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只顾着玩,哪里会有什么理想?更不会有什么伟大的奋斗目标。每天与一群小伙伴像风一样奔跑在田野,乡间小路,无孔不入。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破坏力惊人,对乡邻们祸害力惊人。

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头疼得很。头脑中的乡音土话要转变成文字写下来,怎么就那么难?现在,我还保存着小学时期的一本日记本,打开一瞧,根本没办法看。格式统一,就像模板印的一样。前文说当天发生的事,结尾写领悟到的道理,篇篇文章如此。格式还好说,就是土话不匹配。比如:我们打道就走。即使搁在现在,我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什么是“打道”?后来才顿悟,原来指的是“转身回家”。

每一篇文章都耗尽我全部的心力才能勉强交差。乡村孩子,那时候连电视都没得看,消息闭塞,见少识寡,能把字码在一起就不错了。得亏得我家开小卖铺,爸爸经常从城里弄些报纸杂志回来当包装纸,我特喜欢看,零零星星地看,天长日久多少浸染了一丝文气。不然,要像老师在作文点评课上批评某人的作文,一篇文章10个“后来”,废话连篇,那就难堪了。

某一次,居然要写状物类的文章,真把我难住了,完全没有思路,不怎么如何动笔。只好哭哭啼啼向父亲求助。父亲也不知道如何启发我,让我自己打开思路写,情急之下,亲自捉刀,帮我写了一篇,然后我誊写到作文本上。

那篇作文,投进全班同学的作文堆里,鹤立鸡群,被老师捧出来宝贝似地炫耀。在班上诵读,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可能当时老师有“我怎么就这么牛,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的洋洋自得吧?)

被表扬后,我知道不是自己写的,有点愧不敢当,承受不住老师的赞美。没办法,我就开始在心底里给自己打气:以后的每一次作文都要认真写,写好。这也能成为一种激励,鞭策着我真的朝老师表扬的方向前进。(当然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知道不是我写的,故意用表扬作马鞭)

至此,我朝老师慢慢靠近。老师也教会了我出黑板报。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涂涂画画,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后来,我还要求爸爸给我做了一块简易黑板,没事就在家里写写画画。我的同学知道我有这个爱好,还在晚上悄悄摸摸地给我送来粉笔,放在窗台上。(也不知道这些粉笔是他们从哪里偷来的)

这种亲近感,悄悄地沉进心底。没有想到长大后真的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叱咤风云”。

现在我总喜欢给自己的崽规划未来,他奈何根本不按我计划的路线走。有时候我也会怪他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对未来没有规划,对未来的职业没有任何的定位,既无志向,也无斗志。

回想自己的过往,我在想可能还是操之过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