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目标:

  1. 掌握并识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 掌握并识记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3. 能够在材料分析题目中运用所学。
  4. 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5. 了解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

1.1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是高国民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区别对待。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有新想法,独特性的想法。
  • 倡议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1.2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四个转变)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习者为中心”转变。

  • 学生参与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转变。

  • 教会学生方法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程”转变。

  • 容错教育

4、教育从“关注学科”向“关注”转变。

  •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 道德和人格的形成。

1.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类别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育对象 面向所有学生 主要面向少数学生
教育目的 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 偏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能力培养 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只重视技能训练,忽略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远,评价主动多远 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座位评价学习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
教学内容 减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偏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略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略实践等问题。
教学着重点 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局限于学校

1.4 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出现误区

误区 误解之处 正确观点
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误区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对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误区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程。 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 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误区4: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对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习学生真正的负担不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形成日后所需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误区5: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对考试的误解 考试本身没有错,错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做学生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误区6: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首先素质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1.5其他细节性知识点

1、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的意思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以及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注意: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人格】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3. 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4. 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5. 教育价值的多元性
  6.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
  7.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8. 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9.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4、素质教育的外延

  1. 素质教育是终生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2.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6、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和实践能力

7、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及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创新

题目:

1、(2012 上)

​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下吧!【学】”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创】,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习】。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解题步骤:

  1. 看问题,看从哪一个角度分析。三个角度:教育观、学生观人生观。
  2. 写出所对应角度的口诀(提速个性创【基本内涵】+学习过人【教学观】)
  3. 读材料标注关键信息。

答题模版(总-分-总,3-4个理论点即可,每个点各成一段)

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遵循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相关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希望老师们引以为戒)。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点】,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其次,素质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最后,吹塑纸教育认为教学应从“以教育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观点】,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首先,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王老师的教育活动,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去实践、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学生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讨论雪花的形状和特点,吟诗作对……也正因为王老师履行实践了素质教育观的理念,最后收获了良好的的教育效果。

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要从“要从以教育者”转向“以学习者为重心”【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一句话解释】,材料职工【引用材料】王老师要学生观察雪,并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作文,正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观点】,从教学法,老师应多从使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更加主动活泼,从教学内容上,让学生结合时间,联系实际【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王老师组织学生观雪、玩雪,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很好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同时王老师也巧妙地利用下雪天气,让自己的教学从传统的课本知识转向了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践行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用启发性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习能够联系实际。

2、(2019 上 小学)

下面是刘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的交流发言。

我班上有一个让各科老师都很头疼的小男孩,叫小安。他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优势还会说上几句“俏皮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的作业自己潦草、龙飞凤舞……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安虽然调皮捣蛋,但他特别喜欢绘画,我就经常和他交流绘画心得,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个性】有一天,小安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说:“我是一个坏孩子,成绩不好,有不听话,老师经常批评我,同学们也嘲笑我。”听了小安的话,我心里一紧,小安由于不断受到否定的评价,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于是破罐子破摔。【全体学生】

找到症结后,我便对症下药。【人】一次,在课堂练习时,我指着他的作业本说:“你看,这样乱糟糟的,多不好看啊!你想把字写好吗?”老师,我想写好,但就是写不好!“我接着说道:“你没有去做,怎么知道呢?试试看,好吗?”他点了点头,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个字,虽然出了格,但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不失时机地说:“写得多好,如果能把宇写小点是不是就更好看了?“只见他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了,等他把作业交上来时我在他的本子上写了一个优”,并且盖上了一朵鲜艳的“小红花”。【全面发展】

“渐渐地小安自信多了,字也写得越来越好,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提高了,还赢得了学校绘画比赛的二等奖。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提速个性创两全+学习过人

材料中,刘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告诉我们,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注重一部分学生。**材料中的小安学习不好,但是刘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反而鼓励并帮助他在各方明提升,正体现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

**其次,素质教育是醋精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对小安的帮助,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在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

**此外,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具有个别性,素质教育要尊重且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刘老师得知学生喜欢绘画,就是经常和他交流并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充分体现了尊重且发展徐盛的个性特长。

**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应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老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材料中,刘老师听到小安说自己是坏孩子时,内心一紧,并引导小安积极回答问题,鼓励他,说明刘老师体现了“关注人”这一点。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践行素质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学生观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识记学生观的主要内容。
  2. 能够在材料分析题中运行所学。
  3. 掌握并实际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 了解教育的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中相关知识细节。

2.1学生观(两独一发+两全)

1、学生是立意义的人

  •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尊重学生】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任,老师起主导作用】
  •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责任与权力相统一】

注意:前两点可以作为材料分析题的解释。

学生做、提建议、学生自主

2、学生是特的人(学生是个性和差异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老师要换位思考】

提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
  • 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可塑性】
  •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容错性、包容性】发展性眼光看待学生。

注意:第一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相信学生能做好。

4、全面发展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面向体学生

  • 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偏爱某个学生。

考虑到不同的人

2.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 判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多到少,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 例如揠苗助长、凌节而施都是违背身心发展顺序性的。

