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两面镜子”学习《天窗》

    《天窗》是2019部编教材小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写于1928年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透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


      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我准备了两面镜子:凸透镜、魔法镜。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雨风雷电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我掏出“凸透镜”。此时的天窗犹如一面凸透镜,把外面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聚焦,偌大空间所发生的瞬间集中到一个面,甚至是一个点上,效果肯定强烈。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的视觉、听觉、心觉专注到天窗上,注意力集中了,感受便深刻。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此时的天窗在作者心里又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呢?

      由一粒星到无数粒星,由一朵云到无数朵形态各异的云,由一条黑影到蝙蝠到夜莺到猫头鹰……通过师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魔法镜。

      “聚焦也好,变幻也罢,发挥作用的都是作者的——”(教师)

      “心灵!”(学生)

      “对。作者正是满怀认识世界的渴望,一次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出自我,飞出天窗,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到‘实’,认识到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教师)

      课堂上,通过两面镜子的附助运用,顺利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上“两面镜子”学习《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