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跟朱赛龙速读——《被讨厌的勇气》[评分] 5星(满星5星)

#第15期 跟朱赛龙速读——《被讨厌的勇气》

[评分]  5星(满星5星)

​1,“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3,​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4,​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5,​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6,​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7,​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8,​“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9,​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10,​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11,​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12,​世界很简单,它之所以看上去复杂是因为“我”的主观作用。人生本来并不复杂,是“我”把人生弄得复杂化了,故而很难获得幸福。

​应该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

13,​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14,​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15,​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16,​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17,​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18,​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19,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0,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21,​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22,​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23,​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24,​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必须要有所改变。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25,​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26,如果能够把别人看成“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

27,​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

28,​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29,​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30,​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31,​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32,​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

33,​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34,​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也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所以才希望得到表扬。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35,​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其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36,​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37,​具体来说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38,​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39,​“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40,​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41,“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就正是这个意思。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42,​“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人可以随时改变并能够获得幸福”

“问题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勇气”

[行动]

1,原因论vs目的论

用目的论指引你的人生,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潜藏的目的,无论是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学着分析并找到它

2,课题分离➕斯多葛主义

生活中去实践这种智慧,这是谁的课题?能改变?不能改变的?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

[讨论]

1,你怎么理解“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句话?

2,曾经你有没有体验过“被讨厌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5期 跟朱赛龙速读——《被讨厌的勇气》[评分] 5星(满星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