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的亚洲富豪》:美国社会的亚洲臆想与文化歧视


前段时间,一部号称全亚裔演员出演,集亚洲富豪、华人文化与爱情故事等因素与一体的好莱坞电影轰动华人世界,至少,在北美引起了广泛影响,票房火爆。

这部电影叫《摘金奇缘》,又名《疯狂的的亚洲富豪》。

事实上,我觉得《疯狂的的亚洲富豪》这个译名更加贴切,更符合这部电影表露无疑的西方世界对神秘中国文化和中国富豪的猎奇与窥探。

影片开始,第一句话“让中国沉睡吧,当她苏醒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拿破仑·波拿巴”如此醒目。

目前暂无证据可以表明拿破仑说过这句话。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起初梁启超将中国比作睡狮,后人不断添加附会,将睡狮论归到拿破仑名下,实则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和今天电视虚假广告中不知从哪里来的“外国博士”可谓异曲同工。

接下来的一幕,杨夫人带着孩子冒着风雨来到酒店,惨遭酒店前台驱逐,她一气之下买下酒店。导演刻画的一个暴发户的刻板形象跃然幕前。

我忍受着心理上的不适,强行坚持看完了整部电影。

这个电影很老套,就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如何取得认可嫁入豪门的故事,只不过加上了好莱坞、亚洲富豪、中国文化等因素,才使得这部电影有了值得一提的价值(当然不是积极意义)。

特别是电影展露出的对亚裔特别是华人群体、文化臆想和刻板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影片呈现的“亚洲文化”不符合事实。

为打造新加坡特色婚礼,导演把水稻和棕榈搬入教堂,新娘蹚水入场;

为表现杨家坚守传统,导演安排华人举办晚会、敲锣庆祝昙花开放;

为营造中国式大家族氛围,导演让杨家聚在一起,用两个勺子将馅团成小丸子,放在盘子里,然后放在饺子皮上,手指沾水包饺子。

影片中类似的场景层出不穷,主创人员大言不惭地说:“我们忠于自己的文化。”

由于他们对亚洲文化缺乏了解和尊重,他们呈现的亚洲文化既古怪造作又尴尬生硬。

其次,影片中有一个不太符合史实的错误。

男主家族的设定很传奇,杨家在十九世纪来到只有雨林、养猪农民和蛇的新加坡时就已经很有钱,他们是带着财富来到了新加坡。

实际上,在十九世纪,一部分无以为生的中国人被拐卖或迫于生活压力前往南洋做苦工,很多人在困顿不堪中死去,也有部分人咸鱼翻身。但是这段历史的主色调是苦难与沉重,而不是西方式的古老家族迁移。

另外,影片在角色刻画和文化倾向方面过于明显。

在美国长大的女主勇敢自信,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男主性格阳光,在美国读书的人都比较热心,在新加坡华人文化中成长的年轻人大多金钱至上、贪图享乐,老年人大多顽固可怕、不近人情。

《疯狂的的亚洲富豪》是一部打着喜剧标签的电影,但他的“笑点”却是对华人癫狂丑态和对亚洲文化的挖苦。

华人丑态百出,大腹便便的暴发户品味低俗,演技为零的女演员为上位极尽媚态,一群富家女毫无修养争抢免费衣服。

影片刻意挖苦华人传统文化,尤其针对孝文化。

比如,女主告诉朋友,杨妈妈讨厌她,但是奶奶喜欢她。朋友说,没关系,杨夫人无法对抗中国2000多年的孝道。再比如,男主并不认同妈妈的行为,但是女主和朋友依然调侃中国儿子认为妈妈放的屁是香奈儿五号。

有人可能会疑惑,作者关凯文是新加坡富家子弟,导演朱浩伟是成功人士,怎么会是拍出这样一部自我矮化的电影呢?

事实上,作者关凯文并不认同他的新加坡华人身份。

他11岁随家人移居美国,1990年逃避服兵役,两次申请放弃新加坡国籍失败,之后被新加坡政府通缉,一旦回到新加坡便会被捕。所以,他对新加坡认同感可想而知。

另外,导演朱浩伟的人生经历和个人喜好影响电影的风格。

朱浩伟自幼在美国长大,父母在美国经营中餐馆。国外的中餐馆一般少不了左宗棠鸡——针对外国人口味制作的美式中餐,外国人视左宗棠鸡为最著名的中国美食,中国人不以为然。导演为了迎合美国观众口味扭曲了亚洲文化,拍摄了一部左宗棠鸡式的电影。

朱浩伟从小沉迷歌舞,歌舞片令他声名鹊起,赢得美国业内认可。所以,即便电影背景是新加坡,是传统华人富豪,他也不遗余力在电影中掺杂美国歌舞片元素,不仅请专业人士改编上个世纪的舞曲,还重点拍摄派对上的舞蹈场景。

相比之下,他对新加坡华人文化没有这样重视,甚至缺乏必要的尊重。

至于海外的一些“香蕉人”,他们本来就对华人文化非常陌生,在西方又一直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难以受重视,能有一部电影鼓吹亚洲富豪,他们已欢心鼓舞,难以意识到其中的歧视和偏颇,更不用说还有一些亚裔本身就对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和懊恼。

简而言之,《疯狂的的亚洲富豪》是一部美国社会对亚洲富豪的臆想与对华人文化的偏见,有着当年西方刻画的臭名昭著的“傅满洲”博士的遗留痕迹,也展现出了美国文化中的傲慢与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狂的的亚洲富豪》:美国社会的亚洲臆想与文化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