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

《重新思考》这本书的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是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你或许刚听这名字有些陌生,但是他和Facebook的 COO 雪莉·桑德伯格合著(Sheryl Sandberg)的《B选项》,他写的《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他在2016年写的《离经叛道》(Originals),这些都非常有影响力,你一定并不陌生。这次的新书标题就极具吸引力,与陈春花老师给大家的四个关键词(更新、重构、刷新、回归)不谋而合。当然我主要讲的是格兰特对于“重新思考”的理解和定义对我的触动和启发。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思考,而实际上真正思考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断地重复。而格兰特却提出了重新思考。格兰特这本书说的“重新思考”大约相当于是对事物“重新定性”。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想法”,而是说改变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以前你认为它是这么一个东西,重新思考之后,你发现它其实是另外一个东西。你说你是个打工人,我说不对,你不是买股票了吗?我认为你是个资本家。

格兰特是在哈佛念的本科。上哈佛的一大好处是你能认识一些很有前途的校友。格兰特当年是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跟几个同学一起,把那一届的新生给组织起来了。当时互联网正在普及,格兰特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络群组,有点像咱们现在用的同学群。

不过当时他们对这个网络群组的认识也就只是一个“网络”群组。大家入学之后都在一起了,那就不用网络联系了。所以他们就把这个群组给解散了。哪里想到,他们就此错过了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

五年之后,哈佛有一个叫扎克伯格的学生,也建立了一个网络群组。但是扎克伯格认为网络群组不仅仅是大学生互相联系的工具,而是一个社区……这个,当然就是后来的 Facebook。

你看这就是怎么定性的问题。东西就这么一个东西,你能用它做什么,你要怎么对待它,取决于你把它看做是什么。换个定性,你就可能打开全新的思路。

格兰特痛定思痛,从那时起就开始琢磨“重新思考”。他无数次地问自己,当初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为什么人不愿意改变想法?因为「确认偏误」。人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想法?你需要科学家思维,你要做调研做实验,用贝叶斯定理的精神,让「观点根据事实发生改变」。从宏观上来说,你还要警惕自己不要陷入「故事思维」,等等。

格兰特也是这么讲的。但是他这本书的长处在于提供了很多案例。这些案例会让你感到光知道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你不在现场,你面对的不是当事人那样的利害情境和纠结心态,你随随便便就来一句“啊,我们应该重新思考” —— 那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重新思考是困难的。人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也不愿意重新思考,我们都是惯性思考。

    1+1=1;1+2=1;3+4=1;5+7=1;6+18=1;

    当你看到这组等式,大脑的直觉会瞬间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

但是如果稍加思考后换一种视角,在每个数字的后面加上单位,那就变成了如下等式:

1里+1里=1公里;

    1个月+2个月=1个季度;

    3天+4天=1周;

    5个月+7个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现在这组等式就完全成立了!

    由此可见,人的大脑往往会受到过去的习惯、经验影响,从而对某些问题产生直觉性的判断,这就是惯性思维。

   所以每每遇到问题之后,我们常常会说“不可能!”,而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样也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

     打破大脑固有的惯性思维,让思维转个弯,很多你看不懂、想不通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