2、阶段性(判断标志:某一时刻,某一时期)

同年时期学生思维特点:

  • 较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
  •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少年时期学生思维特点:

  • 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
  • 但仍需具体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持。

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 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 抓关键期。

4、互补性(身心互补、身身互补)

  • 身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
  • 心里技能也存在互补性。

5、个体差异性

  • 判断: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 因材施教

2.3 教育的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公正

教育机会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均等的:

  • 入学机会均等。
  •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对待)
  •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2、共同发展

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

  •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男女生共同发展,不因性别而遭歧视)

  • 学生的民族与共同发展。(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注意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

  •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不因学生所处的地域差异而歧视学生)

  • 学生家庭背景差异与共同发展。(不能因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而歧视学生)

  •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共同发展。(不能因学生身体残疾或学习水平差异而歧视学生)、

注意: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

材料分析题:

【2018 上 中学】

有一天,我请学生读课文,只有四名学生举手,我说:“杨萌你读”。他大大方方读起来。等他坐下后,我说:“还有谁愿意读?”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呢?

课后,我专门就这一现象与学生聊起来。一位学生说,"老师,您每堂课提问,总是先叫杨萌,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没有她答得好,就不想回答了。“我忧然大悟,是啊,让杨萌先回答问题已成习惯。她的语文功底好,回答问题准确严密、简洁利落。

下午,我组织了一次“为老师出主意”的班会。大家畅所欲言,我详细记录大家的想法,收获了好多方法。我还请大家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等形式继续给我提建议。【独立意义的人】

以后的课堂互动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全体学生】有的学生说话不流畅,我会引导他组织语言;有的学生不敢站起来回答,我就让他先坐着说:有的学生内向,声音小,我就到他身边听清楚之后再复述给大家后来,我又尝试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共同探索出了“辩论教学“”说书教学”戏剧教学”等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形式。【独立意义的人】

慢慢地,我的课堂再也不是死水一潭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两独一发+两全

模版

学生观–答题模板 (总-分-总,3-4个理论点回答即可,每个点各成一段)

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遵循了(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希空老师们引以为戒)。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观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观点],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个性与差异性。[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最后,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观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一句话解释] 材料中…[引用材料]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我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教师应面向全面全体学生,公平平等随带每一位学生。材料中“我”意识到之前总习惯提问某一位同学,导致其他同学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后,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并积极改进,在以后得课堂中鼓励每位同学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我”意识到问题后及时组织“为老师出主意”班会,让学生们为课堂提建议、贡献想法,正体现了老师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此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差异性,老师因材施教。材料中,“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体现了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做到了因材施教。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需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我”组织“为老师出主意”班会,还请学生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等形式给“我”提建议。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学习需求,将学生视为独立意义的人,引导他们在学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014 下】

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几篇范文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这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叫大家交流阅读感想。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的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道遍自在,在此基础上,学生顺利地完成作文,崔老师真懒!【独立意义的人】

崔老师建议同学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班上42个同学,同学们都说自己能评“星”,纷纷上台展现自己的风采,最后评出了各种各样50颗“星”,他没有反对。【独特的人】

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帮忙,后来**竟把组稿、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还要求大家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点拨一下,有时大家忙活了半天,**他只说一句,“哎!还是没有新意。”同学们又得想办法,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发展的人】

问题: 请利用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文中崔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两独一发+两全

参考答案:

材料中,崔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尊重共学生的主体学习需需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修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感想,一起想创意,制作宣传栏等,都体现了老师将学生视为独立意义的人,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与差异性,老师应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班级之星”,每个学生都评上了“星”,正体现了老师能够尊重共学生的独特性,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人。

**最后,“以人为本”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应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互相交流进而完成作文,同时又让学生们自主创意亮点,自己只是稍微点拨一下,时间久了之后,学生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正体现了崔老师实践并践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并起到了非常好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处于发展过程中,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教师观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识记教师观的主要内容。
  2. 能够在材料分析题中运用所学。
  3. 了解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4. 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3.1 教育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建促放研)

  •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发现、探索、动手、做人、学会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实践能力)
  •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校本课程、开发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国家课程)、地方(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
    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课本的编写
  • 教师是教育学的研究者。(研究问题,论文、课题等)
  •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教师。(从学校到社区)

前三点需要记住。

2、教师行为的转变(你它我他)

  •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学习方法、价值观)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教育前、中、后都要反思)
  • 在对待其他教育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2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1、复杂性

  •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非单一发展。)
  •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不仅教书,还要育人,不仅教知识、发展能力,还要培养思想道德,保证身心健康。)
  •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统一条件,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又要因材施教。)

2、创造性

  • 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 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
  • 教师需要教育机制。(随机应变、应对突发状况)

3、主动性和示范性

  • 主动性。(言传身教)
  • 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 劳动实践的延续性。(从早到晚忙忙忙)
  • 拉动空间的广延性。(从校内到校外)

5、长期性和间接性

  •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间接性。(教师的劳动通过学生的成就实现)

