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37  好朋友走散,而且是无声无息的,很心酸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面临严峻复杂形势,宅在家里,减少人际接触,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于是,白天睡觉,晚上没觉,黑白颠倒。宅在家的这段日子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于是静下心来想想过去想想朋友。

朋友,似乎对于我来说有着太多的遗憾,到了这个年龄,才明白朋友的意义。

我喜欢听周华健的《朋友》,歌中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听来家常里短、平白直叙,但却句句走心,沁人心扉。

这首歌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说的是朋友是人生中一辈子都不可以缺少的,少了朋友,世界将变得寂寞难耐。朋友是一本书,朋友是一幅画,朋友是寒冬里的一盆火,朋友是夏日里的一缕微风,朋友是黑暗中的一盏灯。

屈指算来,六十余年可称谓朋友的不多,却也不少。这些年,与同学、战友、同事、朋友走过的路,一件件、一幕幕,令人魂牵梦绕。

有一些朋友,当你忽然想起他,会在网上聊一会;当你电话去了约着喝一杯,是酒或咖啡都无所谓;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出现在你面前。

也有一些曾经不错的朋友,走着走着后来就散了。也许是时间、性格、经济或者不同的年纪,我们喜欢的事情不一样了。

记得高晓松曾经说过,他的微信好友越删越少,但却不会觉得可惜,因为他知道,有些朋友无需在那个好友栏里占一个位置,因为完全没有意义,真正的好友知己,三两足矣。

有人曾经问我,人的一生有多少朋友?我说有三个朋友,不信你数数:一个远的,一个近的,还有一个是不远不近的。

远的朋友,并不是指的是距离,而是指的是心与心,他(她)可能不想跟你有太多联系,就跟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

远的朋友是用来怀念的。是一种感情用语,即寄托自己的感情,这不是说自己对朋友有什么期待,而是说交友丰富了我们自己的人生及自己的感情,它让我们懂得了付出的含义,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温暖,或许你在困难时的一个小小的帮助都会是彼此感到温暖,原来是这样在这个社会上除了父母亲人之外还有叫做朋友的一个人给你温暖。

近的朋友,比普通朋友更好的朋友,就是关系稍微好点的朋友,也就是说有什么事情,可以互相帮忙的朋友。

近的朋友是用来依靠的。不一定非要真的提供什么帮助,可就是能这么实实在在的参与着你的人生。在你悲伤无助的时候,给你安慰与关怀;在你失望彷徨的时候,给你信心与力量;在你成功欢乐的时候,分享你的胜利和喜悦。在人生旅途上,尽管有坎坷、有崎岖,但有朋友在,就能给你鼓励、给你关怀,并且帮你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不远不近的朋友,是朋友,但是又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不好的。

这种朋友,你说他们远,可他们在你的通讯录里,每次你发的文章他们能看见。可你说他们近,从不微信私聊,最多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你群发一个祝福图片。这些朋友一般于你有过一段渊源,可能是曾经的同学,可能是过去的同事,还可能是一道去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的驴友。你说你跟他们熟,算是吧,你说你跟他们不熟,也确实。

如果近的朋友走散,而且是无声无息的,很心酸......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一个或者几个无话不谈近的朋友,当时以为会走一辈子的,后来才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渐渐没有了联系。前段时间,我一个一二十年的朋友,以为和对方是知己,对方也以为是志同道合的,可是这段朋友情并没有彼此想象中那么坚定,不知什么原因,联系不回莫名其妙散了。

也许,我不会把对方的微信删掉,更不会拉进黑名单,但是我们都清楚,不会再联系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大抵就是这么来的。你熟悉对方的过去,对方也熟悉你的过去,但也仅此而已了。

彼此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过去曾经有过联结。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注定带不进未来,所以最好的结局只能是,无声无息地走散。

好朋友是怎么走散的?就是这么走散的,你永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再不舍也要挥手告别,因为你们之间的缘分,尽了。

曾看到一段话:我们因相同而开始,因不同而离别,不要怀疑自己,在人生这条路上小心,岔路口太多,一不小心走散也是十之八九,何必因心伤而误了行程?放心,前方,自有佳人等候。

看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独行》,既充满了俗世的智慧,也不乏生活的趣味,每每读来都会觉得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贾平凹在文章的末尾写道:朋友毕竟是朋友,朋友是春天的花,到了冬天就没有了。

这句话看似有点消极,实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混到最后就会发现朋友少了,这不是你的失败,这是一种人生常态。与其纠结你有多少朋友,与其花时间在这些无用社交上,不如抽时间多看看书,提升一下自己的价值,充实一下自己的内心,这远比一味地多想重要得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好朋友走散是一件好事,你看透了人性,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当世界从喧闹到安静,你的心智也就成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