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打开,接受这个世界

【一】

这两天,我在为夏季的职业辅导课作准备。反复修改、排练,为的是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让学生也明白。

还不止是明白。得深刻地体会,并且照着去做。

这就要求我,得把内容用力地刻进那些小脑袋瓜里。

问题就来了。

我头一次发现——

我,说话,也会让别人听不懂???

明明讲得逻辑非常清晰,条理非常顺畅啊……

明明已经说过一遍了啊……

明明已经用语气加强了这个词啊……

我却忘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两秒内理解一个抽象名词,都能一瞬间领悟那个加重的语气,是什么意思。

我也从未想过,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不介意透过枯燥的名词释义和长篇大论来理解一个新的概念。

我总以为,最正统最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该沿着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知识结构进行。

现在好了,啪啪打脸的时刻到了。

原来,讲一个概念的时候,得举例子。举生活中的例子。举生活中的、生动的例子,让他有感受。

得不断发问,不断启发,不断让他试错,撞到南墙,让他自己发现,哎,是这儿有问题。

学习这件事,不仅仅有成年人的自主性与领悟力,原来还有——甚至更多——幼儿式的蹒跚,需人搀扶着走一段,跌一跤。然后爬起来再走一段,跌一跤。直到学会如何走。

过去的我,总是选择性忽略这样需要我搀扶的人——虽然现在还未完全改掉。

我讲得这么清楚,你还没听懂?那是你的事。谁叫你笨。

我甚至不愿意讲得这么直白清楚。我也没有足够的耐心。

我只期待对方的心领神会。

现在想想,真要命。

狭隘可笑不自知如我!

偶像子瞻尚且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弟弟子由劝他留点心,要有选择性地与人交往,他却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我为什么只想和同一频道的人说话?

【二】

辞职之前,我在一个超级好的地方工作。过去三年间,我从那儿学到的最重要一课便是,这世界是那么大。

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不同。

这样丰富的不同让我觉得,若只埋头于自己的习惯和喜欢,我将错过多么有趣而震撼的成长。

打开自己的过程并不很充满愉悦。

如同身体内钻入一个异物,本能反应便是排斥。或者等习惯了就从此视而不见。

就好像我第一次了解到某个宗教习惯。第一次接触到来自某个地区的人,不得不去适应他们的想法。

适应的过程也有些漫长。如同我上课,讲着讲着又讲得干巴巴,回到了自己最习惯的老路上。

但每次只要意识到了,被提醒了,就改。

不嫌弃面前的人反应慢。不评判别人的“奇怪”的行为。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而我又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他达成一致。

【三】

许多职场成功学告诉我们,要走出“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并不想说这个。

于我而言,生命这个有限的过程,如果能多一些体验,譬如说多了解不同的人,多吃新奇的食物,多尝试做不同的事情,它的厚度不是增加了吗?

即便,遇到和自己很不搭调的人,吃到难以下咽的食物,遭遇不愉快的经历。

而只要并不因此受到伤害,那么试着去理解,大概也不是那么难吧。

毕竟,也算是能多见见世面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点点打开,接受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