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读书笔记

      看完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对我们的大唐仍旧是念念不忘,唐代毕竟是后世最愿意提起的时代:国力强盛,万邦来朝,最繁华,最骄傲,最自信,也最具有包容与进取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傲视全球的超级帝国,唐人内卷,文治武功,善文者争着奉献文韬,善武者争着奉献武略。王勃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雱说:“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戴叔伦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白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说:“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诗人们慎重流传下诗集与文集,如同篇幅巨大绵长、喋喋不休的独白,穿过时间迷雾重重的遮蔽,邀请我们进入某个瞬间他们动荡的内心。意在被铭记的,都在被忘记——古老的城市被时间和战争摧毁,成为平原上一座土丘,宫殿倾颓,纪念碑摧毁,盛名与功绩都化为尘埃。但诗句流传,如同一个奇迹,带着千年前日常生活的艰辛,和诗人的一部分灵魂。

      或许我只是浮于表面了解诗人们的诗词,或许我只是还是不够了解那个盛世大唐,更或许我只是迫切想了解英雄人杰背后的故事,所以,我在11月份开启《长安客》这本书。

      笔记:年轻的杜甫跳着脚在小酒馆赌博,他对自己的才华太有信心,从没想过往后岁月的大雨里他会病在启夏门边的破屋中,积水成塘。天宝十五载(756年)的夏天,王维依然像往常一样进宫早朝,并不知道自己很快将会成为安史之乱里的一名俘虏。李白得意地写诗描述他在玄宗的宫殿里坐有象牙席,宴有黄金盘的恩宠,错愕万分地,他很快被皇帝放弃。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这几乎是这本书里所有故事的核心。

      感想:杜甫的偶像,有李白有王维,他追随李白,为逝去的王维写诗。李白是盛唐一匹脱缰的野马,他的狂傲不羁是每一个后世人心中脱离藩篱的一个梦。王维是一颗温润、光洁而又细腻的珍珠。他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仅仅是看杜甫的故事,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心有大爱的好人,年少时的他也许也想像李白一样,肆意潇洒,狂放浪漫。但光华一年一年的逝去,他看到了很多阴雾下的风景,他懂了王维。”,懂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读高中的时候,遇到杜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这样的答案填上准没错,现在逐渐懂了答案中他的故事。

    杜甫的遗憾可谓如江水之深,他遗憾于古往今来英雄辈出,千古留名,奈何自己身世多舛,命途多险,未能超越尘世尘埃,留下如鸿毛飞蓬般轻盈的永恒身影。他遗憾于民生凋敝,时局动荡,自己虽有言辞饱含深情,却无力改写人世间的浮生苦辣。他遗憾于至亲离世,朋友相继辞世,身处乱世之中,无法挽留流年飞逝,只能深深地叹息岁月的残酷。他遗憾于社稷沉沦,国家破碎,眼见天下同胞飘荡流离,心中如针刺般剧痛,愿为救济之道尽力,却力不从心,深感无力回天的辗转之苦。如此种种遗憾交杂于他的胸怀,化为长长的叹息,咏史诗中流淌的忧郁泪水,成为岁月烙印他心灵的永恒之痛。

      笔记:得意的李隆基自以为心想事成,江山与爱情尽在掌握。太子被自己的铁腕手段吓得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他不知道的是,当他沉浸在华清池水雾迷蒙的霓裳羽衣曲中时,渔阳战鼓正动地而来。这是公元756年夏天,城市在细雨中倾倒。在这场始料未及的安史之乱中,他的儿子抓住机会,谋划着对老父亲二十年压迫的报复。

      感想:“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句曾经是他们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在时代的悬崖上,诗句与文章,找到它更有价值的位置:它拥抱人心的无助,叩问命运的规则,向渐渐驶离的历史丢出最后求生的绳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安客》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