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少年”陈佩斯

我要攀登新的南天门,一阶一阶地向上走,那里是有光的地方。——陈佩斯


今天又看了新一期的《青铜时代》,关于陈佩斯的,虽然镜头里的他胡须花白了,但我更想称他为追光“少年”。

从小时候被蝴蝶牵引第一次登上灯光聚焦的舞台,到后面的春晚节目的搞笑巅峰,再接着拍电影、盖农舍,最后又走上了话剧舞台。陈佩斯一直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在自我探索,向着心中的“南天门”、向着心中的那束光一步一步的迈近。

在陈佩斯的生命中,那段下乡的生活经历,应该是他心里的一个“意难平”,在那里他经历了最艰苦的生活,但也接受了他说的最美的教育,不带任何杂质的经历,不适应中却保存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那段自由展翅的白天鹅从头顶掠过,带来阴影又送来蓝天的美好景象,一直在他的内心保存,一直是可以让他提及便眼含泪光的影片。

陈佩斯的春晚小品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快乐记忆,包括我,对于那些特别经典搞笑的段子,每每想起还是会嘴角弯起,心里泛起开心的浪花。但是,对于陈佩斯来说,那只能是他生命中的一段台阶而已,那不是他的“南天门”,所以,他会选择在最巅峰的时候无所顾忌地退出。这个阶段,是为了给他人送去欢乐的“装扮”阶段,而他,更想要的是自由的自己。

所以,他去拍电影了,感觉不是最想要的,又去盖农舍,让自己再一次回归大自然,享受和自然最亲近的生活,“什么都不如自由,那种心性的快乐、放任。让自己在大自然里放飞,特别享受”。我想,不管在哪里,陈佩斯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渴望自由自在的孩子。

他描述的一段雪后自己在雪地里走的话,让我看到了真实的他,前面没有路,踏上去留下第一个脚印,心里很美。走没有别人走过的路,这也是追求自由的陈佩斯更想走的路。

2001年的陈佩斯找到了自己新的起点——话剧,开始了新的一段“台阶”的攀登,虽然看似话剧的受众群体变小了,但是,在这个舞台灯光下的陈佩斯,想来他的心是更加的自由灵动的,这是他喜欢的想要做的事业。没有迎合没有违心的动作,只需要听从内心,用心做事。

整个视频看完,我的内心是满满的感动,自己都没想到,会被以前一个会让我发笑却没有触动的人给真正地触动到了,为这个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心灵自由之光的白胡子“少年”所感动。

最后的青铜问答阶段,寥寥数语的问答,却让我看到了睿智的陈佩斯,或许这就是经历和岁月的积淀吧。

小朋友问要不要教鹦鹉说话?陈佩斯答如果鹦鹉是不会说话的品种,教也教不会,如果是的,那么不用教,潜移默化的熏陶就能自己学会。这个看似很随缘的回答,让我领悟到教育的一个理念:因材施教,顺势而为。

有人问每天面对身边人的优秀,会有压力怎么办?陈佩斯的回答让我被圈粉,每个人面对竞争都会有压力,那么如何应对呢?“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多么简单,又多么的明智!

问最想做的是什么?陈佩斯回答是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为即将开始的话剧做好准备,不让自己在观众面前丢人。什么叫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我相信这一定是一种最好的诠释。

为陈佩斯感动,为这个永远的追光“少年”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光“少年”陈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