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465]| 聂尚护羌贪心胜,和帝性格有弱点


武陵、零陵、澧中三县的蛮夷造反。

护羌校尉邓训去世。当地的官吏百姓、包括羌、胡等少数民族,从早到晚前往灵堂吊唁,每天都有好几千人。甚至有羌人、胡人用刀割腕,或者杀死他们的犬马牛羊,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要跟着他死!”邓训担任护乌桓校尉时的部属集体出动,要来奔丧,以至于整座屯兵的城郭都空了。官府加以制止,他们也不听命。有官员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时任护乌桓校尉徐傿,徐傿叹息着说:“他们这样做是出于忠义啊!”于是把逮捕的人全都放了。当地家家户户为邓训立祠,把他当神一样供奉;生病闹灾的,就向邓训的神主牌祈祷求福。

[点评]

邓训,一个汉朝的边疆官吏能让他先后治理过的两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此拥戴,在中国历史上难计其数的封疆大吏中可能是仅有之个例。以德立信,恩施异族,说他是民族团结的千秋典范,一点不为过。

蜀郡太守聂尚代替邓训出任护羌校尉。聂尚学邓训的样子也要施行怀柔政策以争取羌人民心。聂尚派翻译招降烧当羌首领迷唐(其父迷吾被张纡设计杀死),让他返回大小榆谷(青海贵德东河曲一带)居住。迷唐带领部众返回大小榆谷后派他的祖母卑缺去见聂尚,双方不知谈了些什么。会见结束,聂尚亲自护送卑缺至边塞,为她饯别、祭祀路神;又派翻译田汜等五人把卑缺护送到迷唐的毡帐。想必是卑缺对汉朝背信弃义杀死儿子迷吾耿耿于怀,双方谈判破裂,迷唐又造反了;迷唐联合其他羌人部落,将田汜五人活活分尸,用他们的血歃血为盟;然后迷唐率军攻打金城(甘肃兰州)要塞。

聂尚被控有罪遭撤职。

[点评]

聂尚为什么会失败?过于托大又一厢情愿。 邓训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那么成功,而对迷唐却不招安,这一定是有原因的。邓训怀柔,是拉一批,打一批,迷唐就是打击对象,是汉朝的敌人,也是周围大小月氏等部落的敌人。当年正是迷唐攻打大小月氏,邓训保护了他们,打跑了迷唐,才和周围各部落建立了信任和同盟关系。聂尚把迷唐请回来,不仅其他部落心理不踏实,迷唐也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再说过去那么多血海深仇,哪能这样轻易就能解开呢?聂尚你以为你是谁啊?说到底,他一是不服邓训,二是贪功心切。其实,他这个官本来是很好当的,只要萧规曹随,继续邓训的政策,就能维系稳定局面。要是有其他想法,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永元五年(公元93年)

春,正月十一日,在明堂祭祀,登上灵台,大赦天下。正月二十四日,千乘贞王刘伉薨逝。正月二十七日,封皇弟刘万岁为广宗王。二月二十一日,太傅邓彪薨逝。二月二十五日,陇西地震。夏,四月二十日,封已故阜陵殇王刘冲的哥哥刘鲂为阜陵王。九月一日,广宗殇王刘万岁薨逝,无子,封国撤除。

当初窦宪扶立于除鞬为北单于,本打算护送他返回北匈奴单于王庭;可是后来窦宪败亡,计划落空。于除鞬自不与汉朝打招呼,自行返回北方。汉和帝派将兵长史王辅率领一千多骑兵,协同屯驻伊吾的中郎将、北匈奴持节护卫任尚追讨;于除鞬被杀,他的部众被消灭。

[点评]

由此看来,当初为了立北单于,窦宪跟袁安吵架,汉和帝站在窦宪一边,只是为了迷惑窦宪罢了。

自从辽东太守耿夔打败北匈奴后,鲜卑人乘机进入并占领北匈奴故地。留在那里的匈奴人尚有十多万户,他们自称是鲜卑人;鲜卑的国势逐渐强盛起来。

[点评]

北匈奴前后两任单于,一个跑没影了、一个被砍了。而残余北匈奴还有十余万人,再也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单于”了。为了活命,他们选了一条捷径:改名换姓,跟了草原上一个新的主人,也是汉朝将来的一个劲敌!这个草原的新主人,就是鲜卑族!

不过我们也总算弄明白了一个问题:匈奴纵横历史三百年,为什么忽然就在历史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实上,他们一直都在,并没消失!他们中的一部分跑出亚洲,到欧洲去抢地盘了;一部分就是南匈奴,未来“五胡乱华”的第一胡;最后这部分就摇身一变,成了鲜卑人,未来“五胡乱华”的第三胡!

