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 | 白茶往事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参与永冬泩双月征文第三期【旧】

白茶往事

脚步太快,一定要让灵魂跟上!哪怕我们无法停下,那么至少将初心带上,好好珍藏,勤于拂拭,绝不让它因名利而蒙尘、而斑驳、而失色。

人,就在草木间!特别是茶人。

——题记


01  引子

经过层层竞技和严格评审,第五届“茶乡十大杰出青年”名单出炉。

方锦慧获选,她还被选为杰出青年的代表,要在周五的表彰大会上发言。方家茶庄上下一片欢腾,全家人脸上笑开了花,锦慧却默默走进书房,许久没出来。

父亲走进去,看到她正面对侧墙上的陈列架发呆。

陈列架上的物品一目了然:一对祖上传下来的花瓶、几本《茶经》、一块“老白茶”饼。父亲知道,锦慧的目光一定是又停留在那块“老”茶饼上。

父亲走过去,在她身旁缓缓地说道:“往事不堪回首啊!”

锦慧转过身来,对父亲点点头。

背已微驼的父亲,满头白发,他又把目光投向书房正面墙上那幅字。锦慧也把视线移了过来,和父亲一起,注视着“人在草木间”这五个已刻入灵魂的大字,它们似有千斤重。


02  回乡列车

十年前。

候车大厅二楼的落地玻璃前,方锦慧拎着包,再次回望着这个座承载着梦想的城市。远远近近的高楼,渐渐清晰,马路上也慢慢热闹起来,一切将要在晨曦中苏醒过来,开始新一天的喧腾......

良久,锦慧抿了抿嘴,走进候车大厅。

这里的一切,再见了!

曾经多少次梦想离开的大山,终究还是要回去。谁让自己在这里的五年时间,几乎都在给房东打工,现在竟然混到连自己都养不好呢?

锦慧跟着队伍,被动地向前挪动,机械地递过车票,过了检票口。

她觉得自己是为形势所迫!

家里的茶庄,终究摆脱不了......谁让自己在这个城市发展困难,而这几年家里“方家茶庄”的老白茶却越来越畅销呢!那几位读书远不及自己的老同学,留在家乡销售白茶,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

锦慧想到,父亲当年,在外过得比自己好,他被逼回乡时,可能心情更复杂吧!

现在,她也要回去传承老白茶手艺,学习打理方家茶庄了。

无可奈何,锦慧登上了回乡的列车。

列车行进在山脚下,透过车窗,家乡的茶山一座连着一座,快速往后移动,而前面似乎还有无限多。层层叠叠的绿,直逼双眼,有乘客惊呼“已经呼吸到溢满茶香的清新空气”!

在外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锦慧总是无限期盼和激动。而这次,她只觉得有点压抑……于是起身去洗了把脸。

家里的茶园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当中,回家最后一段路只能靠双脚走上去。

锦慧的祖祖辈辈和故乡人一样,一直在这里辛勤劳作,种茶、制茶、卖茶。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产出的白茶茶芽肥壮,品相上乘而赫赫有名,成为了“中国白茶玲珑小镇”。近年来,随着山下交通越来越便利,这里的白茶也去到了更远的地方。

踏上茶山那条通往家的路,一股踏实感还是从锦慧心底生出来。环顾四周,山连山、茶园连着茶园,而群山又环绕着茶园。四周远离村庄和公路,除了茶园,最多的就是山林和翠竹。空气中满是草本植物的清新味道,此时山间云雾缭绕,不时传来声声鸟鸣......偶尔能看见地里劳作的老乡,他们的身影在茶园子里时隐时现......

根连着这里。

胸腔满是清爽,锦慧的心情变得好起来。

家乡这风水宝地啊!


03  窥见秘密

方家茶庄,是方锦慧的父亲从她爷爷手里继承来的,是这一带民间公认的白茶权威和制茶高手。

方家浸茶制茶已超过一个世纪,手艺为祖传,秘方不得而知。对于白茶商业大潮中曾经出现的农药、化肥等,方家坚决抵制,知晓这些的当地人,无不赞美方家茶庄的手艺、还有为人......所以方家茶庄的茶,每年都卖得好,盈利也多。

在家千般好,几天舒服日子过去。

锦慧跟着父母,在茶园风吹日晒,学习分株、压条、繁育茶株、种植密度、茶树休养生息又经济最大化的窍门。他们在工坊,锦慧学习萎凋、碳焙技术,常常把自己弄得汗水横淌,像只花脸猫......

花开花谢、冬去春又来,两年过去。

看着茶水缓缓注入眼前的杯子,锦慧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这可是她从分株开始到现在,亲力亲为全过程的一碗茶汤!

