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经济的,说来你可信?
在经济学里研究了好多东西,期望收益、效用函数、帕累托最优、机会成本……。
仿佛可以用理性的数学式子和经济规律做出最优模型和决策。
更理性的是还有一系列的行为、意识去对经济规律进行权衡的分析。
但事实呢?是否真的达到了我们心中的最大效用与期望呢?
这个世界很有趣,又充满很多的无奈。
人这么辛苦,这么累的活着,一定要寻找它们本身所存在的价值,比如简单”的快乐、简单的感受心动的感觉。
当然既要理性的活着,比如有一些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因为这是你生活下来的基本满足,没有这些你可能也没有更多心灵上的幸福感。
除了这些,那就是比较高等的心灵美感啦!比如与瞬间心动的人谈一场永久的恋爱,为了一次善意,倾覆你的整个时间与心力。
有些事,权衡利弊了反而感觉不到些许的快乐,却感觉错拥了整个世界。
前不久,听到了几个这样的故事,故事里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女孩跟男孩在一起恋爱差不多两三年了,但是这个男孩因为家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孝道与原本不认识的女孩结婚了。
似乎这个故事缺少了一些东西,
不久这个家庭在不和睦之下离婚了。
那个男孩又奔向了曾经的女孩,说了一些这样的话:这几年我为了尽孝道,我努力过了,现在我们彼此又因为性格的不相适离婚了,现在我又单身了,可以和你再一次找回曾经的那一份冲动吗?
女孩拒绝了,但成长之后的女孩似乎也没有过多的责怪那个男孩。
其实成熟了之后也就明白人们所做的一些选择,值得去理解,也值得去尊重,但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又何必去强加给别人身上呢?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有着这样的一些性格,
他喜欢听雨声,但他不喜欢下雨,
他喜欢笑,但并不是他就是真的开心,
他有着阳光下虚伪的名利,但他觉得有趣的还是黄昏后看清那所有人虚伪的面孔。
其实他是事业有成的青年,但总是黄昏之后的晚霞,才让他觉得特别真实,因为黄昏之后的一些东西能让他看清好多东西。
相同的经历发生在两个故事里,相同的结果奇迹般的结束了两个故事。
可能成年人的爱情里面有更多的权衡利弊,可能会去想很多的东西,很多在心动之后去考量的东西,房子、车子、未来……。
渐渐的人们也就会收起那一份心动,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没有那份时间和经历去承受那些我们可能会受伤的爱情体验,一次还好,两次也行,但三次、四次之后呢?
我们的心仿佛遍体鳞伤,我们渐渐的失去了对爱情的期许,我们渴望找一个能陪自己更长久的人,因为我们的心真的不想再去受伤啦!在回忆里留下那么多的悲伤故事,
成年以后似乎也不喜欢去冒险了,我们更懂得去思考一些现实情况,去选择一些更适合自己的东西,更符合自己三观的人,有时候都会在想自己真正的喜欢这样吗?
曾经为了一个人去了一座城,曾经也会不留余力的去爱一个人,慢慢的就累了,疲倦了,不是我们不想,只是心里真的装不下太多故事啦!特别是那些会让自己掉眼泪的伤感故事。
努力的生活会很累,每天除了上班之后,无非就是下班之后的一点娱乐,可是有些时候甚至连娱乐也是奢侈的。
习惯性的上班生活,习惯性的工作,习惯性的作息时间表,即使很累却也有一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支撑自己下去。
每一个人都在用他们应有的理由生活着,也许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生活里的那些琐碎,但他们的故事一定是值得去理解与尊重的。
门口大爷的不经意话语,
早餐店的阿姨
出租车司机的诉说
每一个都有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生活不易,又何必去为难他们呢?
与世界相拥又有何错呢?简简单单的用心,简简单单的善良,然后收获简简单单的怀抱。
人生就是经历,经历痛苦才知幸福。
经历失去就懂珍惜,经历严寒才知春暖,
又何必用那么多的权衡利弊去生活呢,那样真的会很累,很乏味,很失真。
听时间在木纹上行走,留下那所有的虚妄和无力,勇敢的怀抱生活,一切的苦楚都是你雀跃的烙印。
有时停在生活指端的是亲情,而不是权衡利弊,
有时停在生活指端的是一次善举,不为得失。
青春里哪需要那么多权衡利弊的东西,
那些被虚妄遮掩的东西,那些不能使你变的开心快乐的事情。
有多少爱一次又一次被权衡利弊遮掩?
又有多少的生活小事萦绕在利益与得失的牢笼之中?
生活已经那么累了,难道就不能迁就自己内心一次吗?
其实是每一天天的失望磨灭了热情让我们不敢再对谁满怀期待,
有老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推开自己心爱的人叫成长,留住自己心爱的人叫本事,可是我们没有成长和本事,
失落于人海,捆绑的是一些物质和无数的需求,又何必去厌恨这个世界和人,只有我们更好的生活,才会匹配我们那内心的孤独和朴素。
贩卖日落,贩卖夕阳,与其很累的去评估自己的利得,还不如放下心里的一次防线,勇敢的抛掷一次热血,一份感动,与生活做一个朋友,用这些去证明自己还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
这世界有美好有悲伤,有阳光也有风雨,我们都渴望全力以赴又满载而归,那就为自己真实的活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