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课堂讲课时间硬性规定的思考

当前,各类中小学校基于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方兴未艾,虽然模式各异,形式不同,但绝大多数都对教师的授课时间做了严格限制,从15-25分钟不等,教师若授课时间超出规定,就会被追责和扣量化分。从不怀疑学校的初衷和出发点,但凡事无绝对,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以下思考,仅供参考。

一、五个疑问

1.是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

每个学科都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特有的学科规律。语文和数学不一样,化学和生物又不一样,各科均不同,用每节限制的时间来约束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否科学?

2.是不是所有课型都适合?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课需要少讲精讲,讲到要害处。但有的课就需要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一讲到底,甚至满堂灌。所以硬性限制时间要求是否合理?

3.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

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老师擅长讲,有的老师善于调动学生,有的老师注重落实……他们在课堂上应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因此,所需要教学时间也不尽相同,固化时间是否合理?

4.是不是学生自主学习就比老师领着学高效?

满堂灌就一无是处吗?把时间还给学生了,学生就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就会越来越高效吗?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真的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同时高水平的课堂引领怎能低效呢?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忽视了讲的优势?

5.是不是不同年级都适合?

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是有差异的。国家课程的设置也是有层次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否都可以用每节课15分钟加以限制?

二、讲解时间的限制,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老师讲或与学生互动时间减少后,容易出现的问题。

1.讲不准。

老师讲的少了,讲的针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老师准备不充分,或者学情把握不好,就可能存在讲不准的问题。该讲的有没有讲,不该讲的讲多了,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2.讲不深。

由于时间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讲解,老师只能讲认为重要的,学生出错的地方,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深不透。

3.讲不全。

大面积讲解的好处 ,哪个内容都能够涉及到。有时看似浪费了学生时间,实际上照顾到了所有孩子。他们各求所需,也能解决他们学习上的盲点和困惑点。

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课堂不仅是学堂,还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

三、一节课教师讲解后,剩余的时间怎么用

教师授课时间的大幅减少,势必会剩下大量时间,那剩余的时间能做什么呢、教师是否注意了以下方面,而避免无序的放羊状态

1.有无总结提升

2.有无检查落实

3.有无合作交流

4.有无检测巩固

5.有无活动体验。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所有的所谓模式,都应该也必须建立在三实的前提下进行,任何创新,离开了实践检验,那就是空中楼阁,教学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少点花拳绣腿,多一些实效实用,不折腾、不矫情、不浮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前提下,探索轻负高效之路,方为正道,否则,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装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教师课堂讲课时间硬性规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