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书房里的屈原

下班回家一眼便看到了桌子上的一盘粽子,紧接着厨房传来婆婆的声音:“下班啦,赶紧洗洗手吃粽子吧,这是你刘阿姨刚送来的,还烫呢!”话语中隐藏不住的开心。婆婆不会包粽子,但是我家的粽子每年都不会缺席。

我对粽子不太感兴趣,挑一个外观最精致的,扯掉彩线,慢慢拨开层层包裹的粽叶,吃粽子的情致已经消失了大半,觉得粽叶的香味要好过糯米黏腻的味道。但是每当街头巷尾粽香缕缕的时候,粽子总会提醒着步履匆匆毫无仪式感的人们:端午节快到了,准备包粽子吧;要吃粽子了,端午节便到了。

小时候的节日总是充满仪式感,旧时光里的端午节不仅仅有粽子,还有五彩丝线编织的手链,小女生们都在比看看谁编得花样更好看。还有更小的时候,依稀记得胸前挂着精致的手工小荷包,在穿衣镜前照啊照,然后出门跟着小伙伴们满街跑。端午节那天起,编织的手链要戴上,直到节后的第一场雨过后,才可摘下并将手链扔到小水洼里。看吧,雨过天晴,五彩的手链晃动在大大小小的水洼里,水面映衬的太阳光也成了彩色。小荷包戴一段时间总会脏的,然后取下被妈妈拿走,变脏的小荷包最终去了哪里记不得了。

粽子、荷包、彩线与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洼,以及长江流域湖湘地区初夏时节那勃郁四野的米香与阵阵浆声,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屈原。我们包着粽子,心里想着屈原,那个挂着精致玉佩、脸色高贵而憔悴,目光迷茫而悠远的人。但他不应该只存在祭祀与祈福中,不应该只是我们节日满满仪式感的理由,他最应该走到我们每一个人书房里。

屈原是先秦时期的诗人。就诗而言,前有《诗经》,用最干净的汉语短句,表达着最典雅的喜怒哀乐。但是《诗经》是集体创作,是一种悠久的合唱,群体的美声。就诗人而言,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体形象出现的伟大诗人。他出生高贵,拥有美好的、理想化的政治主张,但是政坛上小人诽谤、同僚侧目、君主冷落,最终他自投汨罗江。这一切酿成人生悲剧的同时也造就了非常优秀的文学。命运给他关起了畅快政坛的大门,却为他打开通往文学顶峰的通道。流放期间,他独悟山水,静对心灵,将无助与磨难,用生命冶炼成一部部开天辟地级别的创作。《离骚》《九章》《九歌》《招魂》《天问》相继问世,为诗词,为诗人,树立了文学史上的坐标。

这些著作大多艰深晦涩,大部分都安安静静躺在书房,但一些名句仍然浸入到了大家的生活里。我们耳熟能详,经常挂在嘴边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尽屈原不为艰难险阻,对真理有着无限的最求;作为楚国贵族,他对百姓苍生有着深切的同情,吟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一直诉说着几千年来所有不被理解、高贵独行的“屈原们”的心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坚持内心之所珍爱,死亡不足惜,为后人提供了矢志不渝的坚贞范本……

端午节假期将至,以纪念屈原为目的的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纷至沓来,热闹非凡。等仪式结束,人群尽散,我们都需要走进书房,安静捧读一本《离骚》,抑或《天问》,走进屈原给我们留下的文学殿堂,了解这位行吟在江风草泽边,多愁善感孤独的生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寻书房里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