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英里》100位离乡的旅人之故事一:小镇与钢琴

01 小镇与钢琴


真热啊,陈音想。

从二楼的窗户隔着防护栏望出去,户外已然是一副萧索清冷的光景,抬眼看看钢琴上摆放的老式台历,显示着数字二十七,前头标明了十月。

这么早就供暖了?

像是看出了陈音的疑惑,彭佳佳把手从琴键上移开中止了练习,笑着说,陈老师您觉着热吧,桉城供暖早,在屋里穿个衬衫长袖就足够啦。陈音听罢羞赧一笑,脱去冗重的外套,继续向佳佳讲授车尔尼练习曲的注意小节。

指针指向六点,陈音告别彭太太从小楼里出来,西北方的小城太阳落得晚,这个点了外边还亮堂,道路行人清晰可见,陈音裹紧外套快步走向车站。

陈音也是西北人,她出身的地方是一座要比桉城更靠北方的城市。冬天会下鹅毛大雪,积雪之厚,踩一脚能够没过膝盖。那是一座很小的城市,确切的说,是一个小镇。记忆中最开始只有几条横纵贯穿的主街道,人们穿行交通,大多是走一些便捷的小道,比如陈音上小学时,总是走过半条长长的巷子,然后从一户人家的围墙上翻过去便是学校的操场。说是操场,实则未经任何修缮,杂草丛生,篮球场有部分是缺失的,裂开的水泥缝里小草野花长的有半人高。时值千禧年刚过去,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陈音家的生活水平也较以前有所提高,比如陈音的父亲就曾有那么几次穿着一整套崭新的运动服带着墨镜出现在荒芜的呈一片土色的操场上,把正在上体育课的陈音领走,去赶一趟火车,参加单位组织的福利旅游。陈音整个小学时代去过很多大城市。开阔了眼界的陈音回来后第一次发觉,小镇只有一个剧院,两三条街,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各色的人群,更没有那么多的光影和声音。

“文化中心站到了”。

电子报站声响起,打断了陈音的思绪。赶忙拎起包下车,还是小时候的日子美好,陈音对自己苦笑,她已然30岁,离开小镇后去天津生活了十年,现在又随丈夫工作调动辗转到桉城,这个距家乡仅两百公里路程的城市,但丈夫事业正值关键期整日工作繁忙,她自己又刚做好创业打算,并且找好了稳定的兼职,各忙各的,竟然搬来半年也没有回过老家。这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呢,陈音也不知。

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郑明杰放下手中的工作推开房门,看到陈音后立马贴过来一张热切的脸,陈音无奈地笑笑,伸手给明杰一个熊抱。

陈音是幸运的,虽不是出生于富贵家庭,但父母从小宠溺,衣食无忧。上大学第一次恋爱就遇到了郑明杰,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结了婚。明杰后来回忆第一次见到陈音的情形,那是当他于某天偶然路过练习室,听到里边传来打动人的琴声,再见到弹钢琴的姑娘好似仙女下凡,从那时便被迷住了,发誓要将陈音娶回家。

陈爸有个高雅的爱好,就是喜欢听古典音乐,尤其是钢琴。自从有了陈音,陈爸便志愿把陈音培养成一名杰出的钢琴家。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陈音便被送去少年宫学琴,只不过由于条件限制,最开始学的是电子琴,即一大群孩子挤在一间琴房,同时练习,琴声此起彼伏,根本听不出个好赖优良,陈音有时盯着五线谱开小差,也不会有人注意。

