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leetcode的时候,发现vector都还没用明白,但是STL优点大大的,早晚要解决明白。因此作者专门写下这篇文章,以供自己复习等使用,快速回忆其vector的用法,不再丢人
我们都知道,在c++中,创建一维数组或者更高维度的数组时,都是需要提前给他分配大小的。
而在vector中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做,我们可以直接push进去后,根据下标访问它,如:
vector<int> a;
a.push_back(1);
cout << a[0];
而此处诞生出了两个问题:
1、在处理小数据是没问题的,但处理大数据时,vector在重新分配发生时一般会把容量(所分配好的内存空间)翻倍,这将导致出现大量的冗余空间。
2、在对二维的数组创建时,会出现创造失败的情况,如下面的情况就会报错:
vector<vector<int>> a;
a[0].push_back(1);
cout << a[0][0];
首先要明白,我们第二个问题的出现,其实就是因为第一个问题,那么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对vector的.size()代表时查找里面有多少个数,而.capacity()是查询他的容量(最多放多少个数)。因此我们有两个方法来解决:
1、resize(Container::size_type n)强制把容器改为容纳n个元素。调用resize之后,size将会返回n。如果n小于当前大小,容器尾部的元素会被销毁。如果n大于当前大小,新默认构造的元素会添加到容器尾部。如果n大于当前容量,在元素加入之前会发生重新分配。
2、reserve(Container::size_type n)强制容器把它的容量改为至少n,提供的n不小于当前大小。这一般强迫进行一次重新分配,因为容量需要增加。(如果n小于当前容量,vector忽略它,这个调用什么都不做,string可能把它的容量减少为size()和n中大的数,但string的大小没有改变。
【总结】上述两方法的区别
1、reserve表示容器预留空间,但并不是真正的创建对象,需要通过insert()或push_back()等创建对象。resize既分配了空间,也创建了对象。
2、reserve只修改capacity大小,不修改size大小,resize既修改capacity大小,也修改size大小。
3、resize带两个参数,一个表示容器大小,一个表示初始值(默认为0)。reserve只带一个参数,表示容器预留的大小。
因此,我们在对一维数组push前,可以来一个reverse,这样在不断push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重新分配了。如:vector
在开始介绍初始化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下第二个问题出现的原因:vector直接根据下标访问必须要先push,存在数才行。而上面想直接对第一行里面的各个元素进行访问修改时绝对不行的。但是相反,如果我们先对第一行进行赋值,然后再访问,这样又是可以的,如:`
vector<vector<int>> a;
vector<int> b;
b.push_back(1);
a.push_back(b);//相当于增加二维数组中的行
cout << a[0][0];
因此,想要直接对第一行第一列的进行调整,就需要我们预先给他点空间了!!
首先,要先知道:二维vector如何获得行数和列数。
vector<vector<int>> a(r, vector<int>(c));
int row = a.size(); //获取行数
int column = a[0].size(); //获取列数
方法一:定义时,直接初始化
(1)下面定义的是行为r,列为c的二维数组
vector<vector<int>> ans(r, vector<int>(c));
(2)下面定义的是行为r,列为c的二维数组,初始值为0
vector< vector<int> > a(r, vector<int>(c, 0));
(此处引入个小插曲,一维数组赋初值的快速方法–别再for了)
vector<int> a(4,2); //将含有4个数据的一维动态数组初始为2
方法二:用resize来提前构建
(下面定义的是行为r,列为c的二维数组,初始值为0–因为resize默认为0)
vector<vector<int>> new_mat(r);//注意这个r是不可缺少的,规定其有多少行
for(int i=0 ;i<r; i++) //二维vector的初始化时有要求的
{
new_mat[i].resize(c);
}
方法三:每行不一定几个数,就是想对每行的列进行操作
这样也可以,但是在声明时,行数一定要有!!然后push_back就可以了!
vector<vector<int>>mat(r);//每行的定义
mat[i].push_back(1);//这就是该第i-1行的插入一个元素,值为1
具体案例可以看我写的杨辉三角,还是很有意思的,是无脑记录法。
vector<vector<int>> generate(int numRows) {
vector<vector<int>>mat(numRows);
vector<int> tem;
tem.reserve(1000);
for(int i=0;i<numRows;i++)
{
for(int j=0;j<i+1;j++)
{
if((j==0)||(j==i))mat[i].push_back(1);
else
{
int value = tem[j-1]+tem[j];
mat[i].push_back(value);
}
}
tem.clear();//一维数组只清除里面的元素,而不对容量做操作。
for(auto it=mat[i].begin();it!=mat[i].end();it++)
{
tem.push_back(*it);
}
}
在最下面加一行
vector<vector<int>> a;
vector<int> b;
b.push_back(1);
a.push_back(b);//相当于增加二维数组中的行
在第二行增加列元素15
a[1].push_back(15); //第二行的最后插入列元素15
其实和普通数组一样,下面为将第一行第二个元素赋值为1.
a[0][1] = 1;
又或者你想直接赋值数组给a,那么可以
ans.push_back({ 1,1 });//这样[1,1]就进入ans数组了
auto it = a.begin();
a.erase(++it);//删除第一行
auto it2 = it.begin();
a[0].erase(++it2);//删除第一行的第一列,注意0不要忘记
其中,it2也可直接定义,而不去依靠it。
for(auto it2=mat[i].begin();it2!=mat[i].end();it2++)
{
tem.push_back(*it2);
}
for (auto it = new_mat.begin(); it != new_mat.end(); it++)
{
for (auto it2 = it->begin(); it2 != it->end(); it2++)
{
cout << "[" << *it2 << "]";
}
cout << endl;
}
可能会有的朋友和我一样,喜欢使用迭代器,毕竟他是真的好用!!十分快速,那么迭代器指向一定要小心加括号,否则会报错,如:
for(auto it=ans.begin();it!=ans.end();it++)
{
if(key == (*it)[0]) (*it)[1]=value;//注意括号是要把整个*it括起来的!
}
首先先说本方法,用STL成员函数的,例如删除2
for(auto it=ans.begin();it!=ans.end();it++)
{
if((*it)[0] == 2) it = ans.erase(it);//注意erase里面是要放迭代器的
if(it == ans.end()) break;//这一步是要防止当删除的元素为最后一个,导致it++直接爆炸
}
可以看到,上面又是必须迭代器,又是要加一步检查,那如何更好地快速处理呢?以一维为例!!(erase和remove结合即可):
ans.erase(remove(ans.begin(), ans.end(), 2), ans.end());
remove是algorithm库中地函数,并不是真正地删除,而是以覆盖的方式将满足删除条件的元素移到容器最后(其实就是想调用函数找到迭代器)。然后我们删除erase最后的元素即可快速删除。那么对于二维来说呢(例如我要删除二维中第一个元素为2的数组)可以看到,并不简单。
for(auto it=ans.begin();it!=ans.end();it++)
{
if(key == (*it)[0]) ans.erase(std::remove(ans.begin(),ans.end(),*it),ans.end());
if(it == ans.end()) break;
}
【总结】
1、如果你想删除二维中第n个元素为x的数组,那就用第一个,毕竟好理解,就是记住删的最后一个直接跳出就可以了。
2、但是如果你想删除的是一维数组的元素,直接erase和remove结合就ok!
1、https://blog.csdn.net/jackywgw/article/details/6248342
2、https://blog.csdn.net/liuweiyuxiang/article/details/88692708
3、https://blog.csdn.net/qq_38289815/article/details/106052582
4、 https://blog.csdn.net/qq_31918961/article/details/9010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