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分析(三)

     

      文本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本文与以往课文略有不同,分为两个部分,这两部分所描述的事件是发生的不同时间点。

      常人的情感

      在这一部分由4个自然段组成,其中第3自然段是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独立成段,并且运用不同字体呈现,以示强调之意。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我主要围绕”常人的情感“来切入,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第一自然段一共9个字: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独立成段,让人一读就有一种很沉重的感觉,预示着要发生什么;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电报的相关内容;第四自然段是毛主席知道岸英去世后很悲痛。

      从这一部分来看,毛主席作为一位老父亲,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所表现出来的悲痛情绪。集中到第四段,从毛主席的动作“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看似平静的表面,毛主席的内心却是翻江倒海的感觉,儿子牺牲的消息太突然了,根本无法接受。

      第4自然段从结构上来说先是对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噩耗后的动作描写,接着展开联想回忆了毛岸英与父亲聚少离多的情景,最后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

      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时候加入部分关于毛岸英的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感受。资料如下: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因为毛主席参加革命运动,所以他5岁便于父亲分别了,8岁时他的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和弟弟也被关进牢房,很快母亲就被敌人杀害了,后来地下党解救并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但是好景不长,地下党组织也遭到了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他25岁时,他和弟弟毛岸青在大街上被找到,后来被安排到苏联学习,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从那时起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他终于见到了分别18年的父亲,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并没有把他留在身边,而是安排毛岸英马上补上劳动大学这门课,给他找师傅,教他劳动,毛岸英去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还做过秘书,解放初期,还下工厂到车间里劳动。他虽然是毛主席的儿子,却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1950年5月,他回湖南老家探亲,几天走下来,他把父亲带给他的路费和自己存的钱全都分给了乡里经济困难的人家。就在这一年,他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被敌人投下的燃烧弹击中,英勇牺牲,那一年,他28岁。

      伟人的胸怀

      课文的第二部分由6个自然段组成,与第一部分相接,分别是5、6、7、8、9、10自然段,这一部分的编排结构与第一部分略有相似。

      在第5自然段用了六个字“秘书走了进来。”独立成段,起到了强调作用;第6自然段是秘书向毛主席说的两段话,对于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第7自然段是毛主席内心进行艰难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系列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作为主席想让儿子回国安葬,作为主席又不想搞特殊;第8自然段是毛主席作出决定后,签字时的表现;第9自然段则是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看到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想而知这一夜毛主席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最后一自然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单独列为一段,强调了毛岸英同志的遗骨即使安葬在异乡,精神也与人民同在,同时彰显出了毛主席作为一代领袖的博大胸襟。

      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毛主席的内心感受,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一部分内容时,穿插了毛主席与好友周世钊的一段谈话:

      1951年3月,毛泽东和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谈到:你说我要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卫家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得,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课后问题剖析

      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个学习目标设置在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感知。第一部分写志愿军司令部从朝鲜发来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第二部分写毛主席面临儿子遗骨的安葬问题,内心矛盾不已,经过艰难抉择,最终做出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

      第二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道课后题的设置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与单元语文要素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三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在课前预习单上已经布置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已经搜集好的资料和对本课的理解,再来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梯度和升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53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分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