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24

【课程原句】

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9.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便”也作“辩”,见《论语解释》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原 句 译 文

9.30 孔子说:“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变通灵活处事。”

9.31 “唐棣树的花,翩翩地摇摆,难道不思念你吗?是因为家住得太远了。”对于这四句诗,孔子的评价是:“那是没有真正思念啊,如果真的思念,又怎么会觉得遥远呢?”

10.1 孔子在家乡时,非常恭顺,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里,说话明白而流畅,只是说得很谨慎。

10.2 在朝廷里,孔子跟下大夫谈话时显得温和而快乐,跟上大夫谈话时显得正直而恭敬。君主临朝时,他看似恭敬谦卑,有点紧张,但走起路来却又安泰平稳。

我的感悟:

9.30 这一则是孔子对学习者的几个进阶的解读:第一类是可以和他共学,入门学习,但不一定是来求道的;第二类是来求道的,但不一定能守道;第三类可以守道,但不一定会权变。后一点最难达到,是很高的境界。尺度把握合适很难。比如:朱熹的理学做到了守道,但很难变通,而王阳明的心学就活波生动了很多,而且在实践中王阳明能做到灵活运用,多次用计骗宁王,骗得宁王团团转,这就是在打仗中正义的一方申讨非正义一方,不用死守着讲信用这样的道。当然权变变成了谋私利就会没有了底线,也是不可以的。

9.31 这则孔子对这几句诗的评价,看似是在声讨“渣男”,实则批评的是“找借口”的行为,而找借口其实就是放弃的第一步了。开始容易,坚持下去很难,如果想要坚持,就要多为自己赋能,找到可坚持的动力和方法。如果真要放弃,那就干脆承认这是自己的选择,不要做一个“找借口”的人。

10.1 10.2这两则可以体现孔子在生活中的行为,他崇尚“礼”,看见君子临朝,一定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样子。但这是否是谄媚,或者说是胆子太小、害怕领导的体现呢?从他走路四平八稳的样子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孔子与季氏等贵族相处的方式得知,他绝对不是个谄媚或者胆小的人。所以,恭敬和畏惧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