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等一等”,这是现代都市人几乎都知道的交通法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总有行人敢于“闯红灯”。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与红绿灯无关” 

子豪上学途中要经过一个路口,车行道是一个交通干道,车流量很大,因而对于行人来讲,绿灯时间短,红灯时间长,这似乎成了一个闯红灯的理由。几乎每一次上学,都能碰到“勇闯红灯”的人。

子豪每一次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有些小生气:“他们为什么要闯红灯啊?他们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吗?”

面对孩子的疑问,之前我曾这样解释:他们也许有急事;他们也许不懂这个法规。后来我发现,如果这些能成为闯红灯的理由,这个法规哪还有权威性?

那么,行人闯红灯究竟都有些什么原因呢?
江西日报旗下的《新法制报》曾就此做过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交通自律意识淡薄。一是羊群型,“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与红绿灯无关”;二是投机型,不少行人都有侥幸心理,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够重视,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交通行为;三是法盲型,对交通法规知之甚少,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交通安全法律;四是自私型,只顾自己方便,不管他人是否畅通;五是紧急型。

缺乏有效执法手段。目前对行人交通违法,交警部门一般采取劝阻、教育,而不处以罚款。而且教育、劝阻往往引起交通违法者的逆反心理,有时甚至遭到谩骂或殴打,效果不理想。

道路规划不够合理。有的地方行人的红绿灯设置时间配比不合理,有的地方该建地下通道却没有建,有的地方该建人行天桥而没有建,有的地方两条斑马线间隔距离太大等等。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我们试着从文化上来找一找。自古以来我们中国文化就缺少“公共空间的意识”,而主要关心“两ting”(家庭和朝廷,在今天,则是家庭和国家),即追求“忠孝两全”——要求对于国家要忠心,对于家庭要行孝道, 在“两ting”之间广阔的公共空间领域历来缺少关注。文化上缺少关注,是“中国人在公共空间没有习惯性规范行为”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新法制报》开出的治疗药方: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交通
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各级学校将交通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并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触角延伸至幼儿园,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教育效能。
驾驶员培训学校要将对新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基础培训项目,加强对新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道德的教育培训。
企业要将交通安全纳入职工安全教育,做到与人身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党政机关要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教育所属人员克服特权思想,远离随意闯红灯、违法乱停乱放等行为。

开展综合治理,创新处理手段
对乱穿马路、乱闯交通信号灯等违法行为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敢于同违法行为较真碰硬。
一是强制违法行人接受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对随意闯红灯或者其他违法行为者,可以不处罚款,但要求其必须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接受一定时间的交通安全教育后放行。
二是可以在处罚行人违法过程中引入“义务执勤”机制,让违法者做一次义务执法者,让其一直站岗到抓到下一个违法行人为止。
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行人的违法行为予以曝光。

强化以人为本,增大违法成本
明确在交叉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的优先通行权,同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也可以考虑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起到震慑作用。
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将处以200新元的罚款,再犯可能被判监禁。在美国,乱穿马路最高可罚款50美元,并记入个人诚信信息。

完善交通设施,有效运用物防
加强人行道的建设,并从道路线型、交叉口设计等方面保障人行道的通畅和便利。加强道路、路口的渠化改造,减少人车交通冲突,科学调整行人等待红灯时间,配套建设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实现人车分离。
取消道路绿化隔离带,建议以钢材隔离设施取代,腾空较大路面,起到“退绿还路”的作用,以满足城市化道路功能的要求。

壮大管理队伍,充分用好人管
一是在动员全体交通民警强化纠正行人乱行责任感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一种行人乱行纠正卡,根据路段人流量的大小,合理设定纠正行人乱行数量,起到督促鞭策民警管乱行的作用。
二是充分挖掘协管队伍的管理潜力。
三是吸纳从社会各阶层退休的老干部、教师、职工等群体人员组建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

从短期来看,要杜绝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很难,根本的途径还得是教育,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

因此,我倡议,当你面对闯红灯带来的“便利”时,请你三思而后行:
“当你闯红灯的时候,也许有一双孩子的目光正注视着你,你的行为不外乎有这样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安全通过,另一个结果是发生车祸。对于第一个结果,那就给孩子带来一个示范,原来闯红灯是可以的,不一定会发生事故,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也可能会学着去闯红灯,某一天可能真地遭遇车祸;另一个结果会让孩子立即认识到红灯不能闯,真地会发生车祸。”

显然,这两个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闯红灯的另有其人,而那双注视的目光来自你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灯停,绿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