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子集,它通过模仿人脑的神经网络结构,使用多层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模式识别。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阶段,冷静期,深度学习复兴时期等。
深度学习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当时提出了感知器模型。然而,在当时由于计算能力受限、数据缺乏和算法限制等因素,深度学习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感知器模型是一种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构建块之一。感知器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Frank Rosenblatt在1957年提出,它模拟了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尽管感知器相对简单,但它为神经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感知器由输入层、权重(weights)、激活函数和输出层组成。输入层接收输入信号,每个输入都与相应的权重相乘,然后通过激活函数得到输出。感知器的输出通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以引入非线性关系。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和 sigmoid 函数。阶跃函数在 Rosenblatt 的原始感知器模型中使用较多。 每个输入与一个权重相乘,这些权重反映了输入对于输出的重要性。为了引入偏移,通常还有一个额外的输入(偏置输入),与其关联的权重称为偏置(bias)。
感知器的训练目标是通过调整权重和偏置,使得模型能够正确地分类输入。常用的训练算法是感知器学习规则,通过不断迭代调整参数来使模型逼近期望的输出。感知器适用于线性可分的问题,即能够用一个超平面将两类样本分开的情况。对于非线性可分的问题,单层感知器无法准确地进行分类。
由于训练深层神经网络的困难和效果不佳,深度学习的研究陷入了低谷。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浅层模型和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
浅层模型通常指的是相对较浅的神经网络模型,它只包含少量的隐藏层,与深度学习中的深层神经网络相对应,深层神经网络具有更多的隐藏层。
深度学习迎来了显著的复兴,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网络上的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的可用性,使得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大量标记数据进行训练。
大规模标记数据集是包含大量样本并针对这些样本提供了详细标记信息的数据集。这些标记信息通常由人工标注或其他自动化标记方法生成,用于训练和评估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一些著名的大规模标记数据集包括 ImageNet(图像分类)、COCO(目标检测与分割)、MNIST(手写数字识别)、OpenSubtitles(机器翻译)等。
GPU(图形处理单元)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图形和图像计算的处理器。虽然最初设计为用于图形渲染,但由于其高度并行的体系结构,GPU 在一般计算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深度学习任务通常涉及大量矩阵运算和神经网络层的并行处理,GPU 在深度学习训练和推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和PyTorch充分利用了 GPU 的并行性能。
Rectified Linear Unit (ReLU)等更好的激活函数的使用,以及更好的权重初始化策略,有助于解决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等问题。
诸如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的出现,使得深度学习的实现和调试变得更加简便。
开发者: Google Brain团队
特点: TensorFlow 是一个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支持动态计算图和静态计算图。它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API,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学习等。
优势: TensorFlow 提供了 TensorFlow 2.x 版本,使得定义、训练和部署模型变得更加简单。它还支持 TensorFlow Lite,用于在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上进行部署。
开发者: Facebook AI研究院
特点: PyTorch 是一个动态计算图的深度学习框架,受到了研究人员和实践者的欢迎。它提供了直观的API,更贴近 Python 编程风格,使得模型的定义和调试更加容易。
优势: PyTorch 支持动态计算图,这使得模型的构建和调试更加灵活。它也有强大的社区支持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开发者: François Chollet(Keras 原始开发者),现在已经成为 TensorFlow 的一部分
特点: Keras 最初是一个独立的深度学习框架,现在已经整合到 TensorFlow 生态系统中。它提供了高层次的抽象,使得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变得简单。Keras 的设计注重用户友好性和可扩展性。
优势: Keras 可以作为 TensorFlow 的高级API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深度学习框架(如 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无缝集成。
CNN在图像处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尤其是在图像分类任务中,使得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类主要用于图像识别、图像分类和计算机视觉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CNN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生物学中对动物视觉系统的理解,特别是动物的视觉皮层中存在的神经元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CNN主要包括卷积层,激活函数层,池化层,全连接层,Dropout层。CNN的训练过程通常包括前向传播、损失计算、反向传播和参数更新。在训练过程中,模型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不断调整参数,使得损失函数达到最小值。
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的成功,尤其是通过使用Transformer模型等架构,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解释、生成和与人类语言交互。NLP涉及处理和分析自然语言文本,使计算机能够理解语言的含义,进行语言生成,以及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互。
利用在大规模任务上预训练的模型参数,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成为提高深度学习模型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
迁移学习是指在一个任务上训练好的模型(源任务)被用于改善在另一个相关任务(目标任务)上的性能。迁移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特征来帮助目标任务的学习。
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s):
预训练模型是指在大规模数据上预先训练好的模型。这些模型通常是在大型语料库上进行自监督学习或监督学习,学到了通用的语言表达和语义理解。
深度学习在生成模型(如生成对抗网络 GAN)和强化学习领域的应用,为计算机生成的艺术、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简称RL)是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它关注的是智能体(Agent)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学习如何做出决策以达到最大化累积奖励的目标。强化学习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元素:智能体、环境、状态、动作、奖励信号。强化学习过程可以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来建模,MDP 定义了智能体在环境中的决策问题,包括状态转移、奖励函数等。
生成模型
生成模型是一类机器学习模型,其目标是学习数据的分布,从而能够生成新的、与训练数据相似的样本。生成模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训练数据的概率分布,然后利用这个分布生成新的样本。其中两种主要的范畴是: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s)。
不依赖外部标签的学习方式,如自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成为提高模型泛化能力的研究方向。
随着深度学习应用的增多,解释模型决策的需求逐渐凸显,研究者开始关注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和解释性。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自动驾驶,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深度学习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例如,Transformer模型的出现,为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此外,还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使得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语音。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突出。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经成为了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任务的标准方法。另外,生成对抗网络(GAN)也在图像生成和图像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深度学习在强化学习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深度强化学习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优点,使得机器可以在大规模的状态空间中进行学习。例如,DeepMind的AlphaGo就是一个经典的深度强化学习应用,它通过自我对弈学会了围棋,并击败了人类世界冠军。
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的感知和决策算法,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更好地识别行人和其他障碍物,并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
深度学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还可以通过分析医学影像来预测疾病的发生。此外,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基因编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