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我会像浪尖上的云一样消失

1941年3月28日,一个女子用石头填满口袋,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终年59岁。她是谁?她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以如此绝决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就是英国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女权运动先驱。

被性侵的童年

1882年1月25日,英国伦敦南肯辛顿海德公园22号,斯蒂芬家的第七个小孩出生了,父母在生下第六个孩子后,本不打算再要孩子了,但当时粗劣的避孕段,使得伍尔夫来到这个世上。伍尔夫的父母都曾丧偶,再婚后又生下四个孩子。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毕业于三一学院,《国家传记辞典》的主编。母亲茱莉亚。斯蒂芬(JuliaStephen)是前拉斐尔派的御用模特。伍尔夫从小在家接受教育,母亲教授拉丁语、法语和历史,父亲教授子女数学和钢琴。伍尔夫从小受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熏陶。伍尔夫看似平静的童年生活,却隐藏着可怖的危机。同母异父的哥哥性侵了她,多年后对于童年的阴影她写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不幸的小鱼与一只巨大而骚动的鲨鱼关在同一个水槽里。”这种痛苦的记忆让她对男女情事深恶痛绝。渐渐地开始依恋身边的女性。

一半荣光,一半残破,无处安放的情感

童年的经历,让她对身边的女性寻求安全感,甚至她一度爱上了她的姐姐,姐姐结婚后勾引姐夫,破坏姐姐的婚姻。但从十三岁开始,她深深依恋的母亲、姐姐、父亲相继去世,伍尔夫的精神世界崩塌。几次试图自杀。后来她开始独立写作。卡夫卡说她用一只手抵挡命运的侵袭,用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东西。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之间总能达到感情的水乳交融。她自己也成了同性恋者,她和维塔之间的同性之爱,就广为流传。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就是为维塔写的,维塔的儿子称这本书为“文学史上最长情、最浪漫的告白。”两人都有婚姻,甚至维塔还有两个儿子,但并不影响她们的交往,到伍尔夫去世,两人交往十多年,一直互称朋友。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对伍尔夫极尽包容,伦纳德出现时,伍尔夫的心已几近枯萎。但伦纳德用自己足够的耐心对待伍尔夫,伍尔夫是生活白痴,伦纳德就家务全包, 伦纳德甚至和她追求精神之爱,只因她是天才,两人有29年的无性婚姻,没有伦纳德就没有伍尔夫的荣光,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婚后完成的。她自己也讲,没有伦纳德,我早就开枪自杀了。

像浪尖上的云一样消失,拥抱死亡式的生命观

伍尔夫曾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写道“既然我们的幻想,即我们所显现的形体,比起我们那不可见的、广为弥散的另一部分来说是短暂易逝的,那么不可见的部分就可能存活下去,附着于这个人或那个人身上重现,甚至在死后出没于某些地方、也许——也许。” 可以看出对于死亡,伍尔夫是豁达的,甚至她为自己的死亡进行了彩排。3月28日的投河并不是伍尔夫的第一次自杀。早在十多天前就已尝试过,那封留给伦纳德的信已经写好。我知道你一直努力做得很好,而且你已尽力了。你并不理解我,就像其他人一样。虽然你一直以你的方式尽力对我好。但我并不怪你。我感谢你的存在。我想,我活着,对于你,对大家,对身边的人,大概都是一种拖累吧。而死亡对我来说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并非是生命的结束。人终归是要融到自然中去的。伍尔芙的情况与台湾作家林奕含的情况还是蛮相像的。都是曾经遭受性侵,陷入抑郁,但是也都怀疑自身记忆与感受的真实性。伍尔芙曾经遭受性侵的真实性。也同样导致了她的混乱困惑,并最终触发了她选择了自杀。无独有偶,林奕含也在其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当中美化了遭受性侵的这样的事实,女孩“爱上”了侵犯她的老师。有人说伍尔夫是懦弱,我不同意。一个一直在疯狂边缘挣扎的人肯定比一般人有更坚强的内心。她说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重要。

女权主义,意识流,同性恋和抑郁症是贴在她身上的标签。难以想象她是饱受精神摧残,最后绝望自杀的女人。可她又是优雅的,她有才华,谈吐不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百世流芳。正如她侄子奥伦·昆丁所言:“创作,是一种喜悦,也是一种折磨。她的一些最不体面的行为,和她跟那个世界的情不得已,是有关系的。”

我们看到,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生活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富裕家庭。失去双亲,同母异父的哥哥们猥亵她,令她困惑,不安,自我攻击。姐姐代替了母亲的责职,于是她爱上了姐姐,厌恶男女之事。直到有一天他来到,包容与爱,直到心再次枯萎,爱来得太迟。

最后她看起来苍白,神秘,像百合一样,淹没在水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尔夫:我会像浪尖上的云一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