冬十月辛未日,太尉尹睦去世。十一月乙丑日,任命太仆张酺为太尉。

张酺与尚书张敏等人联名上奏:“射声校尉曹褒擅自制定汉朝礼仪,扰乱破坏圣人之道,应该将他诛杀。”先后五次上书。汉和帝知道张酺是个死守道学、不知变通的人,就把他的奏疏压下了;然而此后曹褒制订的那一套汉礼也就不再实行了。

[点评]

王夫之曰:

汉章帝命曹褒制定汉礼,不要大家参与讨论,而由皇上独自裁决。曹褒杂引五经,旁及谶纬以成之。和帝加元服的成人礼,就是采用了曹褒所定的礼仪。因张酺的反对而被废除,实在是可惜了!曹褒之礼,必然也有瑕疵,但是,也必有可取之处,如果能传下来,辨其失,存其得,考其异,验其同,后人还有个参考啊!张酺自以为他是专家,就把曹褒的成果堙没,这真是古今之大缺陷啊!

华杉先生精彩评论:

这是一个管理学的基本现象,就是无论你提出任何新的建议,都会遭到强烈反对。反对的原因很多,一是没判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辨别能力。但是,没判断不等于没意见,他要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意见一旦说出来,就需要捍卫,最终就发展成强烈的反对。实际上他的意见看法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是领导者又不一定能判断和辨别这一点。二是人性本能的惰性,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不愿意做任何改变;三是新的建议必然给大家带来新的工作任务,你给他增加了工作,他不想干,他就从“专业角度”来反对你,或者找到任何角度来反对你;四是嫉妒,这建议不是他提的,是你提的,他不能让你成功。

领导者如果不知道这些戏码,他就干不成任何事。

“帝知酺守学不通,虽寝其奏,而汉礼虽不行。”皇帝知道张酺守学不通,守学,是守着他的家学,不通,是不能变通。实际上,他不是不能变通,是没交给他,交给他办,他比谁都能变通。王夫之说他是“屈公义以逞私说”,一语中的。

和帝的领导力,远远不如他的父亲章帝。当初章帝让曹褒制定汉礼,连“力排众议”都不需要,他不搭理那些吵嚷就行,根本不需要用力去排他们的众议。和帝呢,他明明知道张酺是守学不通,真正其心可诛的不是曹褒,而是张酺,所以上书五次他都不回复。但是,他也让父皇留下的礼制,在他自己成年礼时已经实施过的礼制,不了了之地废除了。

和帝明明知道张酺是假公济私,张酺也知道和帝知道他是假公济私,和帝也知道张酺知道和帝知道张酺是假公济私,但和帝还是被张酺阻拦住了,张酺掩耳盗铃,和帝也假装没听见,没看见,这就是和帝意志力的薄弱。意志力薄弱的人,就算掌握着最高权力,他也会被下属欺负和胁迫,性格弱点是没得救的,别说干不成事,已经干成的事儿也会被人废掉。

这也是我们今天企业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哈佛商学院David A.Shore教授说:“如果你想制造一个敌人,就做出一点改变,任何一点小改变都行,马上就会有一大堆人,像快闪族一样冒出来,用各种理由反对你的建议。”

一个方案通不过,往往和那个方案好坏没有任何关系,反对的人各有理由或情绪,大都是“屈公义以逞私说”。方案能够通过并推行,完全在于领导者的判断和意志力。领导没有判断力,或者有判断,但是意志力不够,那任何方案都得不到通过执行,组织只靠惯性前进,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也就走不动了。

这一年武陵(湖南常德)郡兵打败叛乱的蛮夷,迫使他们投降。

梁王刘畅(汉和帝刘肇的叔叔)带着侍从官卞忌到祠堂祭祀祈福,卞忌谄媚刘畅说:“神仙说大王应该做天子。”刘畅不但没有制止反而与卞忌一问一答起来。有司弹劾刘畅违法,请求征召刘畅进京,命他入狱接受调查。汉和帝不答应,只是将他的封国削去成武、单父二县。

刘畅既畏惧又惭愧,上疏做深刻的自我检讨:“我天性狂妄愚昧,不知道应该有所禁忌,犯下了死罪;理应被公开处死。陛下恩德深厚,硬要赦免我,为了我而蒙受徇私枉法的污名。我知道类似这样的天恩不会有第二次。我发誓今后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管束妻子儿女,再也不敢有越轨的行为了,再也不敢骄横奢靡了。我的租赋收入太多,请求只留下睢阳、谷熟、虞、蒙、宁陵五县,其余四县交还朝廷。我有小妾三十七人,凡没有生儿育女的我情愿把她们都送回娘家。我仅挑选二百个谨慎、守规矩的奴婢,其余虎贲、官骑以及工技、鼓吹、仓头、奴婢、兵弩、厩马,一并归还朝廷,让他们返回原来的官署。我身为骨肉近亲却做出扰乱圣朝教化、玷污纯洁风气的事,虽然侥幸不死,但已没脸以罪恶之身居住高大宫殿、享食富饶大国、设置官员僚属、搜罗奇珍异宝。乞求陛下开恩,批准我的请求。”汉和帝驳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465]| 聂尚护羌贪心胜,和帝性格有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