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31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再看傅,就是傅說。傅說是商朝中興之君武丁的相。從夏啟的末年開始亂,一直到武丁,中間經過很多君。到武丁這個君,很有德性,悲憫天下人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又不知道當如何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他就整天想念著賢人,要是能得一個賢人輔助我就好了!這種強烈的悲憫之心,對賢人的這種期盼之心,他就托夢了,夢見一個賢人輔佐他。醒了之後,這個賢人的形象、身高各個方面,在他醒過之後很明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這個樣。

我們,你看祭祀,祭祀齋戒,有規定齋戒七天,有規定齋戒三天,齋戒期間,主祭的人一心想著他要祭祀的主。夫婦不同房,要移居,喫素,生活簡單,這樣一心想著一心想著,他一定會托夢。托夢夢見他所要祭的主告訴他什麼話,你看孔子在《論語》上講:“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憂天下,就嚮往周公制禮作樂、天下和平的時期,嚮往周禮的復興。崇拜周公,他就經常夢見周公。他發現不能夢見周公的時候,他就說:哎呀!我衰老了,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商天子武丁他想治理天下尋賢人,夢見之後,讓他手下的大臣、地方的官員,就按照我想的這樣一個人,還有名叫傅說,夢見說他的名字就叫傅說,去尋找。實際上沒有這個人名,傅說是一個地方,不是姓傅。

找遍天下,結果在一個打石頭的場所裏邊,一個奴隸在那裏幹苦力,找出來之後一看,很像天子說的那個人。就把他請過去,傅說跟天子武丁一談,三天三夜不合眼。武丁說就是他了,夢見的就是他。結果他輔佐武丁使商天下中興,往後又延續了幾百年。

那為什麼要尋賢人呢?賢人德性高,能足以傳先王的道統。不然的話你傳不了,能傳道統,循先王的道統去做,天下就能大治。不循這個,天下就不能治。所以像武丁這樣的,雖然沒有說他是聖君,可以說是明君。像傅說這樣的就是賢臣,明君才能用得起賢臣,不然的話他識辨都識辨不了。皋陶、伊尹,伊尹是商湯的大臣,伊尹然後是傅說,我抄的時候抄反了,伊尹就是商湯的相,大家學過《孟子》裏面商湯怎麼把伊尹請來的,這個不再講了。

周公因為武王去世之後,功成治定,然後制禮作樂。武王得天下不久就去世了,成王又年輕,那時候還沒有制禮作樂,不到制禮作樂的時間。制禮作樂還是要功成治定之後,所以以後周朝制禮作樂的任務就留給周公了。周公制禮作樂之後,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即使在孔子說的禮崩樂壞的春秋,即使以後戰國時期,周公制的禮仍在人心中。那些國家相互打鬥,他們都不敢直接壞這個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章句集注》講解-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