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三观还不够成熟完整,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基本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探讨了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

现在的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是重要的学科,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成果,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注重生活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手段,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更好。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不是很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形成有效认识。第一、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沉闷。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属于一门以生活作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普遍习惯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以口述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枯燥化,哪怕是与生活相关也很难实现高质量教学。第二、忽视了学生兴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自身兴趣的驱使,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那么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教学实践性不足,脱离生活实际。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日常中很多细节都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联系,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没有将相关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致教学活动过于理论化,进而与教育活动的发展相脱节,难以起到预期中的效果。第四,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能尊重学生个性实现深层次教学,那么也就会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高。

一、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措施

1、角色扮演体验生活。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符合新课改的实践要求,对凸显素质教疗的价值和作用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中体验和比较正确的三观,感悟、认同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我会具体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

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我们在备课中善于挖掘利用,把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设计要精心。认真研读课标,以教材为基础将生活与教材巧妙结合,渗透到每节课中。教学方法要多样。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趣味活动,讲故事,各类比赛,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爸爸妈妈多爱我》一课中我提前让孩子准备一枚生鸡蛋去呵护它一天,让他们体验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在教学实践中我知道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小组讨论,个人回答问题等方式效果都不太好。所以新鲜有趣,让其亲身感受更适合便于他们理解。课前课后利用好。把琐碎时间利用上,长期坚持就会有成效。

2、引入案例分析生活。

想要有效的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求等因素采取最佳的案例,并确保案例的教学价值。在案例教学期间案例的选择会直接决定整体教学质量,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也可能是生活当中看到的各种事件。为了进一步提升案例的教学针对性,可以针对案例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或调整修改。在案例教学期间应当确保案例本身的吸引力,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经验引出相应的案例,并借助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班级中有许多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导致周边的同学无法专心的听课,此时教师让他们坐到最后一排。但是这一位学生并没有听从,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针对这一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好的借助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建的课堂环境中,并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见思路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推动。

3、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低年级以“我是小学生啦”、“小学生活真快乐”、“安全教育”为主,通过讲身边的积极乐观故事、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说一句真诚的话等,使学生认识到有道德有责任才能让人更美丽。《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小学生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途径,我们每个人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身边的点滴事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尽一份力。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应以《新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4、从校外寻找资源支持,让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最大程度优化三方现有的资源配置,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各司其职,合作监督,齐头并进、整体联动共筑教育长城,创造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长远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此我校成立家校平台,建立家委会,师生微信、QQ群、本学期又启动“钉钉”平台。学校也积极听取家长反馈的建议。我们还设安全教育平台及网上活动直播,帮助家长学习,提高认知更新理念,更好的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而今在区教育局、学校、、团委、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支持下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学生受益匪浅。

鼓励学生观看电视中《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法制节目,并对学生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随时组织活动进行学习。班会活动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坚持每周准时开设,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华,得到全面发展。

二、结语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提高教学趣味性与针对性,转变教学理念,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热情、高思维活跃度。另外,教师方面也应当不断的尝试创新和优化,以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在教学中不断的改变课堂模式,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让我的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会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唐燕.“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20(1):15-20.

[2]章乐.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22(1):9-14.

[3]严卫林.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处理好“金三角”关系———兼与夏波老师商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8,14(5):6-7.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