分株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采摘时,还按照父亲的要求专门净手;萎凋那会儿,天气变化大,室内室外天天不断折腾着,生怕晒少了,又担心晒多了导致水分流失太快影响口感;碳焙的木炭不够干燥,还得专程先做处理......

汤色浅浅的绿、清澈,入口清鲜纯爽,带着柔和与清甜。原来,亲手做的茶是这样的!锦慧起身,把这批茶叶留了一部分出来。

一天,锦慧外出,比预计提前回来,就立即到工坊帮父母。因为一年一度的“谢茶节”就要来临,所有茶人都很忙碌。

以前家里有陈叔,他可是爷爷培养出来的一把好手,勤劳忠诚,忙碌季节都是他在指挥挑大梁,那时候父母也很轻松。可不知为什么,父亲在几年前把陈叔辞掉了,所以现在所有的关键环节,都靠父亲自己指挥着工人们干,也就更加辛苦。

锦慧进门时,看到几位工人不在,只有父母在忙。她喊了一声母亲,可父亲母亲正在忙活,没有听见。

“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全部都要加进去......今年就靠这一次了……对了,这几天别让锦慧来这里,我们抓紧时间弄完。”父亲的声音。

母亲迟疑着说:“还是少做一点儿吧,堆了这么多了,我心里不踏实!”

……没听到父亲的回答。

又传来母亲轻轻的声音:“还是别混这么多吧,每年都有特别懂行的人,你这掩饰得再逼真,万一碰上,可怎么......”

“碰上碰上,碰上啥......别先自己吓自己,现在的人心不是以前,谁不这样做?”父亲打断了母亲,他似乎有点儿生气,闷声喝道:“都以为制茶的人肥得流油,只有自己才知道有多辛苦。不这样,上上下下喝西北风去?”

......

锦慧愣住了。

仿佛听到心里有什么东西倒塌的声音,她默默转身走了出去。

难怪父亲要辞掉陈叔;难怪有的长辈看自己的眼神总有躲闪,不及小时候那般怜爱;难怪父亲今天把自己和工人支开......

父亲,顶着方家茶庄的招牌,竟然也在……做旧茶!?

做旧老白茶,业内不是秘密,却是丑闻。

外表看着类似老物件,却是新颜换旧貌,以次充好,实属一款披着老白茶外衣的伪白茶。它肯定没有老茶的神韵,行家里手很容易就辨别出来。

夜里,锦慧悄悄去了工坊。

找到父亲做旧的那些“老茶”,单就茶饼来看,外观上颜色竟然很自然,也挺有层次感,这......几乎完全无法分辨。锦慧轻轻放到鼻子旁边,仔细嗅了嗅,那淡淡的香气,竟然让人有种到了深秋树林里的愉悦感......

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做到的?渥堆的时候,父亲是在哪里进行的,自己怎么一点儿都没有觉察到?还有高温烤干,这也真的能把握得恰如其分吗?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一切,不得而知。

锦慧充满恐惧!

但是假的真不了!这些茶冲泡后颜色、香气和口感一定会有破绽,做旧茶连白茶都不算,更别提叫老白茶!

“咳——咳咳——”卧房那边传来父亲的咳嗽声。

锦慧拿着那个茶饼,离开工坊,轻轻回了房间。


04  舍身救老伯

一连几天,锦慧心里堵得慌。

有一次和父亲单独呆在一起的时候,她深呼吸了几次,鼓起勇气。可眼睛刚和父亲的眼睛对视,她就败下阵来。在父亲不怒自威的神色中,她慌着移开眼神,话也憋回肚子里去了......

一场雨后,锦慧揣着心事,独自出门,不知不觉来到了后山顶。

那里的崖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较为平坦,站在上面能俯瞰这一带的风景,也是很多驴友喜欢游览的地方。

石头有些湿滑,锦慧垫着布包坐下。

似烟若雾的云,升腾到半空,远方的山愈发迷人。脚下的竹林特别清秀,一片片茶园整齐又可爱......锦慧看着这一切,呆呆地。

“有没有人啊?”刚坐下,就有隐隐约约的呼救声传来。

锦慧以为自己听错了。

“有人吗?”

