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读书|语言是孩子发展的精神土壤

十分读书社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但是,这些神经元需要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如同无数个独立的电话亭需要连接线一样。


网络图片

每个人从出生到三岁时,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当孩子接触外界环境的时候,会刺激神经元产生链接。不断重复刺激的链接变得越来越稳定,保留下来。链接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就会逐渐消失。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语言是一个空白的状态,随着他的声音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他开始敏感的捕捉到环境中的声音,他就开始一点点发音,尝试着一点点说话,表达事物,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在随着他能够表达的过程中,他开始有意识的观察父母之间的交谈,父母和别人的交谈以及父母跟自己的交谈,他通过观察成人语言背后的意识、想法、观念、思想和情绪,来将他们的这些部分一点点纳入到他的生命中。因此,儿童语言的模式形成是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模式的。

当孩子到二十四个月的时候,会发生一个语言爆炸期。在这个时候,孩子会突然说出几个词组成的句子,孩子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词汇。到三岁之后,孩子可以使用动词以及不同时态,来说出不同时态的句子。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与孩子在环境当中获得的机会有关。如果孩子所在的环境当中的语言是非常缺乏的,那么他语言的获取将会受到影响。环境是非常丰富的,那么孩子的语言就能够有促进。语言的获取整个过程事实上就是伴随着一个内在的发展过程。

举个例子。

有一天,孩子说,“我想吃苹果。”那么当孩子提出我想吃苹果的时候,首先他对苹果这个概念是要了解的。所以他才会说我要吃苹果。而不是我要吃“桌子”!

就是说的这个“苹果”,那孩子怎么知道这个是苹果呢?那肯定是成人给他过这个苹果这个食物。当孩子看到了这个苹果外在的形状、颜色,甚至吃过这个苹果,孩子知道这个苹果的味道是什么。而这些的感官经验就帮助孩子形成了一个图像,就是这个苹果。当孩子说出苹果的时候,他的大脑呈现出来的图像就是这个苹果的图像。

这个苹果的概念,孩子目前是从外观、颜色、形状甚至味道上面给他的感官经验。那如果成人带孩子去采摘,或者观察苹果树,知道苹果是长在哪里的啊?人们可以在哪里获得苹果呢?那么感官经验越多,他所建立的概念也会越多。

比如说他知道苹果是长在树上,那他对着这个树他会建立一个概念,有苹果树有梨树……树有很多很多,那么树的概念也就在增加了。假设成人还让孩子知道苹果的获得渠道,比如采摘,或者从水果店、超市里去买的,那么孩子就明白了相应的这个水果店和超市这个概念。所对应的概念就会增多。这些概念在建立的时候,它其实像一个蜘蛛网。蜘蛛网越来越大,说明概念增加越来越多。慢慢的,概念也会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复杂与分类相似。所以孩子在三岁之前针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形成概念呢,是一个非常重要过程。

总结: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的精神土壤。那就是成人在给孩子输入概念的时候,就好比往这个土壤里增加肥料。孩子通过感官的体验,来把这个营养吸收,进入到自己的内在,丰富自己的语言系统,最终成为认知。

营养有哪些呢?

1.正向积极心态,2.成长型思维方式,3.逻辑思辨,4自我调控,执行能力……

同样的,有害物质有哪些呢?

1.粗俗,粗暴谩骂的语言,贬低讽刺挖苦,2.贴标签式的语言,指责,3.概念单一;4威胁恐吓警告,命令说教……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分读书|语言是孩子发展的精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