照以往的做事风格,我优先自己学习了一遍文件精神,然后针对疑问电话咨询了党办负责人。然而几次这么下来,还是没有沟通顺畅,双方信息没法对应上,资料无法准确填写。

那天晚上是最后的期限,必须反馈资料给党办,而这个资料又是非常重要的,容不得半个错词错句。向部门领导徐总汇报后,徐总有些不耐烦,让我去找张总沟通。

听我简单陈述了事情的情况后,张总只淡定、平静的说了一句话:“来,你去把资料都发给我,我和你一起来一 一对应看下。”

我有些意外,毕竟在部门里,很少能看到领导这么不带情绪的和员工沟通工作,哪怕工作比较紧急麻烦。

于是,张总陪着我一起,开始一 一解读文件精神、具体资料。

当解读完文件精神后,张总给出了他的理解,我于是接话道“是啊,但是党办又说**,他们自己给的信息前后就没法对应上,又拒绝和我沟通。”

张总看了看我,点了点头,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眼神,那个神情。我从张总的眼神里,看到了他的理解,也看到了他知道却又没说破的点。

“小苏,你就这样,我跟你说,这个材料就这样填,今晚先这样反馈给党办。”张总边说边指导我。

那一刻,我觉得有这样的领导,真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看得清,想得明,有担当,有魄力,还特别有亲和力,给人一种哥哥般的感觉。

而按照张总说的去做后,那件工作就美好的收尾了,后续也没发生什么事。对于这样智商情商双高的张总,我们部门很多员工都表示很喜欢。

「A2,规划运用」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运用拆页知识点,你将如何设定你的计划?

答:目标+行动

1.目标:运用有效评估直觉的方法,刻意练习,提升准确率,助力自己成为学习领域的专家。

2.行动:

①环境评估:保持意识,优先评估预测事项所处环境是否属于可观测性,有规律可循的环境。

②规律环境:刻意寻找环境规律,并坚持长期观察、学习、掌握规律。

③不规律环境:进行自我分析或求助他人,对比预测问题与最初问题的异同点;分析系统1、系统2出现场景及占比、是否合理。

④待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能够稳定、熟悉的进行前三步时,开始尝试综合、灵活进行。


写便签 20190623  9:43-10:23 am 共计耗时40分钟

到现在,14天到了,而424页的《思考,快与慢》我们读到了220页,还有一半的内容,建议大家自己继续读完,相信其中有不少思维的内容能够帮助你理清工作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你觉得不好的现象。

结束,也是开始,在这一期的结束时,我会增加一个内容,用已经读过的《第五项修炼》、《学会提问》和这一期的《思考,快与慢》,建立一个你的小小知识体系,任务将作为后记,在明天发布。

祝,拥有系统1和系统2的你,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14,苏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