3.3 教师的专业发展

3.3.1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提出)

新教师(关注生存阶段);关键词:关注人际关系,看重在同事、领导、学生心目中的低位。

老教师(关注情境阶段):关键词:关注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关注成绩和班级管理。

教师成熟的标志(关注学生阶段);关键词: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3.3.2 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叶澜和白益民提出)

口诀:废墟任我生

又叫: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阶段(成为师范生之前的中小学阶段)

  • 进入师范院校学习之前的阶段
  • 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的学只是、观念一直迁延到教师正式执教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生期间)

  • 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
  • 主体身份是学生
  • 开始对合格教师的要求进行思考。
  • 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

注意:师范学习和实习期间也属于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新教师)

  • 由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角色转变。
  • 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
  • “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
    “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评价。
    “关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

4、务关注阶段(留任教师)

  • 由关注自我—>关注教学任务转变。
  • 由**关注“我能行吗?”—>关注“我怎样才能行?”**转变。
  • 焦点集中在教学任务上,关注学生成绩,关注自己教的好不好,怎么样才能教好。

5、自更新关注阶段(老教师)

  • 专业发展为指向。
  • 自我发展
  • 关注关注学生整体发展

3.3.3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道德素养

  •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知识素养

  • 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上肢天 文,下知地理)
  • 本体性知识(任教的学科知识)科目三
  • 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科目二
  • 实践性知识(教学法:实际课堂情境,具体怎么教知识)面试·

3、能力素养

  • 设计教学的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
  •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 创新能力。

4、心理素质

  • 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抗压能力。

3.3.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小型课堂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在职培训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

  • 教师的个人反思。
  •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动。
  • 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4、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

反思内容:

  • 教育教学观念。
  • 课程内容。
  • 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
  •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常用的反思工具:

  • 教学后记。
  • 教学日志。
  • 教学案例等。

5、终生学习意识

法国的保罗·朗格朗1965年正式提出

终生教育的4个支柱基础:

  • 学会认知。

  • 学会做事。

  • 学会共同生活。

  • 学会生存。

材料分析题:

答题模版:

彩礼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遵循了(违背了)新课改下教育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希望老师们引以为戒)。

首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观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观点】,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观点】,教师在尊重每一位学生,也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一句话解释】材料中……【引用材料】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引导、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2016 上 中学】

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萨,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研】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他】。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我】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芳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我】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建促放研+你它我他

参考答案:

材料中曲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对老师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老师的角色应该从“教师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改要求老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并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材料中曲老师翻阅各种期刊,及时了解历史学科新信息,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正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行为应该转变。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老师除了应该较好自己的学科外,还应该和其他老师相互配合、合作。材料中,曲老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正体现了他的合作精神。

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认为,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教育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材料中,曲老师知道仅靠考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涉猎面非常广,正体现了他不断反思、不断追求进步。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践行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进行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向材料中的曲老师一样,不断反思,不断追求进步。

【】

刘老师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学校教学的第一线。

为了寻找孩子们观察的野花,刘老师在河岸、田地精心识别、挑选,【促】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家人熟睡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厨房里反复朗读课文;大雪过后,她又会兴致勃勃地带孩子们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自然。

刘老师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旁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治自己的情操。她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有厚厚的几本,她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许多中外教育名著,撰写教学日志,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我】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建促放研+你它我他(促和它等同)

参考答案:

材料中刘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对老师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刘老师让学生观察野花、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都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应强调帮助和引导。引导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步步紧包括方面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材料中,刘老师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寻找腊梅、松树,正体现了刘老师引导学生们去发现,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

**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材料中,刘老师坚持每天阅读学习,撰写教学日志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刘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追求进步的人。

综上所述,刘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和自我成长方面,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表率者。

职业理念回顾

在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哄堂大笑。刘明也不好意思得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胡老师见状,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认真地思考起来,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使用“万万”一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胡老师进行了总结,又问大家“请大家想想.今天这“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得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大家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刘明同学,为他鼓起掌来。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胡老师的教学行为。 (14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胡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职业理念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素质教育观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很重要,但知识不应该限制人的恩维,教学中应多使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求疑质疑。材料中胡老师就刘明的提问,给予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一起思考、讨论,正体现了引导学生们主动探究、思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认为,应该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救师应注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材料中,刘明被同学们嘲笑,非常不好意思,后悔提问了。而胡老师注意到了刘明的情绪变化,帮忙解围,让大家一起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说明胡老师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

此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意态为转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学生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与差异性。老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材料中,刘明的提问与众不同,正是学生差异性独特性的体现,而胡老师也尊重并肯定了这种差异性。同时还引导全班一起思考讨论,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和赞赏学生。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好或有缺点的学生。材料中。刘明的提问遭到同学的嘲笑,胡老师并没有批评刘明的问题太简单,也没有批评其他同学,而是借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最后还让同学们感谢刘明让大家有了额外的收获,不得不说胡老师的做法非常警!

综上所述,胡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及救师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资(信息技术高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