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被惯性思维给“惯坏”的吧?3步打破惯性思维

什么是惯性?

惯性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原理,也被认为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什么是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指思维形成定势,习惯性思维,当人们在考或研究问题时,用相对固定的模式或者思路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解决或者解释问题的倾向。

固有的东西很难打破,就像易守难攻的城墙,除非有内奸从里边把城门打开。这也是经过历史的证明的,每次改朝换代,变法图治,几乎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换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朝廷总会有些资格老的老顽固,他们以祖制为纲领,高呼:不能违背祖制啊,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不能随便更改啊,自开朝以来就没变过,你们怎么能擅作主张。等等之类的言辞,这是一种现象,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讨厌。

所谓“不破不立”,要突破自己,突破被限制的固有认知,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我喜欢“破”这个动词,石和皮,石头把皮肤磕破了,之后皮肤结痂揭疤就会长出新的皮肤来,小时候身上磕破了从来不擦药贴创可贴,就可劲儿造。

还有哪些现象是惯性思维?

1、否定式思维

这种算是比较常见了,比如一些关键词:不可能、没办法、我不敢、做不到、怎么会、没想过、不知道、啊怎么可能、别逗了等等。这些词汇会让大脑停止思考,不会再去为结果找答案,甚至扼杀了更多了可能性,在这些词从口中出现的时候,即将开启思考的那扇门“啪”就关上了。

有时不仅会否定自己,还会否定别人,还有种说法叫“泼冷水”,甚至干脆给别人随便贴个标签。比如:你怎么可能知道,你怎么可能会,我不相信你能做到,我觉得你就是这样想的,原来你是这样的人等等。这样的句式也很常见,更直接的例子就不举了,反正是否定天否定地,否定一切不相信的,管你有没有证据,是不是真的,先否定了再说。

2、推卸责任

生活中如果留意,也会发现这种现象。比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因为...所以..,其实是这样。等等这些句式出现的时候,会让一个人心安理得的认为这件事真的和自己没有关系,管他有没有成长机会,还是其他什么机会,反正雨我无瓜。

3、抱怨

抱怨,也可以理解为丧、负能量,反正不是正能量。抱怨久了,总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发生任何事情永远是别人的原因,整天怨天尤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抱怨男朋友不听话,抱怨孩子学习不好,抱怨老板天天加班压榨,抱怨钱不够花。

不过通常来说,抱怨中提到的问题,都是确实客观存在的,不是无中生有,事出必有因。抱怨体现的是一种需求和情绪的宣泄,但解决不了问题。

4、贴标签

人们往往会习惯性的给自己活着别人贴标签,可能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标签说着说着就“啪”贴上了。

标签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总有些刻板印象,以偏概全的成分。四川人爱吃辣,东北人不怕冷,广东人吃福建人,处女座有洁癖,年龄小一定不成熟,女司机很危险躲远点儿等等。

5、怕犯错

因为怕犯错,什么事都不敢做,不敢越界,不敢创新,出了错第一时间先找个借口,失去很多可以尝试的机会,没有结果意识,一句不可能,就切断了新的开始。

甚至是自以为是,从一开始就定义绝对不相信的东西,一定不会去争取。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绝对不会开始行动,因为没有开始,所以做不到,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就没有开始,于是陷入了死循环,就不争取了。

惯性思维会阻止人产生新的行动,新的思想,新的认知和感悟,能力也会随之停止提升。

如何才能打破惯性思维?

有位可爱的爷爷曾经说过划时代的八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八个字意义深厚,简单点儿说就是,不要禁锢思想,不要限制思维的边界,打开它,解放它,事实是啥就是啥。

思维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走着走着就因循守旧去了。这时我们要提醒自己,走一段距离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是不是边界,这是不是城墙,是不是又被自己限制了。

如果及时反思,复盘,调整,可以避免惯性思维的蔓延,在惯性的路上伸腿绊一脚。

突破惯性思维,记住3个方法:以终为始、多用提问清单、自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法”。

以终为始:在出发之前,计划好自己的终点在哪,比如写不完不睡觉。

多用提问清单:多提几个反问,一般问五个问题之后就可以刨根问底。常见的反问句式比如有,他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是对的,为什么这样是不对的,什么是对错,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等。

自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也许在当下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方法,但是方法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只能说是在当下的时间与外界条件下是相对最合理的。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走很多弯路,之后才知道原来有更好的方法,弯路也许是必经之路,但一定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以要更好的丰富自己,不要怕走弯路,这可能已经是你快速找到出口的捷径了。

当你在做事的时候,习惯用某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之后,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用反证法再证明一下有没有道理,到底靠不靠谱。如果不靠谱,说明还是要再考虑考虑。一般在逆向思考中,还可以碰撞出很多新的思路,就像花丛中呼扇呼扇飞来的蜜蜂和蝴蝶。

如果被惯性思维俘虏,会表现为一种惰性和呆板,影响人的全面思维,让人产生错觉,囿于其中,而产生消极作用。

思路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格局决定最后的结果,让创新思维不受常规思路的约束和限制,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性解答,进行每一种新的诠释,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前提,尽量不从众,不钻牛角尖,善于用逆向思维来反问自己,练习用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角度和解释这个世界。

打破惯性思维是一种美,而且美得不像话。我们习惯用惯性思维来限制自己洞察美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提高对现有值得推敲的结论的甄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路、丰富眼界,从现在的每一步,再更进一步。

打破惯性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上回说到的:保持相信,保持怀疑。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提到的3个方法:以终为始、多用提问清单、自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法”,之间是有联系的。用相信的态度怀疑这个世界,用怀疑的眼光去相信这个世界。

以终为始,就是相信,相信自己的结果意识,说干就干。

多用提问清单,就是怀疑,因为会对世界产生疑问,所以会怀疑世界的真实性和一切假设,于是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自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便是在怀疑中相信,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替换,或者变得更好。

不知不觉中,保持相信,保持怀疑,成了无限循环。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惯性思维,比如:

“作业没带就是没写。”

“你文采那么好论文一定写很快啦。”

“她穿那么少一定是出来卖的。”

“他赚那么少活该老婆跟人跑。”

“她鼻子那么挺一定是整的。”

“他升职那么快一定有后台。”

“(有纹身)这男的坏,这女的看起来好随便。”

“还是公务员好,工作稳定福利好又不累!”

“学文科只要背背就好了呀多简单。”

“那谁现在混得好肯定是因为好看。”

“你这么可爱,看到这了,一定会动动手指给我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就是被惯性思维给“惯坏”的吧?3步打破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