这次听清楚了,是一位老伯喘着气,紧张呼救的声音。

锦慧起身太猛,脚下打滑,她努力稳住自己,先退出大石头。

“有人!你在哪里?”锦慧对着山下喊。

却没有人回应。

锦慧又在大石头上喊了一次,才听到老伯回应的声音,是从旁边树林的崖下传来的。

确定老伯的位置之后,锦慧犯了难——旁边树林,实际是一块接近垂直的陡峭坡地,山坡之下是山崖。此时老伯就在陡坡的最下边,身后就是山崖,他正拉着一截挂在树上的藤条,身体紧紧贴着陡坡,脚踩着一块凸起的石头,完全不敢动弹。老伯的腿已经有点儿哆嗦,看来他吊在那里已经有些时间了,那藤条也在微微晃悠,情况十分紧急。

老伯看到锦慧,两眼充满渴望的亮光。

可那里太陡峭,天晴的时候也无法走下去,这湿滑的情况,要走下去救人,根本就不可能,一不小心两人都得掉下去......

喊人明显来不及了,锦慧想起了什么,立即返身一边往大石头跑,一边大声说:“老伯坚持住!”

“小姑娘,小姑娘——”老伯焦急地喊,他可能以为锦慧不管他了。

大石头旁,生长着好几根较粗的藤条,锦慧使出浑身力气,摔了一屁股的泥,才扯断一根。顾不了那么多,她立即趴在地上,又用牙齿咬断两根。

当腰上绑了两根藤条的锦慧返回树林边沿的时候,老伯连连点头,充满感激。

藤条一端分别拴在不同的树上,锦慧先扔一根给老伯,可惜距离略远,不敢乱动的老伯无法够到。锦慧拉着自己腰上的两根藤,慢慢往下降......

“小姑娘,千万小心喔!”老伯紧张又焦急的声音。

一步......两步......锦慧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老伯......终于降到老伯身边!她双脚蹬着坡地,身体也紧紧地侧在陡坡上,伸出手,把那根藤条栓在老伯腰间,两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锦慧和老伯匍匐在陡坡上,互相鼓励着,顺着藤条一步步爬了上来。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锦慧和老伯坐在地上,互相望着,都在笑对方一身泥的样子。

老伯怜爱地说:“小姑娘,太了不起啦!这是救了我的命啊,怎么感谢你好呢?”

锦慧拉了拉贴在身上的衣服,才发现衣服早就汗湿了。面对老伯的感谢,她倒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说:“老伯快别这样说,今天谁碰上都会这样做的,不至于是救命。”

“那最少也救了我的一双腿!走,我们先下山。”老伯说话中气十足,还带着云淡风轻,他似乎和刚刚的危险境况没有任何关系。

锦慧本想扶着老伯,却发现自己的腿比老伯还抖,这才开始后怕......

下山的路上,老伯做了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到山里来玩儿,朋友们都在山下,看到景色好,就独自上山顶的。然后问锦慧的情况,锦慧回答老伯,说自己是方家茶庄的女儿,被逼回家乡传承制茶手艺的。

送到山下,看着老伯上了朋友们的车,锦慧也返身回家。

老伯把头探出车窗,向锦慧挥手:“小姑娘,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的!”


05  谢茶节

“谢茶节”,一年一次。

是家乡政府为茶农举办的节日,每年都有主题,目的是以文化强茶——茶叶给茶农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必须抱持感恩之心去种茶、制茶。

家乡大大小小的茶企都会参加,每年也会邀请远远近近的干部、各界名流人士、茶叶商人等。自从有了这个节日,家乡的白茶销路更大更广,越来越往产业化发展,大家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不少。

据说今年的谢茶节,还有台商考察组到来。各家茶庄都卯足了劲儿,想要拿到订单,竞相猜测今年最大的订单花落谁家......

伴随着空气中飘散的茶香,谢茶节如期举行。

那天,空前热闹。

那是锦慧回乡后第三次谢茶节,却是她作为茶人身份第一次参展。父亲让她先去逛逛。

“老白茶·和天下·聚海内·兴家乡”的主题,表达了家乡茶文化底蕴,也看到了政府帮扶的决心。当地的几家媒体也来了,争先恐后地宣传谢茶节。各家茶庄都在自家的展棚里,设置了陈列区、冲泡试饮区;各家都有专门的讲解员;有的还印了宣传册,充分展示自身特色优势,想让来客“一站式”体验;甚至还有几个土特产展棚。

锦慧看到了两位同学,他们还是那样骄傲和张扬,一直忙碌穿梭着,神气活现地指挥现场各项准备工作。她们看到锦慧,说着欢迎她回来发展的话,却是一边忙着一边寒暄,然后就是满口跃跃欲试冲“单王”的架势。

回到展棚的时候,父亲已经把产品陈列完毕。望着展架上包装考究的老白茶饼,锦慧知道那一批“老白茶”不会出现在这里,但是父亲肯定会在发货的时候......