陈音到底喜不喜欢钢琴,有时她自己也不清楚,但实际上音符已经写进她的名字,流淌进她的血液,陈音想。

陈音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陈爸出门加班顺便送陈音学琴。那天刚好下大雨,陈音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屁股被颠的生疼,父亲披一件黄色的雨披,陈音就钻进雨披下面,抱紧他的腰,父亲的皮鞋在自行车脚蹬上来回上下踩踏,柏油路便以极快又细密的速度倒退回去,一会儿功夫少年宫就到了。陈音背着书包乖巧地走进琴房,在门后等待父亲离去,便立刻冲出教室,一路胆战心惊的沿着来时的路往家跑,包里半满的水瓶来回晃荡发出声响,就在陈音觉得自己翘课计划即将成功之时,陈爸突然出现在小区门口,那身显眼的雨披把陈爸的二八自行车遮了个大半,陈音羞赧地红了脸,像个无所遁形的逃兵。陈爸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回家取公文包的这会儿功夫,竟然能撞到逃课回家的闺女,陈爸一气之下退掉了电子琴课,咬牙买了一架钢琴回来,并给陈音请了一位专业的钢琴老师,由此陈音才算是正式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明杰难得周末不加班,小两口准备了两大箱桉城的红枣和坚果特产,打算趁这个机会回陈音的家乡看看。有多久没有回家了呢,陈音想,上次回去是今年三月发小给宝宝摆满月酒,陈音回家住了一晚,陈音原来的卧室已经被改成了榻榻米式的茶室,但实际上堆满了杂物,茶具也成了摆设。母亲把杂物箱收拾到一旁,铺了干净的被褥,夜晚陈音把脸埋在被窝里,味道熟悉又陌生。

陈音高三时参加艺考,去天津读了大学,继续攻读钢琴专业。大四毕业时陈音突兀地决定不回小镇工作,要与明杰一同留在天津就业。但直到毕业季真正来临,埋头弹琴的陈音才发觉就业应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竞争对手各个都顶着五花八门的国内国际奖项头衔,这个行业人才济济,更不乏出自音乐世家、家族传承,或是师从名门、海外学成归来的演奏天才。整个大四陈音都辗转奔波于各大高校的招聘会,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一家处于创业期的培训机构,做了一名钢琴老师。除却就业形势严峻她别无选择之外,陈音也同时看好这家公司由几个年轻人联手创办,模式新颖,氛围轻松而且鼓励创作。几年过后,陈音倒也算跟着机构一起攻坚克难共同成长,学到了不少经验和知识,而且作为机构的“元老”,已经成功晋升管理层当了小领导。期间陈音有不少辛苦的时候,做过各式各样的驻场演出,也常在下班后或者周末的空余时间去做兼职家教。

陈音没有成为陈爸期望的钢琴演奏家,有时陈音自己也会在梦里见到,在辉煌古典的礼堂,观众座无虚席,掌声响起又落下,聚光灯照亮的地方,自己十指上下翻飞、琴键振动掀起的细小尘雾在光影中起舞,美妙绝伦的音符足以震撼现场每一个灵魂。

陈音和明杰结婚前一直是租房子居住,房东是一对性格迥异的老夫妇,老先生要比阿姨大十几岁,阿姨年轻时去内蒙当知青认识了当时的老先生,自那时起便一直留在内蒙生活了三十余年,直到前几年,阿姨才与老先生共同回到了属于她的故土,陈音感慨之余也发现,阿姨的口音已经发生变化,基本没有了哏都的味道。

再说陈音,她如愿来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所认为的大城市,大学时因为学校位置偏僻,很少去市中心,穷学生也消费不起昂贵的市价。工作以后陈音发现,这里人多,车多,好像没有片刻安静。到处都是参天矗立的楼宇,纵横交错又腾空叠加的高架路,各色商场、写字楼林立,美食美酒花样迭出、奢侈品琳琅满目,随处可见西装革履的社会精英人士、腰细腿长的摩登女郎。若你从城市中心的高处俯瞰,满目净是繁华与耀眼。

但生活的久了,陈音开始想念小镇的安宁,那里时光走得慢,父亲高大威严、无所不能,母亲温柔包容,一个怀抱就能治愈所有委屈。而陈音还是个小破孩,终日因练习钢琴连连叫苦,不知道未来她会离家远走,不知道会有个郑明杰在等她。陈音的乡愁不在地图上,真正的小镇已经随着时光长河远去,只能在记忆当中保留了。

“你想什么呢?”

明杰的声音把陈音从蔓延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她伸了伸懒腰,看看导航,离家只剩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陈音有些激动和紧张,但一想到那间改头换面的卧室,又有些失落。陈音想和父亲母亲谈谈创业的想法,想告诉他们自己并没有抛弃钢琴,想证明自己这些年在外边也一直很努力,她没有让他们失望……

过了前边的收费站,马上便能看到白马桥,终于回家了,陈音的眼泪也开始止不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百英里》100位离乡的旅人之故事一:小镇与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