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
通过您这一讲,看来桔子皮不像平常人生想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奥妙确实是很多的。
南斗:
是的,这个可讲究了。
桔子这入药可不是净是桔子皮!大家吃桔子时候,丝络得摘下来,有的不摘,那叫橘络。在里边那白瓤,刮着外边那红,这叫橘红。我吃桔子瓤,这个里头有一个种子,叫橘核。
整个的叫陈皮。内果皮外果皮整个包起来叫陈皮。过去我们陈皮讲的什么呢?
四川的川红橘的皮是非常薄的。桔子一撕开,外边是鸡血那么红,它那果皮它不是白的。黄脸。黄的非常薄。
把这个东西给它晾干了,我运到北京,再给它进行清洗,切丝,这就叫陈皮。这说您的特点是什么?
过去的泡制的切药,这是一个非常讲究的,切得非常细,就有点沉皮薄,你要炒菜,切个肉丝儿,你先切薄边,我那甭切薄片。我就这切条路,就切肉丝的时候,在宝宝不成了。薄片给你定了,你就得这样切了。陈皮就这样,它本身就薄,切成的细丝是非常非常薄的,另外它外边那鸡血那么红,讲究啊。
过去什么同仁堂和同济堂的大型药店,不是这品种,你卖不进去,人家不要。
北斗:
为什么不要?难道是不符合用药的方法?
南斗:
刚才我讲了,它里边有个丝络,把桔子皮一剥开以后,它总的丝络这片在底下,先把它搞松动了,一撕,撕成一个整个下来。这个桔络就是整桔络,专门有个木制的模子,一点一点码进去,再给压紧了。干燥以后拿出来,这叫凤尾桔络了。
我就这么讲了,说我这个拿下来,没拿利乐有乱丝,那叫金丝桔络了。说我把这陈皮内火皮白瓤的部分都给刮干净了,这叫橘红,完全是外果皮,那层红皮儿那叫橘红。说是我这个种子,咱们吃桔子的时候吃那桔子核,那叫桔核。叶子叫橘叶,这我就不多说了。
我就专门说说什么呢?
现在这陈皮,现在是各地的陈皮都来了,陈皮杂交以后皮很厚,厚在在什么地方,外边不红了,成黄色的了,也不薄了,里边内果皮太厚了。
现在我们这个陈皮,你看切除的陈皮丝,跟过去那不一样,王老师说您就讲传统的,您就讲比较干什么的,我就先讲这个陈皮。
我们要继承的精华。你觉得就拿着陈皮来讲,就是这样。哪个地方都有,就这陈皮我讲了,四川大红毛。说是,您那讲那桔络,现在是不是整个了那么好看,不是了,没有了。现在都是各地桔络的都出点橘络,哪出的桔络?
给您摘下来,摘的如果要不够用的话,里头摘内果皮,这怎么能跟过去比?
您是陈皮跟过去比,结络跟过去比。另外还有一个结核,这都不是我们各家买点桔子吃的,这积攒出来了。我们桔子里头有桔子,有干,有肉,这几种。你的桔核什么样?
北斗:
你怎么知道,到药材市场,哪个真,哪个假?
南斗:
人家知道的。
卵圆形,它这端尖是圆形的,把桔核给它破开以后,里头那种种仁,那种皮都得绿的,还叫橘核,说我这橘核不是绿的。我这个橘核,从外边一瞧就是黄白。就是讲究就是这样。
另外刚才讲了,说是您桔子刚才说了,把内果皮,白的部分刮进了,就剩外果皮紫红,紫红的那部分就叫橘红。传统橘红,就是除去橘红,还有什么橘红,还有一个右肋皮橘红,这叫橘皮橘红。这橘皮橘红,主要是在什么地方记载呢?
主要是在元朝的王好古的《汤液本草》。它写的根据,橘皮去白为橘红,那么现在不是了,现在出了柚子皮了,柚内皮橘红也有记载。在清朝的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上,有记载,
北斗:
那它记载的是什么?
南斗:
化州橘红,柚内皮橘红。
所以我们今天药典收载的是有橘皮橘红,柚内皮橘红两类。在橘皮橘红,刚才我讲了现在已经没有了。据说是什么呢?
你看四川重庆桔子大红袍,运到北京,在冬天都很少。另外的,在果品加工厂,现在也是专门人才也是不多了,现在基本上像是绝迹了,不做了。现在橘皮橘红没有了。就是有的柚内皮橘红。
柚内皮橘红,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明明记载的有,化州橘红,柚内皮橘红,是很多的,柚内皮就很乱的。你是什么柚子,你做橘红使。那么应该就得是化州柚。哪会化州柚?
