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浅谈核心素养

                ——2022版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悟

寒假期间,我静下心来,再次认真研读了2022版语文新课标,又有了和以前不同的感受。对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 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感悟:

一、凸显文化自信

本人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应该分成两个层次,“文化自信”属于一个层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属于一个层次。我们从文本中使用的“和”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里用“和”而不是顿号(、),表明编者的意图是要将“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分开来,特别强化“文化自信”在课程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自信”是首先必须确立的,这就告诉我们的学生,不论是在学习和接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时候,还是在学习语文教材、阅读指定的必读书目和相关课外读物的时候,必须“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坚定信心”,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从刘丽老师执教的《四季》中,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如:识字方法形式多样,凸显文化自信。在这节课中,刘老师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夯实学生的识字基础。如随文识字,教学了“说、青”等生字;字理识字教学了“春”字;图片识字教学“尖”,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了“尖”字;归类识字教学了“虫字旁”,学习了“蛙”,并拓展了虫字旁的字词“蝴蝶、蚂蚁”等;对比识字认识了“夏”和“冬”两个字。学生在多样的识字方法中认识了本节课要学的生字,还积累一些课外生字,真正地让识字在课堂上生成。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祖国文字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国文化。

二、以生为本,重视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实践,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以刘丽老师执教的《四季》为例,她在执教时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在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用上“我看到了    ”说完整话。教完春夏两个小节之后,刘老师让学生观察两小节诗的相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诗歌的格式是“        ,他对        说:“我是              。”随后老师出示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看图仿说诗歌,学生看到木棉花的图片,便说:“木棉花红红,他对蚂蚁说:我是春天。”学生说的真的不错。在这里教师创造一个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总之,理论还要有实践来践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更多的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认真研读新课标,运用新课标,让新课标在我的课堂上落地生根。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读新课标,浅谈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