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香文化(先秦时期)

一、史前时期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可见最早的实物是一件陶熏炉器盖(发掘报告中称豆形器盖),出土于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距今约5580年。质地为细泥红陶,盖上有四组长条形镂孔,每组五个,造型玲珑,做工精细,推测是祭祀用器。此器修复后被命名为陶熏炉器盖,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另有一件陶熏炉(发掘报告中称陶杯),从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大墓中出土,是一件竹节纹带盖陶熏炉,盖子上有六组三个小圆孔共十八个孔,可能是熏香用具,距今约4300年。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用香情况很难考证。

二、夏商到春秋时期

关于熏香最早的文字记录在《周礼》,西周时已经有掌管熏香的官职,“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用熏香的方式来除虫。

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广泛使用植物香料,佩戴香囊、香草,燃熏香料以除湿驱虫,熬兰为膏做灯油,加入郁金香草酿制香酒,用兰、蕙煮水沐浴,还使用香料祭祀先祖神灵。

春秋时期,孔子喜兰,《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与之俱化” ;“芝兰生于幽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

东汉蔡邕[yōng]在《琴操》中记录了古代琴曲背后的故事,其中《猗[yī]兰操》条目下讲述了孔子做这首琴曲的故事: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xiāng](同“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p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以兰自喻,感慨生不逢时,年纪将老,政见不为诸侯所用,但也不会改变兰草一样高洁的德操。

唐代韩愈又有仿作《幽兰操》,电影《孔子》主题曲大体上是韩愈的词,王菲不愧是天籁之音,演绎的婉转低回,空灵动人。

兰花是古代香草中的佼佼者,有“王者香”和“香祖”的美誉。但据学者考证,唐代以前的典籍中提到的兰,并不是今天说的兰花,而是菊科泽兰属植物或者唇形科地笋属植物,唐代后期才开始人工种植兰科兰属的兰花,南宋末年有《金漳兰谱》和《兰谱》问世,是全世界最早的植兰专著。

北京故宫所藏宋末画家赵孟坚的《墨兰图卷》,是现存最早的兰花绘画。

三、战国时期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在《离骚》中吟咏:“扈[hù]江离与辟芷[pì zhǐ]兮,纫秋兰以为佩”(扈:披;江离:川芎[xiōng],辟芷[pì zhǐ] :白芷[zhǐ],秋兰:秋天开花的兰草,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把江离辟芷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离骚》中还有很美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庄子》中说:“越人熏之以艾”。

从香料的品种看,香料植物多产于热带,南方的香料种类远多于北方,先秦时期,中原地区限于地域、气候条件,使用的香料单一,一般是一些香草。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常见的有兰 ( 泽兰) 、蕙 ( 蕙兰) 、萧 ( 香蒿) 、桂 ( 桂树) 、芷 ( 白芷) 、茅 ( 香茅) 、郁 ( 郁金) 等。

熏炉是古代用来熏香或者取暖的器具,多做成炉的形状,但在先秦时期,使用方式是直接燃烧香草,以达到清洁空气,除湿驱虫的作用,没有特定的熏香器具,考古中较少发现明确用于熏香的器物。

目前的考古发现中,湖南长沙、益阳、怀化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陶制豆形熏炉,学界倾向认为是博山炉的前身。

先秦铜制熏炉则极少见,目前实物只有一件,是一名小学生上学路上发现的,陕西凤翔县的凤鸟衔环铜熏炉,炉体和底座有一空心方柱连接,从出土地点、造型纹饰看,是战国遗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古代香文化(先秦时期))