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回忆】早买一套房胜读十年书(二)

        以前读书时,不管是高中时的意气风发,还是大学宿舍里抠脚时的高谈阔论都总有听到周边人谈论房产的事情。

        对于“早买一套房胜读十年书”,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嗤之以鼻,全中国大部分人按照古代科举思路,依然停留在早期大学包分配等历史尘埃里,还是追捧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

        时间在历史中追溯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秀相实施了著名的四万亿救市计划。房地产应声高歌,一路突飞猛进,等上了大学,蓦然回首,社会风评已经完全变样了。

        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唯资产论的观点,资产从判定是多少的老板、多少营业额、多少钱变成了有那里的房子。

        那时我刚进高中留校读书,因为家里也没有一套房,从小到大我住外婆家,我弟住奶奶家,也会在紧张的学习时段,幻想过年时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一个自己的家该多好,我也给妈妈电话中时不时有谈到什么时候有自己的一块地,建自己的房子。不错,身为农村里并不富裕的人家,那时连镇上面的破烂房子都不敢想,想建一栋房子也是奢侈。

        时间一晃到2010年前后,家中发生大事,在奶奶家上小学五年级的弟弟,被发现有偷偷去网吧上网。远在杭州打工的母亲暴跳如雷(我自己想象的样子),把我爸一人撇在杭州,隔夜赶回家中,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个小单间,找了份裁缝工作,同时一边照顾我弟弟读书。而我也能每月修两天时,急急忙忙的赶上下午七点多长途汽车,如果赶不上就是要等九点多的车,不隔山但是要渡水,到夜里十一半甚至更晚到达镇旁的大马路,走路二十来分钟到租住的小屋。

        我妈如果不是很忙或着很累的时候,都会提前半个到一个多小时在没有路灯的路边等我乘坐的长途汽车到来,而且房中总有热乎的饭菜等着我,而我弟可能就是在写作业(相当怀疑是假装的),偶尔太晚到凌晨一两点了,我妈会小声责怪我弟为什么还不睡觉。(为什么小声,因为我们租住的相当于学校外面学生宿舍楼样子的房子,有个独卫,旁边也是租住的学生之类的人)

        我从小严重晕车,而且在这种夜间长途车里面是卧铺车更是难受,而我就坐在司机旁,床边小小的空闲处,一坐就是四个小时,虽然身体很累也不舒服,但这样维持了一年半,月月如此,除了高考最后一个月。

        我依稀记得2010年年底我妈絮絮叨叨说到自己在家拿着一半的工资照顾弟弟,把弟弟喂的肥肥的反而还能攒一些钱,还问我农村里建房还是镇上买个破破烂烂的小房子。因为我接触过网上一点点信息,加上我也对农村老家没有太好的感觉。我说的是人多的地方土地就会值钱、越来越值钱。不错,我记得我一直说的土地值钱。

        等我2011年高考完,查完分数,大概定好学校后,问过我一年学费情况。然后一个月内,我妈突然对我说“买了个小房子,过几天跟我去收拾收拾”。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一线城市房子火热之中,而我妈却是靠着一万定金,然后加各个亲戚借的钱,凑的六万不到,买了一套路边低洼处的小房子,房子最顶处的位置也就比马路高一点点而已。可想而知其中的艰难之处。

        当初我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还是风轻云淡的感觉,只知道自己拿错了“屎黄色的泡沫机”,去封合屋顶装修的东西,等我整个屋子墙岩顶上都涂满了“屎黄色的泡沫”,我妈来检查才发现我喷错颜色了,还把我臭骂了一顿,我想我当初应该是笑呵呵的在挨骂吧,因为偶尔抽空回家,看见我那“屎黄”色的杰作,心中依然会有一丝喜悦在里面。

        去年回家发现家门前加了一层厚厚的柏油马路,路也是从之前的坑坑洼洼变成了泊油路,而我家的房子从高考完的夏季装修过就在没动过。现在屋顶估计也因为柏油马路而与路同高或者更矮了。

        我很佩服我妈当初的决断,身怀1万,先拿下7万的房子。我问过我妈了,镇里便宜的要卖的烂房子不多,之前就一直在考虑便宜的烂房子,之前有一个五万的,因为下手晚了直接就没了。当有人告诉她有一个七万的烂房子后,第二天,天上下着瓢泼大雨,打着闪雷,全身上下几乎全都湿了,她都要赶过去把定金交了把房子定下来,这是我最近买房询问我妈意见时才知道的这段往事。

        我也记得就是因为这个房子,我们家里的家当越来越多,经济条件也逐渐好起来,当然了,我弟弟也是成绩越来越好,同时越来越成为重量级人物,从比我还廋,到现在中科大同学院中成为首屈一指的200斤大胖子。(我现在体重56KG,24k标准廋身材)

        对于现在大都市的人来说,“早买一套房胜读十年书”就是对现实的无奈,看到的是价格高不可攀的商品房。

        对我妈来说就是一个让我们一家人栖息的港湾,虽然她小学就读到二三年级,后面自学认字自学裁缝,但我妈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她说她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毅然决然回来照顾弟弟读书和买房,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没能把我也喂成大胖子。哈哈!

