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有了孩子,我还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如此精分易变,甚至到了自相矛盾的地步。
传说中别人家有这样一个娃:一出生就不爱闹,四个月开始睡整觉;有牙了胃口倍儿好,白白又胖胖;上学了不想早恋哭着要学习,轻轻松松上北大;刚工作就挣大钱,相亲一次遇真爱;听说生了两娃娃,一男一女你说巧不巧;最后,又是顺来又是孝,每次爹妈体检都搀着去。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妈妈,曾经对此嗤之以鼻。咱家的娃,哪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不需要走寻常路,爱学习就做科学家,不爱学习就做艺术家;青春年少不恋爱就晚了,只要红尘作伴大可以浪迹天涯,总之相信他们只要做自己就好,反正一定会是不一样的烟火。
嗯,果然很火......大。打脸来得太快,好像龙卷风。
上幼儿园以前,还是岁月静好,各项指标类似于养猪仔。每隔一段时间,就带去医院上秤、量身高量头围,那些小肉手、双下巴,奶胖奶胖的宝宝,赢得了最多爷爷奶奶的追捧和羡慕,富态啊。
幼儿园了,我们的口号仍然是:我们没有蛀牙,笑的时候要露出八颗牙!起初,他们报早教班,我不以为然;后来,他们上学而思,我不屑一顾。
终于上小学了,咦,剧本怎么跟我拿到的不一样呢?别人家的娃写的字为啥那么好看,口算都是全对,我家那位还在打鸡斗狗,装病逃课,眼瞅着一时半会儿也懂事不起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个圆圆要考maths。
那些关于教育的言之凿凿的自信仿佛瞬间崩塌了。矛盾过、纠结过、抗争过,但一旦面对一张画满红叉叉的试卷,就淡定不了了。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与大环境共舞,那基本就是小学学中学的内容,中学学大学的内容,等到大学再开始学习怎么玩。牺牲孩子,甚至是全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一个分数教的虔诚教徒。
或者怀有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甩开大环境,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抱定我只需要一个快快乐乐的孩子的决心。
然而最多的,应该是像我这样在两者之间精分的骑墙派,既不忍心见到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又接受不了孩子成绩老是跟不上趟。
也许这样的家长最痛苦,孩子最迷茫。明明知道,未来之所以成为未来,因为它的永恒不确定性。如果孩子眼里只有分数和成绩,所谓未来的确定性,不过是家长的自欺欺人。但是孩子每次考试都达不到前列,怎么能放心他的人生会是盖章顺利的?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有意识地重读《孩子,你慢慢来》,帮助我在这场精分的拉锯战中作一个正确的决定: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