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生活那些年,只要一提起老家江西萍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煤城来的呀,“南方煤都”那里有著名的安源煤矿,萍乡还是秋收起义发源地呢!然后从头到脚把你上下打量一番,仿佛想看看你是否真的灰头土脸早被煤灰浸染,看看你是否传承了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从小生活在煤城的我,其实对煤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萍乡煤矿特别多,安源纪念馆陈列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很多珍贵史料。称萍乡煤矿大量开采始于1898年,此矿首创者为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其负责的汉阳铁厂需要大量优质煤。公司派德国技师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勘查,在萍乡发现浩大的煤田,煤质特别适合炼铁。据技师言,年采百万吨,可持续五百年,可见储量之丰富。煤由专列运输经株萍铁路至湘潭,再由本矿特造之大轮船顺湘江而下,至岳州中央煤库,再转销各处。
印象最深的是乡镇道路上,来来往往穿梭着满载煤炭的东风牌汽车。城里天晴有风的日子煤灰四起,临街的窗户玻璃擦了又黑了。雨天的街道满地流着黑金液体,浅色的鞋沿染上了水墨丹青,去过哪里一眼就能辨认,谁也不能蒙谁。
一列列拉煤的火车呼啸着冲过铁轨,“轰隆隆”震得附近的矮房子窗户瑟瑟颤抖,门口的琵琶树晃动着花落了满地。那是峡山口出发的运煤专列,经过城郊的901道口。扳道工鼓起腮帮,使劲吹响了长长的哨子,手里左右挥舞着小红旗,示意来往的行人、车辆停在道口两旁。接着是“嘀铃铃……”刺耳的电铃声,道口两旁的铁栅栏在等候的人车面前缓缓地连接起来。最后扳道工眼睛发着光,来回走动用力挥舞着小红旗,不停短而急促地吹着口哨!“哐当哐当……哐当哐当”黑黑的煤车如一条超级大蟒蛇蜿蜒穿行,带起一阵阵热风,“呜呜……”一声长啸,车头冒着腾腾青烟,消失在来不及睁开眼睛的视野之外……
安源煤矿、团结煤矿、巨源煤矿、高坑煤矿等等都属于萍乡矿务局,隶属煤炭工业部。因为煤资源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萍乡厂矿林立,属于我国近代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我知道的有几千职工家属的厂矿就有江西矿山机械厂、江西发动机总厂、萍乡客车制造厂、萍乡钢铁厂、萍乡铝厂、萍乡电厂、萍乡造纸厂、萍乡纺织厂、万龙山电扇厂、萍乡化工厂、萍乡化肥厂、萍乡塑料制品厂、萍乡食品厂、萍乡酿酒厂等等。我们上学的区域连片几乎都是子弟学校,大部分同学只需初中毕业就可以去父母工作的厂矿上班。那时候大家只考虑尽早强占一席之地干活吃饭,鲜少有孩子知道要去读什么大学。
我那时候几乎每周都要经过萍乡煤炭工业学校的门口,煤校矗立在几十级阶梯之上,像政府机构庄严肃穆。我总是望着进进出出的学生疑惑不解,煤炭学校到底学点什么呢?!不过那时候我的理想,真的跟煤炭无关。我仅仅是想着初中毕业去读省交通技校,毕业了回来在市里的公交车上卖短途车票。
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围观客车制造厂出货,去现场不但可以看到新客车威武的架势,还可以吃到好多花生、瓜子和糖果。路边挂着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大大的祝福语:一路顺风!一排刚出炉烤漆铮亮的客车,车头挂着鲜艳的大红花,整齐有序排成长龙,停靠在马路两侧。司机师傅们个个精神饱满,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胸口佩戴着大红绸,在热闹的炮竹声中缓缓启动汽车,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驶向远方……
