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1889年-1927年),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并且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陈独秀(1879年-1942年)、李大钊等创办的《每周评论》还刊载了摘译的《共产党宣言》。《晨报》于1919年5月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译介了马克思(1818年-1883年)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考茨基(1854年-1938年)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河上肇(1879年-1946年)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等著作。

        1918年,李大钊为了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曾与当时北大教授高一涵(1885年-1968年)等发起组织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其名称是“马尔格时(士)学说研究会”。1918年8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得到杨昌济(1871年-1920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的老师、杨开慧的父亲)、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等人帮助,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触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等十几人在北京最先成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团体——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该会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国焘、何孟雄、黄日葵等。主要活动是搜集马克思学说的德、英、法、日各种文字的图书资料,并加以编译,组织讨论会和专题研究,主办讲演会、纪念会等。此时,毛泽东率驱张(湖南军阀张敬尧)代表团来京,身处北大,他同李大钊、邓中夏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与此同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相继诞生。在天津,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郭隆真等成立了觉悟社;1920年10月,于方舟、韩麟符等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逐渐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发挥着吸引群众扩大影响的作用。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和嘉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出席代表共13人,他们分别是:上海小组的李达(1890年-1966年)、李汉俊(1890年-1927年),武汉小组的董必武(1886年-1975年)、陈潭秋(1896年-1943年),长沙小组的毛泽东(1893年-1976年)、何叔衡(1876年-1935年),济南小组的王尽美(1898年-1925年)、邓恩铭(1901年-1931年),北京小组的张国焘(1897年-1979年)、刘仁静(1902年-1987年),广州小组的陈公博(1892年-1946年),旅日小组 的周佛海(1897年-1948年)。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1894年-1979年,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和陈独秀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共产国际派马林(1883年-1942年,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1889年-1938年,俄国人)出席了会议。7月23日至29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被迫中断。7月31日,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由李达夫人王会悟(1898年-1993年)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在南湖画舫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