“爸,那些茶,就不卖了吧!”锦慧终于开口,声音却低得自己都听不见。

来客了,父亲看了锦慧一眼,父女俩立即起身迎过去。

几场接待之后,父亲得到了两笔较为可观的订单,另外有些老客户打来电话订单。

临近中午,几位台湾腔的人,径直走进方家茶庄的展棚。父亲倒不急切,他淡淡地,有礼有节地请他们品茶。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是......是那位老伯!


06  最大订单

锦慧眼前一亮。

“老伯,您来啦!”锦慧一边起身去迎接迎,一边说着这句老朋友式的问候。

老伯笑着走进来,一脸和蔼。

原来,老伯并不是独自到山里玩儿的人。他是一位台商考察人员,因为喜欢这里的白茶,和山里的天然环境,就不知不觉独自走到山顶去看看......

“我的普通话标准吧?是不是完全没有台湾腔?”看着一脸疑惑的锦慧,老伯跟她解释道。

“这就是方锦慧,我的恩人!”老伯拍着锦慧的肩,很正式地向几位台商朋友介绍。

大家纷纷夸赞起来。

锦慧父亲一脸茫然,不知如何搭腔。

“方家茶庄有一个好姑娘啊!勇敢、无私。她可是从悬崖边把我救回来的哟!做了这么大的好事,自己却没有到处炫耀,小姑娘仁厚,一定有好福气的!”老伯看着锦慧父亲那一脸迷惑,瞬间就明白,锦慧并没有告诉别人自己救人的事情。所以,他用了加倍赞许的语气,向锦慧父亲和在场的几位台商说着。

……原来如此!

锦慧拿出自己亲手制的茶,招待老伯和他的朋友们。

老伯说他喜欢高山茶,一直夸这里的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人心也更是淳朴......夸方家的老白茶香气怡人,更加醇和,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叫做清纯干净,甚至让人生出一种似有若无的空灵感......

还需要去别家吗?不需要。

单还需要谈吗?更不需要。

其乐融融的品茶时光里,老伯带着朋友,把一切过程都免掉,方家茶庄拿到了几张大单,方锦慧一举冲上“单王”的位置!

而锦慧舍身救台商的事迹,也给那届的谢茶节增光添彩,被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方锦慧的名字,在家乡延绵起伏的茶山间,瞬间传遍每个角落。

可惜,锦慧没能拦住父亲!

那批做旧“老白茶”,除了锦慧悄悄带回房间的那块茶饼,其余的被父亲全数发了出去。几张大单的台商,一定也有收到......

忐忑、羞愧!

锦慧的脸上不见了笑容。


07  人在草木间

一封来自海峡对岸的信,送到方家茶庄时,锦慧和父亲都明白——是老伯来的信。

父亲迟疑着,把信递给锦慧。

锦慧迫不及待,颤抖着双手打开信。

老伯在信中说道:“....…老白茶收到后,几位朋友处的同批次茶叶,我已经悉数购买过来,但并未继续出售。个中原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愿方家茶庄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莫再如此制茶!方家有一位勇敢、朴素、善良的锦慧,她是那样好的姑娘!是方家和那片茶山的骄傲......

“茶人、茶商、品茶人,都离不开“茶”字。相信锦慧姑娘能明白:人在草木间。我们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就应该回到草木中,这才是天人合一,也是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真谛!如果我们只把茶当成物质,当成工具来对待,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被蒙蔽,会浑身充满物欲。锦慧身在茶山,每日接触草木,必定能如茶叶一样吸纳天地灵气,也定能如茶与自然和谐相处,修得返朴归真,通达人生大智慧!

......”

信纸犹如千斤重!

父亲羞愧难当,低下了头。

字字句句,也刻入锦慧心里,胜过她三十年获得的人生分量。

锦慧从房间里拿出那块做旧的“老白茶”,告诉父亲这是那批茶的最后一块......自己知道这事,却没勇气阻拦......再也不会有以后了。

从此,那块做旧茶,在书房陈列架最抢眼的位置安了家。


08  后记

那年,方家茶庄的方锦慧不仅是“单王”,还收到了海峡对岸的信。这事儿很快又传遍了茶山,方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当然,锦慧和父亲,醒悟后立即弥补,重新给老伯寄了老白茶。

他们书房的正墙上,换上了一幅大字——人在草木间。和书房侧面陈列架上的那块“老白茶”互相映衬着。

此后的每一年,方家茶庄都会得到海峡对岸的订单……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年。

书房里茶香氤氲。

锦慧回过神来,原来是父亲已经在书房泡了茶。她拉回思绪,坐过去陪父亲喝茶。

一杯白茶,如品人生,跌宕起伏也好,小河淌水也罢,都会像白茶慢慢升华。唯有牢记本心,才能拥有最后那一缕清香。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 | 白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