        也许对我妈来说,就算她没怎么读过十年书,但买了这套房,让我和我弟安心读十年书还是非常不错的吧。

        哎,本想吐槽早买一套房胜读十年书下的高企不下的房价问题,但自己还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回忆后面慢慢再叙。

        之前有看到鹤岗五万房价白菜价时,我便想到了我们家的情况,后面也确实有消息称,有人买了这套房,那买这套房的是哪一类人呢?不错,正是类似当初我母亲所面临的状况的人。不过我母亲有一技之长,父亲也有稳定工作。而买鹤岗白菜价房的是真正的“流浪者”。

        这群流浪者,宣称他们是追逐自由,不为身外财物名利所累,干一天活便自由舒服的过上一天,他们有的有板车资产的睡在自己的木板车上,没有的就睡在桥下,地下隧道里。

        然而这群人却是社会中失意群体中的小小集合,这会是他们人生的一段低估,但绝不会是全部,虽然我们在深圳龙华某些地方依然还能看到一些这样的人群,当然有的人可能没有见过这些人,因为白天他们都去干脏活累活去了,而我们却是在办工桌前忙碌着,只有偶尔午夜凌晨下班回家的零星打工仔会看到他们在花园、隧道、天桥下睡觉。

        路过他们,也不知道是不敢面对,还是不忍面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难道就是如此艰难吗?虽然我还拿着不错的薪水,虽然在一线城市暂无扎根之地,但我还能比他们更惨吗?但我这样跟他们比,我是不是也一样的惨,虽然偶尔也会留下一点零钱放到他们睡觉旁边的小纸盒子里,但我不确定我是在可怜他们,还是怕自己有朝一日会变得跟他们一样睡大街,希望那时有人也能给我留下一点吃饭的钱?

        我感觉自己是个天生偏悲观的人,即使明白个人有个人的境遇与活法,但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流浪者”,不知为何仍然容易感同身受,但明明自己比他们处境好了不知几何,但仍悲从心来。

        我很讨厌网上“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弱者该弱”的论调,为何?因为你没有弱到跟弱者相同的境地,当然有人会反驳说,李嘉诚也是学徒出来的云云之类的,强者就算一时的失意,终究也会再次强大起来,诸如70岁种香橙的褚时健之类。但这样的人物有多少?这样的人物成长是完完全全跟那么多的“流浪者”一模一样吗?

        “流浪者”他们不会努力吗?他们不想拼尽全力去努力吗?

        对“流浪者”来说他们,不努力,那就是“生存与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咳咳,初写文章有些跑题。回到“流浪者”购买了5万白菜价的鹤岗房子,这个“流浪者”便是他们人群中的超级努力模范,堪称宗师级的人物,这个人几乎跑遍大江南北,不是旅游,而是一边流浪挣钱、一边找房子。

        他一如风中的浮萍,每到一地就寻求落叶归根的宿命,但他最近便选中了鹤岗的房子。

        鹤岗一个典型的能源枯竭式的城市,80%都是老人和小孩,当地有很多工作需要他这样中年“流浪者”的人来做,每月两千工资足够了,有庞大的人群,不会寂寞,冬天也有暖气,通水通电,是目前他住过最好的房子,所以他定居下来了,准备常住在此,安度一生。

        他的故事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他读没读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要比我们这些下班就躺沙发、床上刷手机的要努力的多,努力半生,5w总价的降价白菜房就是他落叶归根之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田地房屋就是安居乐业的根基,到了现代化的当下,这份认知,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血脉,流浪者如是,我们亦如是,我们亦是流浪者。

        流浪者追逐工作寻求生存、同时寻求一个根基,我们这些蓝领、白领、金领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亦是流浪者。

        我们享受国家教育强国理念,我们少部分初中毕业,还有少部分高中毕业,还有绝大部分完成大专、本科等等更高学历。

        相比于我们父母辈,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比他们多读十年书以上,他们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我想我们也能为我们未来身后之人遮风挡雨。

        早买一套房胜读十年书,是商品房波澜壮阔下的畸形历史,但绝不会成为永恒。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商品房的,就算六七八九十线小镇上也是。

        不要为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悲观气馁,而且有很多只是买不起自己心仪的房子,或者自己真正没有去努力规划着去买。

        深圳有房本的数量到2019年估计180w,上海北京算各自都有400w,其他二线都按200w。三四线按50w套,就算安平均100w套每个城市,100各城市那就是1亿套,那按每套3个人算,3亿人住进商品房,保守还有12亿人口(总人口按15亿)没能住进有房本的商品房。

        当然不代表15亿人没有房子,像各个一到六线城市,都有比商品房更多的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按对等算3亿人,或者按翻倍算6亿人。那便是9亿人,接近10亿人可以住进看起来比较好的房子,此处指通水、通电、交通算便利。

        那么依然还有4、5亿人没能住进比较好的房子里,按我国50%城市化进程来算,大体上也是这么个数字。

        网上充斥着高房价的声音,因为互联网便利的我们、这些能够读书的80、90后是网络主力大军,更多沉默的声音却是来自基层。

        基层的人们默默的勤劳工作,供养老人、供养任性的我们,房价之所以高,也离不开家族钱包的力量,就如同欧美举全家之力购置房产的就属于少数,而我们尤其是计划生育依赖作为家里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们便成为了后代延续的唯一希望,国家牧羊人也是抓好了机会,把所有人的羊毛都薅了一遍。当然这样是有利于社会全力加速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更快的实现伟大复兴。而我们就将成为先驱者,为无数子子孙孙享受的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况且我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们牺牲的比我们更要多得多。

        不会没有房的,只是我们的眼光只看到了有限的房子,却忽视了十多亿的人们都只看到有限的房子,因为有限的房子代表的更好的资源更好的未来。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机遇,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找准机会,抓住时代的脉搏,在困难之中寻找先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回忆】早买一套房胜读十年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