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了孩子,但家长看不到怎么办?

今天一位老师与我聊天,说到她经历的一件事,觉得自己委屈死了。

她告诉我,班上有一个孩子,在半期前的一次小练才得了40多分,这个孩子很调皮,平时老要干扰教学,不遵守纪律,家长也并不是特别配合,还曾经就孩子的问题与老师发生过矛盾。但是,她并不愿意放弃孩子,也希望家长知道她并不是家长所想的那样,而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希望以此化解之间的矛盾。于是,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补补课,在期末的时候,孩子的成绩真的提升了,上了90分。她很开心。但是,我们学校的评价不是以孩子的最后一次成绩为准,而是要看孩子的过程性评价。前期因为孩子表现太弱,所以评下来孩子整体表现为良。家长一看到孩子为良,于是,就给老师打电话,哭诉着说了她的种种不是。她说,承认自己在工作肯定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但是,家长为什么就看不到她的努力呢?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中,老师的付出呢?

是呀,这位老师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经常都有老师说,某某同学的父母不懂感恩的,无论老师对他的孩子有多好,家长都是一副挑刺的姿态。但我知道,与众多的明理的家长相比,这样的家长还是极其少数的。但这样的家长却会很影响心情,影响工作,处理时也是很花时间的。面对这样的家长,怎么办呢?

我在想,有时,我们还是需要一种“圣人”心理与姿态的。我们帮助孩子,是为了赢得家长的信任吗?我觉得这是顺赢的事。最重要的是,做为老师,帮助孩子是我们应做的事,不是为了赢得赞誉去做。说起来,有装高尚之嫌,但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孩子,不掺杂别的,这可以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平静与清明。孩子成长了开心,没有变化重新调整策略就好。不在乎家长是否能看到,能理解,我们就可以没有负担地帮助。

当然,顺带的事,还是可以去做做的。比如,孩子今天的学习中,习惯有了进步,给孩子一个小礼品,或在全班表扬一下,给家长说一下。孩子持续在进步,见到人夸夸他等等。这样,或许能形成一种正向的学习磁场。

做这些,还是要明确,这是为了帮助孩子。如果能收获家长的理解与帮助,平静地接纳,不理解,也没有什么,我们帮助孩子是因为“我是老师”,而不是“我是为获得家长赞誉的老师”。

后来,孩子的妈妈也给我打了电话,描述的与老师所说的完全一致。家长有一句话,引发了我另一个方面的反思。家长说,孩子在后期明明很努力,为什么老师就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给孩子一个优,而非要坚守原则呢?我思考的是,我们的评价本身,是否真的体现了学生过程性中的努力呢?教育部倡导的“增值性评价”,到底在一线如何操作?学生在学习的阶段过程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样的孩子在最后的评价中,我们是否应该评价为“优”呢?

是的,应该,我们有必要调整评价机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助了孩子,但家长看不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