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冬日;紫荆城,过大年……过年啦

北京这座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过的地全是历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小时候,参加合唱比赛穿着蓝裤子,红毛衣,站在舞台上,满脸骄傲地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胸前飘着的红领巾带来的也是满满的骄傲,对天安门充满向往;语文书上写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天安门红墙黄瓦,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立交桥上的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长大了,一次又一次来北京,却怎样也没有找到小时候脑海里曾经浮现的北京,不敢走近天安门,不敢迈进紫禁城,生怕一不小心戳破了那美丽的画幅。

图片发自App


记得对北京“一见钟情”的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曾在《再会,老北京》里让我们得以窥见北京胡同深处一幕幕鲜活的景象,对于充满文艺气息的胡同也是日日浮现眼前。在不经意间,就到不惑,不记得谁曾经提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去紫禁城看一场冬日的雪景。2018,岁暮。终究没等到那场冬雪,和女儿整理行囊,迫不及待和最美北京,最美胡同,最美紫禁城邂逅。民宿就在胡同里,有些陈旧的墙面,几个玩耍的孩童,聊着家长里短的老人,掩盖了它往日的辉煌,却平添了几分温柔。穿过故宫,渴望触摸历史的心跳,探寻贮藏在时光里记忆。不是文艺青年的娘俩,带着探寻的目光,触摸着北京。

一转身,红墙黄瓦,大红灯笼高高挂,年的味道已经越来越浓。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的男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我希望故宫不但是一个知识的课堂,而且能够成为一片文化的绿洲,它是一座活着的文物之城。”今年,“紫禁城里过大年”的系列展,深深吸引了众多眼球,这其中就有我们娘俩。冲着“过大年”也是要去的。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一进腊月,村里就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年味儿是一日比一日浓。东家支油锅,我们一群孩子循着香气,打着帮忙的幌子,掏麻叶,搓伞子,个头不够,踩在凳子上,双手合十紧紧巴巴搓起来,还要比一比谁的长……听着“兹拉”一声响,炸好的麻叶、丸子……出锅,比拿到三好学生奖还要骄傲!西家准备蒸馒头,(村里人家蒸馒头好热闹,提前做好规划,从腊月二十起,一家一户排开,二十一张大婶家,二十二刘大妈家……)这就开始和妈妈一起,凌晨三点起床,凑在炕上,听着婶婶大妈东家长西家短地唠嗑,手里还在不停揉面,挽包子,我们孩子们最喜欢捏花馍,红豆、黑豆、绿豆……照着自己喜欢的样子捏花馍,脸上、身上都是白面粉,红染料……谁在乎呢?管他呢?捏出我们心里最美的那个大花馍,敬神呢!大人们也不训斥,看着我们这些孩子脏了衣服脸蛋,还要嗔嗔地责骂一下:这帮猴子,净添乱!明日不带着出来了。可到了第二日不用她们叫,早早就爬起来,睡眼惺忪地问:今儿去彭奶奶家吗?腊月三十,贴对联,扫院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欢声笑语,享受难得的热闹与温馨,等待着新年钟声的响起,期盼着那一盘象征富贵、团圆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孩子们拿着红包喜笑颜开,欢叫着去放鞭炮。这一夜注定充满欢声笑语,吉祥安康。寻常百姓家里的新年就在这平常琐碎中来了又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这个冬日,亲身走进皇家大院,和皇亲国戚一起,紫禁城里过大年!

一夕故宫围城铸就,带来六百年的风雨流转。

19年的故宫,因为有了年味,愈发焕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千变万化的斗拱,造型各异的角兽,满目琳琅,雕梁画栋、堆金彩画、稀世珍宝、匠人工艺……紫禁城像是一座凝聚着五千年中华之美的匠心之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新年特展里,还原的清宫过大年的场面,贴春联、贴门神是一项重要的民俗,百姓如此,皇家亦然。有多少宫殿、多少门扉,就有多少门神,多少对联。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平头百姓,都希望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其喜悦的心情、祈福的心愿都是一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