广东的最南部一个地区叫茂名地区,茂名地区有化州,现在也有。这边产柚子,不是它这地区产,这又的叫化州柚,它那品种和其它地区的不一样。别处这柚子甭管大小,都是光皮的。它那的上边柚子的盖很小,上边带层毛。
这个地区产。还有一个特别有一个村庄,叫赖家元。
现在橘红应该在研究了,橘红产量太少了!满不够用的,就是扩大种植吧。
万北就是两个县,一个连州,一个肥西。外西就是广西地区,这都引种过。
引种三年以后就没毛了。退化了,所以说这个东西生长地道,它就有一个不同地区的要求,所以它没有毛了,怎么办?
北斗:
那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还能用吗?
南斗:
那也得用。就告诉你,我这光就是那边产的。现在我们的化橘红,演变成什么?柚子皮。什么柚子杂类柚子的。
你是文旦柚子,你是沙田柚,不是,哪的柚子都有。只要把这柚子剥开,白内果皮,刮净了。现在你们经营的橘红,就是这个,所以说是刚才是吧?
有同学会问您说橘皮橘红没了?绝了。药典药名搁这了。没有。
我全国这么跑我都找不着,我弄点样品我得自己做。找点样品。
所以说是讲着地道药材,你说是刚才就是说讲着地道药材,讲讲陈皮,我在想,我跟同学交换一下意见,人家李时珍说了,这个人说桔肉干,性质不同,疗效不一样,不能混用。
我给你们讲讲传统的。这个好像是有些东西已经没有了。这些个传统的东西,也不是某个时期某个人,给命名成了地道药材。
北斗:
那你讲讲药学的历史吧?
南斗:
好吧,第一部药学专著,有文字记载,叫《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哪时代的东西,没有记载,据推测是西汉时代。至少是秦汉时代,另外还有到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也有记载,是小小杂药,多出劲道。其性力气力,不及本帮。等于说是你这药虽然说试试这药,但不是那产的,咱们最近这地方产的。
《本草经集注》在总结前人药学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道地”的重要性:“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蜀药北药,虽有未来,亦复非精者。上党人参,殆不复售。华阴细辛,弃之如芥。”
过去那时候就这样,说今天我看病看不好,就我这药不地道。因为南北朝已经归类地道药材,后来在宋代有一个医药名家叫寇宗是,它住过一个着作,一本书叫是,本草衍义,也说的很清楚,它说是,凡要用必,则周图所疑者,其用药例句用之有据。药立好,只有根据必须得起皱图。别是地方就用。
那么到后来历代医家都有很多,地道这方面有记载。特别是明朝李时珍的记载,就是李时珍是怎么说的呢?这个它说,是它把这东西都给概括以后就全了。
北斗:
这里面它举的是实际例子,它就说是什么?
南斗:
地黄嘛,为怀庆者为上。今天变没变,仍然没变。地黄,现在还是河南四大怀药。所以我们今天回想起来,有一些药是有了变动。我们各种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这么来的?哪有原始中药的?
都是这么来的。尤其现在用量大了,已经野生不能满足要要求了,原产地也不能满足要求了,必须得引种释种,扩大种植,才能满足药用。现在是这样。
我自己有想法,你扩大种植也好,你引种也好,野生变家种也好,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能降低疗效,不能降低质量。就在你原有的基础上,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你进行改进,现在没有些,这地方办不到了。有些这个问题,我们办不到。现在有的东西,不是原产地了,也不是原来那个品种了。
我简单举个例子,尽量是大家制造的麦门冬,大家知道吧?
大家知道麦门冬,都知道嗓子疼,喝点麦门洞,就拿着麦门洞。麦门冬,李时珍说,是麦门冬,浙中来者甚凉,就这一句话。
我就讲这个麦门冬在咱们解放前,柏科植物麦门洞,就这品种。这麦门洞的种很多,都是百合植物,麦冬属的。这个东西很多。但是,李时珍说从总来讲,它给定了,另外从这产区这个定了,浙中来者甚凉。
你解放前就是这个种,都是哪出?
浙江的。四川的绵阳三台。主要是这种。一船买东西行卖多。川麦冬,杭麦冬是一个种,但是这个两个东西就生长年限不同,气候土壤不一样,所以,它是有所区别。人家认为是杭麦冬好,过去我们解放前一直,就讲这行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