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一二六】死、生之道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着,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刘宗周云:“即夫子答子路意。先生言死生之道,只是如此。何曾及父母未生前及死时带得去的消息来?又曰:‘又举天理二字。”,(《遗编》卷十三《阳明传信录》卷三,页十六下。)
三轮执斋云:《论语·先进篇》第十一章,季路(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先生答萧惠亦是此意。而如此,知岂不与行合一乎?与彼穷格事物之理者,其味匀别。真是圣门正统学问。”
东正纯云:“朱子注《易》云:‘昼夜即出明死生鬼神之谓。如此然后可见至神之妙,无有方所。’ (《周易本义·系辞上传》第四章注)盖似为以幽死鬼对明生神各尽神妙之理者。王子则一齐说之。所以直透也。”东正纯又引陈几亭(龙正)云:“无生死,与朱子所见颇异。”
捷案:东正纯与陈龙正均误。朱子以幽明、死生、鬼神,均是阴阳之消长。亦一齐说之,与王无异。非以死生相对也。阳明并表谓无生死。只谓未知生,焉知死耳。
于清远云:“程子曰:‘昼夜者,生死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古之圣贤所论,大抵相同。”(程子指伊川。语见《二程遗书》卷二十五,页四下。)
[译文]
萧惠向先生请教生死的道理。
先生说:“知道昼夜,就知道了生死。”
萧惠又请教昼夜的道理。
先生说:“懂得了白天,就懂得了黑夜。”
萧惠说:“还有人会不懂得白天吗?”
先生说:“你能知道白昼吗?迷迷糊糊地起床,傻傻地吃饭,不明白为什么开始,习惯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全天的昏昏沉沉,只是像在做白日梦。只有时时不忘存养的功夫,使心变得清醒明白,天理也没有片刻的中断,才能算是知道白天了。这就是天德,便是通达昼夜之道而知天地之化育,还会有什么生死之事弄不明白的呢?”
释疑:
把生死比作昼夜,是先从外说让你来理解、体会。外说不能明白,他再转为内说,把昼夜比作醒和梦。心的醒和梦,就如昼和夜。人的生死,外如昼夜,内如醒梦。体会到醒和梦是第一层,再往下体会,醒和梦就没有了。因为清楚的时候才有醒和梦,不清楚的时候,则非梦非醒,这就是“惺惺明明”。
生死的问题,其实是眼光的问题。眼光变了,看见的东西就变了。知见对了原先看不懂的,一下就看懂了。所以真正的学问,在转换己的知见,能自觉知见,并且转知见,才是真正的智慧。
昼夜轮替是自然现象,生老病死也是生命的规律。每天的一睡一醒即相当于一次生死轮回。我们担心死,却不会担心睡着以后明天会不会醒来,为什么?如果睡着之后,明天不再醒来呢?既然不担心明天,为什么要担心死呢?
知之本体、本体之知,脱离六根之知,无相之本知,主导着睡醒开关。清醒——走神——恍惚——不知——无知;
入睡的境阶:——主导睡醒的知,必然无睡无醒。
注意了,无睡无醒是什么?对,无生无死、不生不灭!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与夜、梦与醒、生与死,还有物与我、内与外等等,其实都是知的开合与有无。
白天一切都开窍了,知与万物都产生了;夜里一切都关闭了,知与万物都泯灭了。但是这个能开能阖的是什么呢?就是我的本体。
这一点灵明可以贯通昼夜。而你要感受它,就要进入到最最微弱的觉知之中,进入到浑沌至极的觉知之中。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体会到这里,就是“常如夜气一般”。你要保持这个觉知,即使是在白天产生物欲的时候,也不要把它丢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本来的良知。
致良知,才能是真知昼,也才能通乎昼夜,通乎昼夜了,便不会为肉体的生死所困。
生死乃是自然之道,人再怎么思考它,也是徒然。每个人都会按照自然之道出生、死去。为自己立一个志向,每天为此而努力,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日复一日,哪里还有死生的问题,又哪里来的焦虑和郁闷呢!
本心时时光明,即是永生,本心昏暗,当下即是死亡。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息有养,瞬有存',只有在一呼一吸之间养心,在一瞬之间心里面有所觉醒。此时才叫心惺惺明明,才叫活明白了。”
“常惺惺”是禅宗的话头,就是让人保持一种警醒。在常惺惺的状态下,你才能保持“明”:恻然有所觉、揭然有所存。
附注:
①语本朱熹《论语章句·先进篇》第十二章注引程颐所说:“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②习不察。语出《孟子·尽心篇》第七上,第五章:“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③有存。张载(称横渠先生,一〇二〇至一〇七七)《正蒙·有德篇》第十二(《张子全书》卷三,页九上)之语。所说:“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正蒙·有德篇》)
④天德。参看第十一条,注二十五。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⑤昼夜之道。语见《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净心斋笔录
202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