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适度最美

今天下午,是一个值得写进日记的时刻。下午从图书馆里走出来,天空放晴了。下了十来二十级台阶,走在图书馆南门外的坝子上,前方是一片茵茵绿草的花坛,旁边是宽阔到可以供卡车穿过的公路,再远一点是稍微向上倾斜的一个斜坡,而头顶,艳艳太阳。

出太阳就暖和起来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日头不烈,一轮略带白色的圆盘,不是热得发红,而周围的轮廓也清晰。天气很好,天蓝蓝的,没有散文中惯常描写的白云飘飘,只是蒙蒙的一大片灰白色云朵。

这样的天气是最暖和的,不用快步走,只是阳光下悠悠地散着步,快慢完全由自己的心情决定,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原地待一会儿也可以,只要不在马路中央就行,待多久都可以,稍远的公厕旁边还有座椅,享受阳光的方式很多,在阳光下都可以享受阳光。

暖阳,暖的不光是身体,还暖心。

夏季是阳光最灿烂的季节。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太阳就像经过训练的士兵一般,准时从东方地平线跳出来,不一会儿,整个天空都明亮了,东边天空还有赤色的霞色,仿佛被太阳烤焦了的某种东西。然后时间流走,阳光的照射也一直持续,晚上六点以后,太阳才会落下山去,离整片天空变黑暗都还有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

夏季难得有一天感觉到凉爽,除非下暴雨,可那也是暂时的事情,短则十来分钟,长不过半个小时,雨一落,凉爽了,然后太阳一出,到处都热起来了。基本上,一个夏季里,天天都能感觉到天气的热。

这种热极不舒服,走到哪里,行卧坐立都热,在屋里待着或者出门在外,都热。晚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天空有星星,月亮出来,风时不时吹来一阵,但酷热的感觉依然在周围,仿佛家里一直伫立的水泥墙,一直存在,无法躲避,躲不开它的存在。

而冬天是难受的季节,因为,冷。重庆的冬天不落雪,十年也难得看到一次雪花纷飞的时候,但一样的严寒四逼,走在街上冷,躲在屋里也冷,缩进被窝里,要好一会儿才会暖和起来。

冷了自然得加衣,穿得厚厚的,保暖内衣加防寒服,腿上也要包装一下,外裤套棉裤,这样的装备才能有保障,冷可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但是出门多走一会儿,步行去远一点的地方,多走些时间身体就会发热,就想脱外衣。外衣一脱,过不了几分钟,又冷了,再把外衣穿上。冷,真是一件麻烦事,不好对付,却客观存在,必须小心应对。

小说写作中,心理描写也应该是这样,以适度为美。心理描写太多,好比酷热的天气,读者被迫投入到一种描写当中,在一种描写里感受情节的迂回曲折,文学素养高的没问题,但一般的读者有些受不了。而没有心理描写,一本小说要写得足够好,恐怕难度不小,毕竟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直接读懂人物的内心,不用去猜不用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心理描写够直接,有种饥饿之人直接吃快餐的感觉,给理解人物打开了一扇窗口。

心理描写,适度为美,过分泛滥,读者心烦,太过压抑,读者不干,最好的往往是最折中的,不过分长,不过分短,适度中找表现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描写,适度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