那时候除了几家大型的国有煤矿,多如牛毛的私人小煤矿如雨后春笋,没几天就听说又有因私挖煤矿而一夜暴富的矿主。传说有的甚至在自家后山轻轻刨开表层的泥土,只需用锄头、洋铲就能让东风牌汽车满载着一车车煤,呼呼送去邻省的私企。那时候也常有瓦斯爆炸之类的事故发生,大多是煤矿老板与家属之间最后达成了赔偿协议,那个年代除了赚钱吃饭,再大的事情也没有想像的那么紧要。煤还是成就了好一段时间的辉煌,造就了很多因煤巨富而穿金戴银、挥霍豪赌的对象,最后因为政府限制私采煤矿,喧嚣过后才逐渐归于了沉静。
有煤的日子记忆大都是美好的,至少烧饭做菜用的燃料得来比较容易,比起有的地方烧柴煮饭那简直要幸福太多了。煤不仅热量高而且耐燃烧,后来用藕煤球的时候就更省时省力了。
各单位职工宿舍楼的走道里,长长的过道两侧摆放着每家每户小小的的铁制藕煤炉灶。做饭的时候所有的锅都一齐冒着腾腾热气,炒菜的时候走道里尽是锅铲与锅翻炒碰敲的声响,一时间酸辣扑鼻、鲜香四溢。孩子们探寻着香味,从走道的第一炉火串到尽头的最后一炉,叔叔阿姨地喊着去探究哪里有好吃的饭菜了。
因为煤多厂矿也多,全国各地的工人和家属聚集在这里,操着各自不同的口音置办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极大地繁荣了地方经济。就连城郊区的菜农都比其它地方的生意火红。也因为煤多的原因,冬天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几乎所有的大工厂都烧锅炉提供日常热水,还有蒸汽升腾的大澡堂。
民间常用的藕煤,制作工艺其实也含有很多门道。听制煤的师傅说煤加适量的黄土才可以成形,不然烧了以后用火钳一夹就散架了。具体加多少黄土不好量化,要看煤本身的质量,以及加入黄土以后做出来的煤球的成色。如果燃烧起火不充分就需要在做煤球之前加一点盐,藕煤燃烧的时候烟多就需加一点生石灰搅拌在一起。这么做到底是什么原理也没人追究,老一辈靠的就是经验,依据什么没人知道。所以卖藕煤的师傅买回来一车煤,通常需要自己根据经验试做试用,达到了好的效果以后才会把整批煤球做完,然后走街串巷去卖煤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去深圳,最好的体验就是那里的水泥路面太令人感动!哪怕下一场漂泊大雨,就算鞋子湿了也不会弄得鞋面脏兮兮的像染了炭黑。每次回家逢人便说,深圳真的干净得不得了哇!下雨天都不会把鞋子弄脏!老人们总是惊愕地望着我,“哪能有这么好呢?不听你这小鬼瞎说了!”
我去了深圳沙湾的南岭村一工业园上班,几步之外就是市区,另一边却黄尘飘扬还在大搞基础建设。那一年深圳户籍制度改革,每一工厂需要选一名职工代表,工厂出一部分钱个人出一小部分,就可以落户在深圳。中方办公室的张厂长三天两头地来找我聊这件事情,希望我珍惜这次机会。我那时侯初出茅庐,确实也没有远见。一心想着我将来就是要回煤城的,我们那有煤有稻田呢!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饭吃。深圳的田地都盖了厂房,到时候连米都买不到咋办?!我死活不同意就这样放弃了那次机会。
有一次在深大附中跟我哥一起吃饭的时候提起这事,一向斯文的哥突然瞪大双眼猛地站了起来!大声问,为什么不问问他再决定?!说他学历高,当年调过来都那么不容易,我居然不经思考就放弃?!我从来没有见过书生气息浓郁的哥,那么大的反应。最后他放下手里的筷子低着头对我说,“迟早有一天,你会后悔!”唉,没办法了,谁年轻的时候不曾做过几件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再一次回到煤城已是二十多年以后,街道宽敞干净,城市的风景面貌早已焕然一新!煤城作为近代工业革命发展的功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多遗留下来的老旧厂房被改造成了各类文创中心。如今煤城既是新型海绵城市也是全国文明城市。
在外游历一圈回来,一切又回到了起点。站在干净却不再熟悉的街头,怅然若失!中年不惑、感觉灰头土脸的自己,才情浅薄却还念念不忘,执意续写记忆中的小城故事。我站在新城的十字路口,思考自己该如何从内心出发,重新融入回归故里的新生活,接受新的生活考验。就像记忆里的煤城,卸下了包袱,告别了过去的荣光。就在今天,哪怕GDP全省排名倒数第二,煤城依然勇敢倔强地站在新的创新发展的起点,砥砺前行,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